隐凤朝阳+番外(380)
谢明珠暗暗吃惊,阿姑怎么知道是南面的世家?她可一丝口风都没露,难怪曾祖父总说阿姑聪明,她忍住难堪说:“是南梁王中书的孙子。”
王中书?谢兰因和谢知挑眉,谢兰因匪夷所思的问:“你说王畅的孙子?”这怎么可能?除非王畅这些年脑子有坑,才会答应这件事。
谢知没见过王畅,也不知王畅脾气性情如何,可她了解郗家人的性情,她若有所思的问:“王中书孙子不少,你说的是哪位?”
“是王家十二郎。”既然都说了,谢明珠也不遮遮掩掩,将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出来,“听说他只比我大了两岁,还没娶妻。”
谢兰因冷笑一声,“原来是他们。”她就说王畅怎么可能会答应这门亲事,原来是郗夫人答应的,她跟王畅所生长子的长孙不就是王十二郎吗?
谢知:“……”郗夫人是这样糊涂的人?不至于吧。
谢宝珠忐忑的看着谢兰因和谢知,她们愿意帮自己吗?
谢知和颜悦色的对谢宝珠说:“你放心,只要你不愿意,就没人能逼你。”谢知没在谢宝珠面前提郗夫人,这是阿娘最忌讳的事,还是私下跟阿娘聊。
谢宝珠彻底送了一口气,“阿姑,我想给太子守孝。”她虽是为了太子妃之位嫁太子的,可太子向来对她很好,她不想现在就改嫁,起码也让自己给他守完孝再说。
谢知微笑:“好孩子,你有这份心,太子九泉之下也会安慰的。”
谢知亲自送谢宝珠出门,吩咐侍从将她安全送回太子府才折回。谢兰因坐在榻上看着窗户出神,等谢知回来,她淡淡道:“没想宝珠那孩子还有几分心。”居然还想给太子守孝。
谢知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一开始为了名利,处久了也会有感情。
谢兰因把玩着手中的玉佩,“这事肯定是郗家人私下跟西平联系的,你别管了,告诉你阿耶,让他去处理。”
谢知忍不住问:“阿娘,外祖母有这么糊涂?”谢知私下跟谢兰因说话,总称呼郗夫人为外祖母,谢兰因也不纠正,谢知明白阿娘心里还是惦记着她亲娘的。本来也是,亲娘就一个,谁能放下?
“她平时不糊涂,可遇到家里人就糊涂了。”谢兰因冷笑,“郗家祖坟冒青烟,才有养出一个女儿。”
谢知苦笑,“五哥说他要去江南一段时间,我也跟他一起去,阿娘你有什么话想跟外祖母说的?”
“你也该去江南了。”谢兰因喃喃道,阿菀是阿兄的女儿,即使对外不说,南梁和魏国大部分勋贵也都知道,她的身份让南梁贵族天生亲近她,阿菀不去南梁才浪费。她静默了一会说:“没什么好说的,只要她过得好就好。”别整天别家人怂恿着做糊涂事。
谢知轻笑,“我会让郗家人安分下来的。”
谢兰因也不问女儿怎么做,“你尽管去做,出了什么事找你阿耶。”
谢知忍俊不住,“我在您心里就这么不靠谱?”
谢兰因半真半假的拧着女儿小脸,“我是为你好。”
谢知笑着躲过阿娘的魔掌,“阿娘,我去江南那会阿藤也该到京城了,他劳你费心了。”
谢兰因道:“我孙子还用你来吩咐?”
谢知不是跟谢兰因客气,而是愧疚自己让母亲给自己带孩子,她头靠在阿娘身上,“阿娘你真好。”
谢兰因摸着女儿脸道:“我就你一个孩子,不对你好对谁好?”
