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手繁华+番外(422)

作者:云霓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她是个瞎子,在黑暗中生活了二十年。最终被冠上**罪名害死。当她重新睁开眼睛,看到了这个多彩的世界。——翻手苍凉,覆手繁华。一切不过都在她一念之间。PS:他知道那个杀伐果断的女子,一抢,二闹,三不要脸,才能将她娶回家。还不够?那他只能当一回腹黑的白莲花,引她来上当,要不怎么好意思叫宠妻。虐极品,治家,平天下,少一样怎么爽起来。 点击展开

这一瞬间,琅华都要怀疑自己到底是谁。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这样的童谣她是从哪里听来的?前世还是今生?她竟然不记得。

徐谨莜快走几步上前,走到月亮门,立即看到了母亲和顾琅华站在那里。

母亲正在轻轻地拍着顾琅华的后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神情是那么的温和,甚至带着几分宠溺。

徐谨莜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像是被抽干了一般,母亲很少对她这样亲切,而今却如此对待顾琅华。

到底她是母亲的女儿,还是顾琅华是母亲的女儿。

顾琅华什么都和她抢,太后,裴杞堂,现在轮到了母亲。

徐谨莜握住手,长长地舒了两口气,这才稳住心绪,走了过去:“母亲、琅华,你们怎么在这里?祖母和父亲都在花厅里等着呢。”

徐谨莜略微尖厉的声音,将琅华从思量中拽了出来。

徐谨莜亲昵地上前挽住了杭氏的胳膊,将头靠了上去:“母亲你们在说些什么……”说着看向琅华,顿时脸色大变,“琅华这是怎么了?在因为什么伤心?”

“没事,”琅华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向周围看去,“我总觉得这宅子有些熟悉,如果这棵石榴树换成了木棉树,我都要怀疑身在杭州。”

“我也喜欢木棉树,”杭氏拉起琅华的手,“若是有时间,我们一起起回杭州,我们家在杭州的祖宅,种了许多木棉。”

琅华觉得杭氏很亲切,就像是一个熟人,一举一动,一眸一笑,都在她的记忆深处,所以是那么的妥帖,那么的自然,如果有机会,她想要多与杭氏说几句话。

刚想到这里,徐谨莜的声音就插了进来。

“琅华,你来是因为那个人吗?”

琅华颔首,没有回答徐谨莜的话,清亮的眼睛看向杭氏:“徐夫人,有空的时候,我能不能常来做客?”

“能,当然能,”杭氏笑出声,“如果你能常来,那是最好不过。”

徐谨莜不由地抿起了嘴唇。

……………………………………………………

宝宝手里有月票,就喂给教主吃一些,好不好啦。

爱你们呦。

第五百二十五章 人财两空

徐谨莜僵硬地松开了杭氏的手臂,杭氏却没有注意,陪着琅华接着向前走去,沿路介绍这徐家的院子摆设。

很快就将徐谨莜抛在了身后。

“琅华,”杭氏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你这次来徐家,是不是为了我家二老爷的事?”

琅华道:“我也是才知晓,原来那个闫长贵是徐二老爷的人。”

杭氏虽然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仍旧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那个人说的都是真的?二老爷将顾家药铺里的药渣拿出去贩卖?”

琅华抬起头来,花厅就在不远处,徐老夫人已经回到家中,这个徐家看似是杭氏主持中馈,其实一切都握在徐老夫人手里。

琅华低声道:“夫人不用担忧,这件事我会跟老夫人和二老爷说清楚,有些事,必须寸步不让。”

杭氏听得这话不禁惊诧,琅华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些事,必须寸步不让。

是这样的吗?她在徐家这么多年,每次老夫人说什么她都不敢违抗,即便和她的想法格格不入,她依旧要接受,从来没有像顾大小姐说的这样,寸步不让。

徐老夫人身边的管事妈妈过来说话,琅华立即迎了上去。

“母亲,”徐谨莜拉住杭氏,“顾琅华跟您说了什么?她为何来我们家,想要做什么?”

