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凤朝阳+番外(338)
拓跋曜微微颔首:“她若生了告诉我。”他轻笑一声,“看来又要备个爵位。”无论阿蕤生得是男是女,拓跋曜都准备册封这孩子。
常大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的话,陛下不生气?
拓跋曜挥手让他退下,常大用欲言又止的看着他,他见状一挑眉问:“何事?”
“陛下可要安排人侍寝?”常大用小心翼翼的问拓跋曜,陛下本就不好女色,这些年又忙于公事,每月临幸后宫的次数少的可怜。这次出征虽带了小黄门,也不怎么召幸,全部心思都放在战场上。如今战事停歇,他们都住进的梁朝宫室了,陛下总该松快松快了。常大用盘算着应该先找哪个梁国宗女伺候陛下。
魏国大军入建康,梁帝接到风声跑了,可也只有他、太子跟几位大臣跑了,皇后、皇子、公主和诸位亲王都被留了下来。都城攻破时王皇后殉国,别人都没勇气自杀,活了下来。梁帝年纪比太皇太后还大,他的公主自然年纪也不小了,不可能来侍寝。但梁国多得是宗女和世家女,里面不乏容色双全的美人,常大用已经着人挑了几个极品给陛下挑选。
“不用。”拓跋曜摆手,梁帝还没擒下,他哪来风花雪月的心思?不过他知道自己那些属下很喜欢温柔多情的南女,这些女奴倒是当奖赏赏赐给众人,他问常大用:“可有容貌出众的?”
常大用忙道:“有,奴婢选了六个容貌特别出众的,陛下可要过目?”
拓跋曜说:“不用,等彭城王回来,送三个给他,余下的秦绍、贺兰英雄、叱罗一人一个。”
常大用应是,拢共只有六人,彭城王占了一半,可见他有多得圣宠。常大用心中暗暗惋惜,可惜太子的幼女梦泽郡主在战乱时失散,如今只怕是香消玉殒了,不然她或许能得圣宠。常大用从梁宫的老人口中得知梦泽郡主是梁都容色最美的贵女,今年才十五岁,正是女子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可惜红颜薄命,居然在战乱中失踪,这时节失踪基本就是凶多吉少。
拓跋曜轻叩书案,“我们七日后回京。”既然梁都已经攻下,他也不便在此地久留,拓跋曜冷冷一笑,他要再不回去,恐怕京城那些人都不记得谁才是皇帝。
常大用退下后立刻去打点行装,陛下要回京,路上可要准备不少东西。
拓跋曜回京的命令很快传到各处,说是回京也不是所有人都回京,还是有部分官员留在梁都镇守,回去的只是各路人马。贺兰英雄坐在自己营帐中听着幕僚的通报,点头说:“我知道了。”
幕僚向贺兰英雄提道:“这次攻城将军功劳极大,将军何不趁此机会留在梁都?”长安所有显赫的位置都被各大世家豪门把握,贺兰部虽兵力强盛,可到底只是边镇将领而已,如何比得上京都那些贵族底蕴深厚?将军与其留在京城跟别人抢世家丢下的残羹冷炙,还不如留在梁都分好处。南朝向来富裕,即便这次入京,陛下允许军队哄抢,也只抢了三日而已,很多世家大族都只伤了皮毛,只要能留下这里,不愁分不到好处。
“不用。”贺兰英雄摇头驳回,留在这里有何意义?只为了梁都那些好处?他又不缺钱。他目光落在远处,他的抱负只有在长安才能实现。他起身解了重盔甲,套上一件金银丝编成的软甲,换了一身便装后便出门了,“我出去一趟,你让人打点行礼,我们跟陛下一起回京。”
幕僚心中暗叹,他如何不知将军之意?他这是想登上武官的顶峰,可魏国拢共也才这么几个柱国大将军,每一个都地位稳固,岂是将军能替代的了的?
贺兰英雄策马出军营,离开军营时还想这幕僚越用越不顺手,看来要换一个了。贺兰英雄离了军营,就快马赶到城中武昌王府邸。王府大门紧闭,台阶上还留着几许残血,贺兰英雄的近卫下马敲门,王府守卫见是贺兰英雄来了,忙敞开大门迎他入内,“将军您来了。”
贺兰英雄随手将缰绳丢给亲卫,一面往里面走一面问:“问出什么结果了吗?”