秦宗言回来时,还没进内院,就被下人拦下了,说是夫人正在跟女君说话,秦宗言无奈的折回书房,瞪着冷清清的书房半晌,叫来儿子,让他火速收拾行李,带上儿子、妻子去南梁,他可不想自己跟阿镜之间老点着一根永不灭的蜡烛。
秦纮也乐意,他很久没跟阿菀一起出门游玩了,这次去南梁权当游山玩水了。
第265章 南梁(一)
无论是拓跋曜还是秦宗言, 对南梁都很重视,拓跋曜占领南梁国都后, 因要对付秦家,暂时无暇分心,故只先留了部分官员在南梁镇守。除了为首几个是拓跋家的王爷外, 别的官员都是魏国的汉臣, 这也是顾及南梁臣子的心思。等后来鲜卑族大乱, 江南几个拓跋家王爷倒是想集结兵力回魏国, 他们意图是帮太皇太后稳住局势,还是想趁火打劫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结局是被秦绍都杀了。
秦绍狠辣果决的手段,不仅震慑了魏国官员, 也把蠢蠢欲动的南梁臣子也镇住了, 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秦家的手居然这么长,能伸到南梁来。秦绍在此之前也不知道秦纮已经布局到南梁, 他本以为父亲留他在南梁, 是想让他来收复南梁。没想根本不需要他有太大动作,光是秦纮留在南梁的人手就足够镇压这些人了。
让秦绍领队, 只是看中他在魏国军队中的声望,这也是秦绍回京城以后如此安分的主要原因。秦纮论手上的实力, 只比父亲高, 而他还需要靠秦纮施舍才能留命, 他跟秦纮能争什么?
秦纮能在江南布局, 仰仗的还是谢知, 她身为萧赜独女的身份,平时看着似乎是鸡肋,但在某些特殊时刻又能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这种时刻,很多南梁臣子想着与其被鲜卑拓跋氏压在头上,还不如拥护秦家,至少秦家是汉人,他们家儿媳还是先帝独女。当然这也是秦家强势的缘故,秦家要不强势,也不会有人想起谢知真正身份。
秦宗言也正是察觉南梁诸臣这种微妙的心思,才让儿子带儿媳去南梁安抚众人,他们甚至不需要谢知亲自出面,只要有她在,他们的目的就达成了。随谢知一起去的还有王偃,他当年如丧家犬般战战兢兢的带着孙子出逃南梁,偶尔也曾想过衣锦还乡,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从来没想自己能活到真正实现的那天。他靠在车厢上,看着外面一成不变的景色,眼眶渐渐模糊,他就算马上死了,下去也有脸见家人了。
“大父喝水。”王瓒倒了些热水让王偃喝,王偃年纪大了,身体又一惯体弱多病,照着王瓒的想法是不想让祖父这么舟车劳顿,想让他留在京城。可王偃自觉自己年纪上去,这次不去南梁就再也没机会了,他不想客死异乡,就坚持跟孙子来了。王瓒这一路提心吊胆,就怕大父生病。幸好谢知贴心的备好随行医士,方便照顾路上生病的人。
王偃回头看着王瓒,“玉郎,回了建康,我就是死也瞑目了。”
王瓒眉眼不抬的问:“大父,大郎还没给你生曾孙,你真能瞑目?”
王偃:“……”
王瓒笑道:“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还是多活几年吧。”
“你这臭小子!”王偃笑骂了一声。
王瓒让王偃躺下休息,“您睡一会,等午膳时候我叫你。”
王偃喊住孙子,“玉郎,你跟凤容想给大郎在南梁找媳妇?”
王瓒颔首说:“魏国这边没合适的对象,我们想在南梁看看。”
王偃手指轻叩几下,“娶谢老六家的女儿吧。”
“您说谢六伯?”王瓒有些诧异,“他们一房跟谢娘子离得有些远。”王家、谢家都是枝繁叶茂的大家族,族人不止凡几,就像他祖父和王畅是堂兄弟,可两人关系比较远,幼时都不在一起长大,直到成年后在朝堂上碰面机会还算多。王偃说的谢老六跟谢简那一房要追溯曾祖父那一辈,他们曾祖父是兄弟,可谢老六的曾祖父是庶出,谢简的曾祖父是嫡出。他们那一房关系,远没谢简堂叔那房近。
“可是他们那房后辈出息。”王偃半闭的眼睛睁开,略显浑浊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无论是谢简这支,还是谢二伯这一支,都有后继无人的大问题。谢简和谢灏不是刻板迂腐之人,他们肯定不会坚持培养自家孩子,等他们分出心来,肯定会把谢老六那几个曾孙接过来教导。”
大家族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从来不是依靠单一的某房,王偃是自己孙子有出息,自己孙子若没出息,他也会想着从别房挑有出息的孩子培养,以便将来支撑门户。王偃是肯定想跟谢家联姻,与其跟谢简这一房联姻,还不如选谢老六,既能避嫌,又能得个精干的亲家。王偃感慨的说:“幸好你们没女儿。”孙子孙媳已经跟秦家够亲近了,没必要再进一步。
“幸好我们没女儿。”王瓒也很庆幸,他一点都不希望自己做将来的国丈,就阿生现在这情况,女儿嫁过去他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