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不干了(快穿)(18)
苏父不以为意:“阿苑是公主,我跟怀城也说好了,将来他们都搬到公主府去住,连驸马府都空置着,更不会留在周家了,咱们去公主府还不方便,你就算是留在那里小住一段时间都行,这跟没有出嫁之前分别也不大。”
女儿嫁人,若是留在婆家住,那娘家人自然不好频繁上门,更没有多少理由能在女儿的婆家住下,但公主府就不一样了,那是自家女儿的府邸,不属于婆家。
真要是论起来,驸马爷不像是娶亲,倒更像是入赘,他作为女方的父亲,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八字方才有了一撇,你们爷俩聊得倒是长远,定下来也好,免得有些人唧唧歪歪说酸话,不过这事儿周家早先求到太上皇那里去了,最初也是太后到府上来跟咱们说的,定亲的事情,总还是要先告知他们,然后才能进宫跟皇上说。”
阿苑是大燕的安乐公主,想要把婚事定下来,就得有上头赐婚,太上皇也好,太后也罢,皇上和皇后也行,这四位里得有一位出道旨意才行。
“那就我和怀城去一趟行宫,阿苑这回就不必去了,女儿家在这事儿上还是矜持些比较好。”苏父干脆利落的道。
再过两日就是休沐日,到时候直接带着怀城去就行了,行宫虽然在京郊,但距离也不算远。
在这事儿上,苏父苏母没有去问女儿的意见,两孩子相处融洽,即便没有赐婚的旨意,没有定亲,这不也已经摆在明面儿上来了,都是早晚的事儿。
至于齐国公和国公夫人,告知一声即可。
后者是没打算掺和孙辈的婚事,态度早早就已经表明了,前者是没那个精力,要知道三房可有七个孩子呢,又都身份尴尬,高不成低不就的,齐国公操心吴姨娘的后辈都忙不过来呢。
齐国公府已经分了家,基本上都是各房管各房的,苏长平虽然是国公世子,但一直都不稀罕管二房和三房的事情。
他一直都记得母亲年轻时是怎样伤心的,所以对姨娘和庶子很是反感,自己没有姨娘和庶出的孩子,父亲的姨娘和庶子,他是能避则避,不见面最好。
能忍住不动吴姨娘和三房,不是他尊重父亲,而是不稀罕同这些人动手,一个是无根的浮萍,离了父亲便无所倚仗,一个刚愎自负,借着国公府在军队那么多年的人脉,也才混到从三品。
武将的从三品,论及在朝堂上的地位,连文臣的正四品都不如。
大燕朝边境没有战乱,没有敌国来犯,也没有贼人造反,武将最起码在几十年内都不会有用武之地,这也是他弃武从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以军功获封爵位的这些人家里,有几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转向从文了。
齐国公府到他这一辈才开始也不算晚,至于军中的那些人脉,该舍弃的就要舍弃,苏长青既然接手了那些人脉,就意味着他这一房跟三房是一定要疏远的。
第14章 宫斗文里的女主(14)
没有等到休沐日,已经六十二岁的齐国公没来得及过六十三岁的生日,便死在了初夏。
齐国公这几年身子骨一直不太好,总是要喝药调养,人又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众人对于齐国公的离去并不意外,只是有些突然罢了。
明明前几天,这位老国公还兴致勃勃地带着吴姨娘在后花园赏花,两个人差了十几岁,但从面容上来看,至少差了得有二十多岁。
老国公死在夜里,是悄悄去的,第二日清早才被发现,这也怨不得下人,老国公晚上宿在吴姨娘那里,守夜的人都安排在房外。
老国公去世,对府里的很多人来说,是天都塌了,哭得最凄惨的当属吴姨娘,这位伤心惊惧之下,甚至还晕了过去,好半天才醒过来。
老国公一生三子两女,其中长女已经是太后了,孝子贤孙一大群,他的葬礼可谓是极其风光,京城数得上名号的人都来了,也包括太上皇、太后和当今皇上。
说起来,这位国公爷算得上很多人眼中的幸运儿了,嫡长子出身,虽然本身的才识不怎么样,但十几岁就被立为世子,二十几岁就做了国公。