杭氏一脸茫然地摇头:“琅华说要向老夫人禀告。”

……

琅华给徐老夫人请了安,这才坐在你椅子上。

徐老夫人笑着道:“好久不见了,看着长大了不少。”说着仔细地去看顾琅华,她的眼睛十分清澈,眉毛修长却又并不显得太过纤细,皮肤白净而光滑,整个人优雅而矜贵。

徐老夫人的心如同被刺了一下。

从顾琅华身上竟然依稀能看到老太爷的影子。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她做不得半点的主,徐家的那些老家人更不将她放在眼里。

她好歹也是出身官宦之家,进了徐家的门也不算是高攀,为徐家生儿育女,辛辛苦苦照顾老太爷起居,却被这样对待。

想到这里,徐老夫人有些心情低落,仿佛一个无形的阴影将她牢牢地罩住。

她忽然有种感觉,这个顾琅华和老太爷一样是她命中的克星。

琅华迎上徐老夫人的目光:“老夫人身体如何?”

徐老夫人目光一黯:“老了,不中用了,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两日精神也不济。”

琅华没有反驳徐老夫人的话,而是微微笑了笑。

徐谨莜觉得心里不舒坦,难道这个时候,顾琅华不应该说些让祖母身体康健的客套话吗?

徐老夫人这是想要将她推出门。

琅华向屋子里瞧了瞧:“那个闫长贵可在这里?门口的药商都说,闫长贵进了徐家大门。”

徐二太太七窍生烟,顾琅华还真是不客气,就算是上门要人,也要转个弯,谁像她这样直来直去地毫不避讳。

徐二太太道:“我也不知晓这闫长贵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是我们徐家的下人,平日里不从我们家中领月例,我们家老爷大约是请他做过几次事,谁知道他就赖上了。”经过了方才的风波,徐二太太已经定下神来。

琅华挑起眉毛:“这么说,闫长贵和徐二老爷无关了?”

“没关系,”徐二太太立即道,“当然没关系了。”

琅华端了茶碗抿了一口:“闫长贵买了顾家的药铺,付了十万两银子定金,这两日再交十万两银子余款,顾家的店铺就是他的了。”

二十万两不是小数,一个掌柜的哪里来的这么多银钱,定然是背后有人支持。

徐二太太讪讪地道:“这么多银子,我们老爷可拿不出来,这店铺不是我们买的。”

徐松元却皱起了眉头,顾家的药铺开在了东街,冬日里不管是房屋还是铺子价格都会低一些,铺子买到手,压到明年春天,等外面的商贾来到京城,就能再卖个好价。老二向来喜欢做这样的生意,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能从中赚不少银钱。

琅华从萧妈妈手里接过一只匣子放在桌上,然后慢慢打开:“这是我前些日子收下的银票,一共十万两银子。”

一摞厚厚的银票仿佛将所有人的眼睛都映得发亮。

琅华道:“闫长贵偷卖了顾家留下的药渣,顾家的药铺不能再卖给这样的人,所以我这次上门是来退还定金的,按照约定,如果我不肯卖店铺,还应该再赔十万两银子。”

徐谨莜差点惊呼出声,如果是二叔授意闫长贵买了铺子,转眼之间就赚了十万两。

琅华接着道:“听说药商闹事,说到底这件事和顾家有关,我已经让伙计去查看了药商手中的药渣,确定是我们顾家药铺失窃的药渣。”

“这次来徐家,就是告诉那些药商,不该围在徐家门口闹事。”

听得琅华这话,徐二太太立即道:“顾大小姐说的对,总要弄清楚再说,这与我们家没有什么关系。”

琅华点点头:“徐二太太说的对,倒卖假药是重罪,那些药材卖了出去,病患用了这种药,轻则病情加重,重则丧命。尤其现在隆冬季节,伤寒盛行,官府已经出榜让百姓服药解症,京中大户也纷纷施药,现在闹出这样的事来,朝廷定然会严查不待。所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报官。”

报官两个字,让徐二太太僵在那里。

琅华接着说下去:“我会为药商作证,证明闫长贵卖给他们的药材就是我们顾家失窃的药渣。至于这定钱既然不是徐家的,我就带回去,找到买药铺的人,再将银子还给他们。”

琅华伸手“啪”地一声合上了盒盖。

清脆的声音像是夹到了徐二太太的心,让她顿时疼起来。

顾琅华这是来威胁徐家的,闫长贵若是一口咬定是与老爷一起倒卖了药渣,官府定然就会将老爷叫去询问。

现在这银钱没有他们的,他们还要背上官司。

“老爷,”管事上前道,“官府来人了,要抓闫长贵,还要请二老爷去衙门里问话。”

徐松元面色不虞站起身来:“就像顾大小姐说的,这件事非同小可,将闫长贵交给衙门,让二老爷去说个清楚,免得他们冤枉我们徐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