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凤朝阳+番外(243)

作者:看泉听风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当年她父亲有言:唯愿吾儿后身不再生于帝王家。 后来他对她私语:万里江山,朕与卿卿共享。 1.本文不是父女文!本文不是父女文!本文不是父女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2.女主玛丽苏。 标签: 天之骄子 穿越时空 朝堂之上 主角:谢知(阿菀)、秦纮(步六孤纮)、拓跋曜(元曜) ┃ 配角:谢简、谢灏、谢兰因 ┃ 点击展开

谢知说:“把不懂事的孩子送回去,懂事的孩子就养在这里,以后亲卫只从两岁以下的孩子中选。”五六岁的孩子很多习惯都已经养成,想要改过来很难,而且五六岁的孩子有可能还会记得自己亲人,谢知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摇光点头应是,“那棉花要种吗?”

“要种。”谢知不假思索说:“等挖完坑,继续雇佣这些人替我们开荒种棉花。”谢知相信自己这次震慑会让这些人敬畏很久。

摇光叹气,还是人手不够,要是人手够,他们说不定都能去海边晒盐了。

谢知却明白凡事只能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她盐田第一年不行就第二年来。她现在不缺钱,只缺粮食。谢知让摇光把请帖给建德王妃送去,答应她在三日后赴宴。

摇光拿着请帖刚离开,天璇就进门对谢知欣喜的说:“姑娘,你看谁来了!”

谢知回头,就见两名中年男女站在门口,她惊喜的叫道:“大伯、三姨!”

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

大伯只是去梁国给她挖工匠, 谢知见他还不觉得太惊喜,看到三姨她是真惊喜, 起身迎上三姨叠声问:“三姨你怎么来了?”

“我来伺候姑娘。”三姨看到瘦了的谢知, 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姑娘怎么这么瘦了?”她听到姑娘这些天的食谱,越发心疼, 对谢知说:“我这次带了不少粮食过来, 姑娘尽管吃米饭, 我们吃得起!”

谢知:“……”她不就是改个健康食谱么?怎么大家都跟发生大事一样?“三姨, 我现在还是吃米饭,就是夹杂着别的粮食吃, 这样对身体更好。”

“是吗?”三姨将信将疑的看着谢知。

“真的。”谢知保证说:“不信你们今天陪我用午膳。”

三姨道:“正好我们也有事要跟姑娘说。”

谢知让人上茶, 先问甲一两人路上顺利不顺利?甲一说:“姑娘,您要的人我给你带回来几个,不过除了一个年迈老朽的, 余下都只是那些老小子的徒子徒孙,只造过船, 没造过海船。”

谢知并不意外, 毕竟她现在这情况,还没好到达到让人愿意背井离乡投奔,有年轻人愿意被自己高薪引诱而来已经很不错了,谢知说:“那就先让他们去学堂授课, 教人怎么造船。”

甲一问:“姑娘不准备出海吗?”

对大伯和三姨, 谢知没什么好隐瞒的, 她坦白说:“我预算不够,没钱造船,手上也没海图。”造海船很贵很贵,谢知没狂妄到现在就造海船,她的计划是五年以后再说,现在先培养人手。

甲一和三姨互视一眼,甲一犹豫道:“我们这次回梁,发现广东港很多商道都停了,港口闲置了几艘海船……”

谢知听得眼睛都亮了,“大伯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船买过来?”

甲一说:“官府肯定不会卖海船,我们可以通过谢家换几艘半旧的小海船。姑娘要的也不过是跟扶桑贸易,可以先用小海船。”

谢知问:“那海图呢?”她还没有海图。

“海图我带来了。”三姨将身后的一只箱子说:“谢太傅当年就曾主持过海上商道,家里就存有海图。”不过这些都是谢家珍藏,秘不示人。

谢知问:“叔祖父是不是有什么吩咐?”

三姨说:“族长说扶桑人极喜爱丝绸和茶叶,姑娘如果想跟扶桑做生意,丝绸和茶叶可以由谢家来提供。姑娘如果缺粮食,也可以由谢家提供。”有了谢知的占城稻,谢家去年试种二季稻,粮食产量不说翻倍,也增加了七八成。

谢知扬眉:“他有什么要求?”

三姨说:“他们要琉璃镜子的做法。”

谢知摇头,一口回绝:“不行。”玻璃镜子的做法,谢知不想告诉任何人。

三姨和甲一互视一眼,三姨问谢知:“那做法可有不好之处?”