眼看着齐国公府有要没落的迹象了,又出了个名满京城的女儿,嫁进皇家做了太子妃,后来成为皇后、太后,出了个弃武从文的儿子,一路考中探花郎。
因着这一儿一女,原本已经有没落迹象的齐国公府又重新煊赫起来了,老国公这一生都没受过什么罪,死后也是极度哀荣,便是上一任的齐国公,丧礼也没有这般盛大。
依照规矩,父母去世,子女需要守孝三年,孙子辈需要守孝一年。
苏长平、苏长风和苏长青作为儿子,需要丁忧在家,卸掉在朝堂上的官职,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重新入仕途。
而像苏苑、苏蓉这些孙子孙女们,则是需要守孝一年,一年之内都不得谈婚论嫁。
这也就意味着,周六郎再怎么心急,也只能等到明年才能走六礼了。
还意味着,三房做了那么多的筹谋白费,苏蓉无法再参加明年春天的选秀,若是再等个三年,等到下一届选秀,苏蓉可就已经十八岁了。
选秀规定,入选女子的年龄在十三岁到十七岁之间,到了十八岁,便失去了参加选秀的资格。
三房这边,孙氏要哭死过去的心都有了,她在女儿身上花了那么大的价钱,请名师、造声势、买古琴、打首饰……上等的珍珠研成粉末,敷在自家女儿身上,就是为了养出一身冰肌玉骨。
她是希望女儿入宫伴在君侧的,这才舍得花本钱,从吴姨娘那里要来的东西,全都拿出去变卖了,这都不够,还有田产、铺子每年的产出,甚至她还从自己嫁妆里拿出了一部分来。
图的不就是女儿有朝一日成为皇上的妃嫔,甚至为贵妃,中宫若是能出个什么意外,苏家便能再出一位皇后娘娘。
可好好的算盘,没能毁在长房手里,却毁在老国公手里了,这要是能再坚持一年该有多好,把她一年的寿命拿给老国公去用都行。
三房苦闷的也就只有孙氏和苏蓉,作为三房的当家人,苏长青不知道自家夫人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倾家荡产去培养女儿,他只知道总算是可以搬出这国公府了,自己出去当家作主。
齐国公的位子是长兄的,国公府也是长兄的,他们这一房跟二房都是要搬出去住的,早在数年前分家产的时候,父亲就已经为他打算过了。
不同于二哥,只在东城有一处三进的小宅院,他的宅院可就在西城,而且离国公府不远,位置相当好,而且还是一处五进的院子。
里面家具、摆件之类的,父亲都已经安排好了,用不着他再花银两添置,他这一家人直接搬过去住就行,因为离得近,连搬家都花不了太长时间。
苏长青是主动提出要搬出去住的:“父亲的丧事已经办完了,家产早些年也已经分好了,想必父亲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为咱们做好了打算,宅院那边已经收拾出来了,我打算这几日就带着妻儿搬出去,吴姨娘只我这么一个儿子,能不能让她也随我一块儿离开?”
苏长青最后一句说的小心翼翼,父亲再怎么宠爱姨娘,也改变不了姨娘的身份,在他们这样的人家,姨娘就算上了家谱,也还是可以随意处置的玩意,算不得正经主子。
姨娘将来能待在哪儿,也都是老夫人和他这位嫡兄说了算。
苏长平才不想留着吴姨娘呢,多一个人在这碍眼干嘛,连父亲的其他姨娘,他也是打算送出去养老的。
安排个庄子,常用的人都给她们带过去,每日的月银不改,庄子上的出产也归她们,肯定比这府里头待得更舒服自在。
但其他人也就算了,吴姨娘要走要留,还是要看母亲的意思,他不会插手。
“吴姨娘去不去容后再提,你可以先搬过去,反正离国公府这么近,吴姨娘要是想走,你可以再把人接过去,另外当初分家的时候,下人的身契也是分了的,该带走的就带走,别留在国公府里头,到时候管也不好管。”
官场上的人,尤其是已经做到尚书的官员,苏长平应当是最不圆滑的那一个了,在姨娘和庶子身上,就更没办法处事圆滑了。
苏长青也习惯长兄这脾气了,不习惯能怎么着,身份比人家低一头,打也打不过,而且姨娘还在人家手里摁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