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只熊猫不容易(109)

作者:沈霁川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宫廷侯爵 欢喜冤家 穿越时空 主角:阿窈,杨岑 ┃ 配角:江素素等 ┃ 其它:熊猫 我把你当熊猫,你居然想撩我? 被拐卖的第三年,阿窈点亮了第三棵技能树 养熊猫! 这只熊猫有点凶,有点胖,有点萌 还有点... 会写字? 阿窈看看地上的那三个字:嫁给我,想要晕过去 天啦噜,有只熊猫成精啦! 再后来,她被这只熊猫宠了一辈子。 点击展开

待长公主烧香祈愿,崔氏才跪到鹅黄的锦缎之前,心里默默念:“若是此事可成,便让信女抽个好签。”

如此,她也好断了念想。

一连晃了好几回,一根竹签才冲出来,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崔氏拾起来,慢慢翻过来,只看了上面几个字,心凉了半截——下下签。

她刚出了门,杨岑便凑了过去,嬉皮笑脸:“看娘这脸色,定是求了个好签。”

一见崔氏脸色晦暗,他便放下了一颗心,崔氏打得这个主意,显然没过佛祖这一关。

连老天都帮着他,显见是姻缘有成,不忍心为难他这么风流倜傥的人。

杨岑很是开心。

崔氏眼下看着杨岑灿烂的笑脸,更是碍眼,要不是为了这个小祖宗,她何至于愁成这个样子,这倒好,为出来一个没良心的。

“你看你娘这张老脸,求的是好签吗?”崔氏虎着脸,脸皮往下拉着,没一丝皱褶。

杨岑这回才发现,自个儿好像刺了别人的眼,只能讪讪笑,甜言蜜语一起上,把崔氏夸成了一朵花。

无奈崔氏眼下只想要一个媳妇儿,根本没空听他闲磕牙。

长公主也很是担心,崔氏摇摇头:“还是先去解解签。”

万一中间另有玄机,岂不是让杨岑错过了一个好姻缘?崔氏不想放过一点可能。

但是解签的人也未必说什么别的话,他只是捋捋胡子,道:“太太求的这个,只怕事有不谐,不过不用太过担忧,看着签文,只怕是祸兮福之所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这下下签本就特别少,旁人最次也能抽到一个中吉,怎么都好编文章,偏这人这么好运气,让他连编都编得牵强。

他却没想到自己这话正合了崔氏的意,她便想着,显见柳暗花明是印在找人一事上了。

那人见崔氏自顾沉思,生怕她不给赏钱,连忙热心指路:“太太若是果真想要成事,便买个锦囊许了愿,挂到后面那棵灵树上,最是灵验了。”

一个锦囊不过是素色的袋子上系着红色的丝线,也不知能挂上多久,却一个就卖上两钱银子,也是赚得好利市。

崔氏之前也许过愿,一切不过是轻车熟路,她也不稀得这几钱银子,当即买了好几个,现从解签铺上借了纸笔,写上两个愿。

杨岑遥遥看过去,一个是:祈愿我儿姻缘和谐,一个是:祈愿我儿身体康健,也没给自己留上一个。

杨岑看看自己手里那个,也是一句:希望老天保佑家人朋友,都欢欢喜喜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张细纸条一直写到最后,到了康字,还有一捺伸展不开筋骨。

崔氏看了,心里安慰,却还是笑他:“你也忒贪心了些,一张写下这么多,人人都这样,便是佛祖慈悲,又哪里忙得过来?”

杨岑不以为然,笑道:“那只保佑了娘,我也是愿意的。”

长公主往日去的多是皇家的家庙,还是头一次听过这样的风俗,因此也要凑趣,写上两个,也不让别人拿,自己就命崔氏与她一处往后面那棵老树去了。

说是老树,一点也不夸张,只这棵树就占了整个庭院,历经一百多年,却仍然枝繁叶茂,臂膀四处伸张,撑起一大片凉荫,只是那低矮些的树枝上面从上到下都系满了方才他们买过的锦囊,一个个荡在半空,汇集到一处,也是好看。

“这棵树也是安定寺里的一个宝贝,也不知谁先系上的,公主权当换个好意头。”崔氏悄声跟长公主解释,一边踮起来脚去系自己那一个。

她这边刚系好,就不能从哪里飞来一只鸟,冲着另一边去了。

崔氏并未在意,看着长公主系另一个,还没系上去,就见那鸟飞过的地方有个素色锦囊飘落在地,里面东西也散落在地。

杨岑眼疾手快,上去帮忙捡:“也不知谁费了半天劲才系上去的,落得倒是轻巧——咦?这人名字倒是有趣儿。”

崔氏随口笑道:“一个名字有什么趣儿?”

