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手繁华+番外(232)
看到躺在军帐的伤兵,宁王惊愕地站在那里,仿佛被眼前血腥、凄惨的场面吓住了。
马玉成想要上前。
宁王伸出手将伤兵扶起来,“你们受了伤……快坐下,”说这看向马玉成,“这里面也有厢军吗?母……太后说的厢军。”
厢军是常备军,这次打仗,朝廷援军未到,就将地方上的厢军集结起来。
裴杞堂道:“禁军都留在了银州,这里八成是厢军。”没有那么多军队,只能是地方上的厢军来充数。
宁王说完,就真的弯下腰去,“太后说,我该向你们行礼。”
所有人都愣在那里。
谁也没有想到,像孩子一样的宁王会这样做。
马玉成等人甚至没来得及上前阻止。
太后不可能会让宁王来行礼,一定是母子两个提起厢军随便说了两句,没想到宁王就当真了。
马玉成急忙上前将宁王扶起来,“王爷这可万万使不得。”
宁王瞪大了眼睛,一副不解的模样,“有什么不行?朝廷还说厢军该废置,他们不会打仗都是杂役……这次没有他们哪里来的胜仗,我回去就要跟皇兄说,厢军很不容易,朝廷不能对不住他们。”
厢军不是正规军队,平日里都被人瞧不起,可若是有了战事,他们和禁军一样要上战场,现在宁王这样一说,军帐里的伤兵都纷纷觉得伤感,有的已经小声抽噎起来。
寻常人不敢说的话,如今被一个傻王爷说出口。
琅华不由地想到了前世因为厢军废置闹出的几场争斗。
最终是太后赢了下来。
那么这次是太后想要借宁王的嘴拉拢厢军,还是宁王不小心歪打正着?
琅华看了看医工,医工立即将手中的账册呈给宁王,“这是卫所调用药材的账目,请宁王过目。”
宁王立即摇手,“我……我看不懂这个,”说着看向琅华,“这……就让顾大小姐看吧,她懂得药材。”
马玉成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宁王还真是什么都不懂。
这账目必然是顾大小姐做好呈上来的。
谁做的账再发回给谁看。
哪有这种道理。
“顾大小姐,你见过我长姐了吗?”宁王笑着道,“你们立了大功,我长姐看到你们定然高兴,你们就都随着我去西平府吧!”
琅华低头应了一声,宁王又要来捉琅华的手。
裴杞堂不禁皱起眉头,看到琅华轻巧地避了过去才松了口气,吩咐副将,“备马,我们跟随王爷一起去西平府。”
宁王脸上笑开了花。
………………………………………………
我就知道昨天更完一定会挨骂。
我还能照大纲写下去,证明我的心有多大啊~
快来几张月票安抚安抚我的小心脏~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弱点,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琅华也是,所以我们才要有亲人,有爱人,有朋友。
第二百八十四章 掌权太后
一辆青盖马车出现在琅华面前。
宁王骑在马上笑着往下看,“上车,上车,我们就走了。”脸上竟然是如孩子般欢快的神情。
裴钱不禁觉得委屈,这可是他跑遍了十里八乡,好不容易才找到的马车,就是要给顾大小姐用,结果被宁王先提出来,好像这马车是因为宁王才给顾大小姐准备的。
裴钱摸摸自己的钱袋子,这次真是做了赔钱的买卖,想到这里看了一眼公子,公子的脸色还算如常。
好在公子不是个小气的人,如果换成了他大约要气炸了。
一个好好的表现机会,就被这样横刀夺走,心里要多忧愁。
……
马车在西夏皇宫门口停下来,萧妈妈撩开车帘就看到了满脸笑容的宁王。
“静妹妹……”宁王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立即改口,脸上也是一片通红,“顾大小姐,我扶你下来吧!”