谢知颔首道:“琉璃镜子的做法有毒,我一年只准备做六百面,一百面内销,五百面外销。”谢知说的一面镜子都是巴掌大小的,她不做大镜子,技术也不过关。她现在有十个知道核心技术的工匠,六百面镜子,每人六十面,可以做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她还给他们准备防毒面具、护目镜、手套……保管他们不会有职业病。可十个人她可以这么准备,一百人她勉强也可行,一千人就就没法子,所以谢知只准备把这个当成奢侈品。

三姨有些为难,毕竟现阶段谢家对他们的支持还是很多的,谢知微微一笑:“我可以告诉他烧琉璃的法子,就是那些西域商人带来的琉璃器,西域的商人可以用来赚钱,我们也可以用来赚钱。”谢知知道现在华夏用的玻璃器皿都是通过商人运来的,价格昂贵,只有贵族才能用。

“你说那些西域商人带来的琉璃器?”三姨吃惊的问:“你已经知道怎么烧制了?”

“知道。”谢知是记得古代烧玻璃的配方的,她只是现在让工匠在研究浮法玻璃,这是需要用锡槽和锡液。因为太危险,谢知让人全副武装,只搞了一个小锡槽再研究,要是研究不出来就继续用普通方法制造平板玻璃。

三姨眼睛一亮,“那再好不过,我这就让人去给谢家送信。”

谢知说:“以后谢家都会给我送粮吗?他们怎么过来?”

三姨道:“从长江出发,然后出海走海道运过来。”建康跟扶桑也有海道,走的就是这条路,陆运粮食消耗太大,还是用海运方便,十来条船一年运两趟,就够建德郡这边吃上一年了。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谢家只是官职在梁国不显,本身的家底还在,谢简早把族长之位给了自己亲叔叔,现在谢氏族长是谢简的堂弟,谢知给谢家送来占城稻种,谢家这点粮食还是愿意提供的。这对谢家来说也是一条退路。

谢知若有所思的问:“这一路上有海盗,不太平吧?”

三姨说:“我们有侍卫。”

谢知道:“我跟五哥去商量,让他练一支海军出来,让亲卫也适应海上航行。”万一他们将来逃亡日本,要是亲卫都是旱鸭子就闹笑话了。

甲一问谢知:“姑娘,我听摇光说,你想在海边开盐田?盐如何开辟田地?”

谢知盐田大致方法跟甲一说了一遍,时下的盐都是粗盐,谢知等人用的盐是直接从盐井里的盐,相对精细些,但还达不到谢知的要求,谢家的盐都是谢知再次提纯过的。甲一听说盐居然不用铁锅熬制,只要放在海边晒盐,不由道:“姑娘为何不现在就开辟盐田?”

谢知苦笑地说:“我人手不够。”这些事谢知不想跟五哥说,省得加重他心理压力,可对大伯、三姨没什么不好说的:“这里气候冷、日照长,顶多能种些粟米、豆子,别的或许也能种,但收成肯定不好。我缺粮食,只能让人多开田。”

甲一皱眉:“这里就没可以种的作物?”

“种棉花倒是可以,且棉花还是蜜源植物,能养蜜蜂。”

“养蜂?”甲一和三姨面面相觑,“蜜蜂还能养?”

“蜜蜂当然能养,养了还能采蜜。”谢知轻拍额头,“我都忘了,这事你也跟叔祖父说一声,江南天气比这里好,紫云英、枇杷……都能采蜜。”说起枇杷蜜,谢知面露向往,“我好久没吃到枇杷蜜了。”她以前最爱吃枇杷蜜了。

甲一暗忖,你什么时候吃过枇杷蜜?蜂蜜还不是野外采来的,谁知道是什么花上出来的。不过他也习惯姑娘没事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了,“若这里能种棉花,也不用多种粮食,粮食可以从江南运过来,我们用棉布交换。”

谢知听说叔祖父肯支援她粮食,她就开始打这个主意,“怀荒适合养牲畜,我们还能用肉来换粮食。”如果是冬天运的话,风干的肉也能保持不短的时间。

甲一说:“姑娘,我们先把盐田办起来。”历来盐才是发财之道,因为是个人都离不开盐,他一开始不知道姑娘还会利用海水晒盐,如果知道,他早让姑娘开辟盐田了。

“可是我们没人啊。”谢知说。

“我去抓回来。”

甲一的话让谢知张口结舌,“抓?怎么抓?”

甲一淡淡道:“高句丽、库莫奚、契丹,再往前一点就是柔然,哪里没有人口?”

谢知讷讷的说:“这样不好吧。”

甲一了然的看着谢知:“姑娘没把这是跟秦将军和五郎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