“只有个名没有姓,叫——阿窈,可不是有趣?”

崔氏才要随口接话,一时又念了一遍这名字,这才转过身来:“叫什么——你拿来给我看看。”

她接过来一瞧,果真是一行小字:本月初三,逢十七生辰,信女阿窈顿首再拜,祈愿家人康健。

她一时连手带着音都是抖的,忙抓着旁边的小沙弥问:“这个锦囊是谁系上的?”

第94章 找寻

“你们可曾见到是谁系上了这个袋子?”

老树边一直侍立着两个小沙弥, 便是防着香客有别的吩咐或者乱攀乱折的,要说有谁能知道这个恰好生到辛未六月三的女孩子,大约只有他们了。

那两个小沙弥生得圆头圆脸, 年纪不大, 听了这话,面面相觑。

这来来往往寺中的人这么多,系上来的袋子又都长得差不多,谁还能单捡着一个人看不成?

如此想着, 其中一人便唱了一声佛号, 道:“施主,小僧却不记得。”

“怎么了?你这是丢了什么宝贝?失魂落魄的。”

长公主几人本来正在一边许愿作耍子, 看这边挤在一处,不知在说什么,便也走过来。

崔氏的脸有些昏暗——若是一直没有消息, 也就罢了, 眼下人说不定就在一尺之遥,白白放走了,就像刚燃起来的火堆待要烧下去, 缺少了后继之力,端得让人心灰。

“也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她是京里的,总能查得出来。”

崔氏轻叹一声, 作出欢颜:“这原也是缘分, 既然找不着,也没什么好说的。”

他们自己说的热闹, 旁边摆摊子的人听了半晌,待明白了什么事, 便探头笑道:“两位太太若要找写这条子的人,问我再没错了。”

“你如何知道......”崔氏下意识刚说了一句,这才看着那得意洋洋笑而不语的摊主手旁,正放着一套笔墨纸砚,这才醒悟过来——来往的人可不都要借了这家子的笔写字吗?

崔氏一点头,旁边的丫鬟立刻送上了一个荷包,摊主只是悄摸捏一捏,立刻知道自己逢了大主顾,当下收起之前吊儿郎当的油滑样子,仔细拿着那张纸看了一会儿,心下一喜。

“不瞒太太说,要是别人,我还未必认得出来,这位小姐,见过一面,几日内也是忘不了的。”他把手一指:“说来也瞧,那姑娘才写了这字没一个时辰,之后便一直坐在偏殿里头喝茶,但凡出去了,我坐在这儿必然能瞧得见。”

旁边的杨岑瞪大了眼睛——这戏跟他导演得不大一样啊,这事情,也太顺了一些......

崔氏还没听这人说完,得知了去处,就已经往偏殿走了,长公主皱皱眉,总觉得有点古怪,但要说有什么古怪,又好似说不出来。

安定寺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就不得不掺杂一些俗家事务,比如那旁边解签的,卖水卖笔的,也都不是寺里的僧人。来烧香的人自然也得落脚,富贵人家有租住的院落,平常人家也得有喝茶休息的地方,茶钱虽然不多,蚊子小了也是肉。

这里说是偏殿,其实不过是旁边一列厢房,三间低矮屋舍,辟出来做了茶室,再有想点些素斋的,也能来这个地方,说起来跟外面的茶肆酒馆也没什么区别了。

只是到底是佛家的地方,只一进去,就少了些喧闹,人人屏声凝气,只见茶香袅袅,外间多是些文人雅客,谈文说词,十分风雅。

男客都坐在外间,看着进来一群妇人,也不由侧目看一两眼,旁边的小沙弥过来,双手合十,目光低垂,道:“女施主请往里走。”

长公主从未到过这样的地方,她连轻声都带着些骄傲气度:“这地方倒也有趣儿。”

崔氏满心里都是那个辛未年的小娘子,满地里找,一眼就瞧见了靠墙的桌子旁,坐着三个姑娘,一个是鹅黄褙子杏黄裙子,两个是嫩绿的上衣,拖着碧色的裙子,平白让这寡淡佛堂多了几分春色。

衣裳形容都和摆摊人说的相似,想必是没错了。

崔氏正要想个借口与她搭话,正巧那女子转过头来,几人皆是一愣——

“大娘?”

“阿窈姑娘?“一行人此时都愣住了。

时隔三年,崔氏早已把当时兵荒马乱时候相逢的人忘得一干二净。

她甚至埋怨自己,怎么当时听到这个名字,就没想起来多问上几句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