宁王身边伺候的人不禁脸色一变向琅华快速地看了一眼。
萧妈妈也不禁微微一怔,看宁王的样子,像是跟大小姐十分熟络似的。
“不敢劳烦王爷。”琅华低下头,轻巧地踩着矮凳走下来。
宫人上前迎接。
西夏的王宫是按照大齐王宫的模样建造的,只是大小不及大齐的一半,李常显坐在这样的王宫之中得陇望川,想着将大齐纳入他的怀中。
如今终于自尝苦果。
前世,东平长公主死在了西夏,而今斗转星移,轮到了李常显。
刚走到一半,前面的宁王忽然跑起来,“长姐。”
东平长公主站在不远处的汉白玉石阶上,她穿着红色的祎衣,头戴凤冠,腰佩绶环,微风轻轻吹动着她的大红色罗裙,她那如兰花般的脸上绽放出骄傲而雍容的笑容。
那是大齐长公主出嫁时穿着的礼服。
如今她做到了出嫁前答应父皇的事,终于可以笑着站在这里,只是一转眼就过了几十年,如果先皇能看到今天这一幕,有多好。
东平心中油然生出几分的悲伤。
“长姐。”
望着扑过来的弟弟,东平张开了双手。
宁王径直抱住了东平,“长姐,长姐,能看到你没事,太好了,他们都说,你可能会死,我不信,一定要来看看,我……”
宁王眼睛里泛出了泪光。
原来是因为这样,宁王才会来到大夏。
这样姐弟见面的场面,东平从来不曾想过。
“长姐,你还是那么的好看。”宁王笑着看东平。
这些年一切都变了,唯独没有变的就是她这个幼弟,没事的时候她常常会想起留在大齐的那些亲人,宁王变成了一个半傻的王爷,母后曾因此哭了三天三夜,又在宫里大开杀戮,她觉得哀伤,可是现在看起来,或许反而是宁王的福气。
惠王死了,庆王死了,宁王如果不是因为痴傻,也应该早就不在这个世上。
东平抬起眼睛,看到了台阶下的众人。
她的目光找到了年轻的裴杞堂而后落在琅华身上。
“琅华,”东平伸出了手,“跟哀家一起进去。”
顾琅华,这个将她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的人。
这些日子,这个名字时常会出现在东平的脑海里,她甚至还怀疑自己对顾琅华期望太高,见到的时候说不定会失望。
现在她却觉得是自己低估了顾琅华。
这个十一岁的孩子,比她想象的还要瘦些,一双眼睛就像天边那轮皎月,不卑不亢地立在那里,听到她的声音一步步走上前,然后规规矩矩又行了礼,站在她身边,行为举止十分的有分寸。
东平不禁越看越喜欢。
几个人进了大殿,东平坐在龙椅旁的宝座上,“明日哀家将会处置李常显。”
李常显一死,小皇帝的宝座就等于坐稳了,西夏的皇权就落在了东平长公主手中。
东平道:“只要有哀家在朝一日,大夏和大齐就秋毫不犯,大齐的籍民可以回到齐地,依旧以五州为界,重开边境贸易,设立榷场。”
西夏和大齐多年的战争终于可以停下来了。
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轻松的神情。
宁王站起身,“长姐是不是可以和我们一起回大齐了。”
如今她是大夏的太后,怎么可能离开大夏去齐地,这是小孩子才会有的想法,以为天下太平了,她就可以归家。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她会守在这里,守住她的大夏,守住大齐。
东平看向大殿里的裴杞堂,一个年轻的将军,克敌几十万,生擒李常显,这可是一份天大的军功,就算不会得意洋洋,也会意气风发。
然而他却沉着内敛,就像一柄已经回鞘的利器,让人看不到半点的锋芒。
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东平仔细地打量着裴杞堂,不知怎么的,裴杞堂让她有种熟悉的感觉,像是一道闪电,从她心中一晃而过,她却没能捕捉住。
东平半晌才站起身,看向宁王,“我们去内殿里说话。”
等到裴家父子走出大殿,马玉成立即上前,“太后娘娘惦记着长公主,让微臣带了些东西过来,让微臣亲手交给长公主。”
这是要与她私下里说话的意思。
东平点点头,将马玉成带到了侧殿说话。
等到宫人都出去,马玉成才上前,“太后娘娘说,两国已经和谈,大夏的新皇也已经登基,长公主刚掌权柄,正是立威的时候,若是需要就写信给淮南王,太后娘娘已经劝说皇上,暂时留三万援军在西北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