守卫笑道:“听兄弟们说这武昌王口风很紧,兄弟们问了三天三夜都没问出梁帝的下落。”
贺兰英雄哂笑,口风紧?他还不清楚军中那套手段吗?三天三夜的刑罚受下来,就是铁人都能化成汁了,武昌王哪是不肯交代,他是根本不知道梁帝的真正下落。不过陛下让人把他关起来,本就没想从他口里知道梁帝下落,他只是想折磨武昌王而已。
建康被魏国大军占领,拓跋曜为了犒赏三军,入城三天任军士们在城中杀伤抢掠,只让人庇护了其中几家,这几家都是谢太傅的近亲。而最惨的几家则是当年逼着谢知年幼遁逃的那几家,武昌王、李太皇太后的娘家就在其中。贺兰英雄也是这些年才知道谢知的真实身份,原来她真是天生贵种,难怪总是一副高不可攀的模样。贺兰英雄微微而笑,想到谢知每次见到他那种看似温柔,实则冷漠疏离的模样,真想把她从云端拽下来,让她能好好看看自己。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激动但嘶哑不堪的声音隐隐约约的自房中响起。
贺兰英雄推门而入,一阵古怪的味道迎面扑来,他不由眉头微皱,武昌王在这里受了三天刑罚,味道肯定不好闻,他轻咳一声,“范阳王、永安侯世子。”负责刑讯的是这两人。
“贺兰将军。”拓跋贺和初一同时起身,比起初一的云淡风轻,拓跋贺则显得有些木讷。刑讯一事他纯粹赶鸭子上架,军中不是没熟悉刑讯的人,可刑讯武昌王、李氏一族全是私怨,若被外人知道,不利于交好梁国旧臣,故派来刑讯的全是陛下亲信。
拓跋贺作为此地唯一无所事事的皇族,自然而然的被拓跋曜派来监视初一刑讯。初一不是陛下亲信,可他因身份关系,天然站在谢家立场,肯定不会泄露这事。拓跋贺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血腥残忍的事,即便他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也被这几天的血腥画面吓得魂不守舍。他并不知道他看到这些还是初一忍耐后的画面,若是真照着初一以往的行事来,这些人早废了,哪还有喊冤的力气?
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
“问出伪帝的下落了吗?”贺兰英雄问, 梁帝年号永泰,可因他是篡位的, 魏国上下皆称他为伪帝, 奉谢知的生父梁幽帝为正统, 这也利于魏国占据梁国领地。
拓跋贺讪讪道:“他口风甚是紧, 我们没问出什么。”他生怕贺兰英雄会去找拓跋曜告黑状,补充说道:“都是我没用,不然也不至于浪费这么多天时间, 还害的初一待在这里不走。”拓跋贺把所有的责任都揽下来, 怎么说他也是王爷, 是陛下的堂弟, 陛下看在两人是血亲的份上,也不会惩罚他。即使初一这些天对拓跋贺展现了一些他的不同, 拓跋贺依然把初一当孩子。这孩子是因为幼时的遭遇在变成如此, 拓跋贺又怎么忍心他被陛下迁怒。
初一默然,也就三姨夫才会觉得那头肥猪是口风紧, 就算自己怕吓到三姨夫, 尽量采用温和手段, 他也保证武昌王真是什么都不知道,不然早说了, 他不信有人能抗得过自己的刑求。陛下来他们来刑求武昌王根本不是为了追查伪帝的下落, 而是想杀鸡儆猴, 让留在京城的梁国皇族听话些。
贺兰英雄微笑道:“大王手段过人, 我想他应该确实不知伪帝下落。”
武昌王感动的差点哭了, 他没想到魏国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中还有如此体谅人的存在,“我是真不知道,我发誓我什么都不知道。”
初一似笑非笑的看着武昌王,贺兰英雄会做好人?简直笑话,他今天是来要武昌王的命吧?
贺兰英雄对拓跋贺说:“大王,陛下让我来问武昌王几句话。”
拓跋贺和初一识趣的退下,贺兰英雄坐在长案前,不止让人把武昌王放下,甚至还让人给他简单的上了药。武昌王惊疑不定的看着贺兰英雄,他这是想做什么?武昌王当年能第一时间响应永泰帝,就证明他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即便这些年被永泰帝架空,他也没有真让自己脑子生锈,“贺兰将军,陛下想问微臣何事?”
陛下、微臣?贺兰英雄玩味的听着武昌王的话,他这是展示自己要投诚陛下?贺兰英雄居高临下的看着武昌王,脸上带着淡淡的怜悯,可惜他当年棋差一招,不然留他一命也不是不可以,“你可知梁国当年的投石机和海船的图纸在何处?梁国的海船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