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锦+番外(111)

作者:天际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冰山 权谋 正剧 美男 重生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她便重生成了他的女儿。前世的债,容她还给他一个满门锦绣。未料到,前世手上沾过的血,变成了她灵魂中邪恶的另一半,成为她的一生之敌。点击展开

贴了桃符对联,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一碟碟精美的贡品供菜,摆上了佛像前的供桌香案。方锦书和芳菲两人,就端了好几碟到英烈皇太后的灵位前供奉。

到了晚间,大殿里摆上了长条案,静尘讲了开示,众人都盘腿坐着,用米浆包着春卷。

音字辈的女尼年纪小,包了些许功夫,便有些坐不住。手指上都是黏糊糊的米浆,托盘里也散落着残渣,屁股在蒲团上挪来挪去。

芳菲得了靖安公主的调教,坐得很规矩。哪怕也是头一次包春卷,进度缓慢,手上却很稳。

方锦书盘腿坐着,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奈何手里的春卷却不听话,怎么样都合拢不了,素馅总是从旁边滑落。

她皱着眉发着狠,在心头暗道:我连弓箭都能握住,就不信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春卷!

“书音小丫头,春卷不是这样包的。”从她身后伸过来两只水葱似的手指,拈过了她手中的春卷。

静和慵懒而妩媚地笑着,那一个被方锦书蹂躏得不成形状的春卷,在她的纤纤玉指之下,几下就变得跟花一样。

方锦书诧异的长大了嘴巴,不敢相信的看着她。静和出自归诚候府,那是真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世家贵女,她居然会包春卷?

见她呆住,静和伸出指头点在她光洁的额头上,笑得肆意:“发什么呆,难得师太我心情好,大发慈悲地来教你。”

方锦书回过神来,连忙请教。

包春卷跟握弓箭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太过用力,会弄伤薄皮;不能太满,那样馅料会漏。一分一毫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包出一个小巧精致的春卷。

在静和手把手的教导下,方锦书也得了几个。虽然形状不够好看,好歹是完成了。

静尘稳稳地坐在中间,眼底散发着暖暖的笑意。一边包着精致无角的春卷,一边偶尔和师姐妹们聊着过年的趣闻。热闹的除夕之夜,连一向严肃的静贞,面上的皱纹里也蕴藏着笑意。

一个个春卷从她的手下成型,托盘里非常干净,半点残渣也无。

夜色渐浓,蒸好的春卷、萝卜糕、素馅包子等等,如流水一般,一大盘一大盘的从厨房里端了出来,摆在众人面前的长条案上。

不多时,在厨房中忙活多时的女尼也都解下围裙走了进来。庵中的所有女尼、太妃、公主,全都坐到了长条凳上,不分尊卑,热热闹闹。

这样的情景,也只有在这样的方外之地才能见到了。

不过,也只有净衣庵才是如此。同样是方外之地,京郊的大悲寺就充满了烟火气息。除夕不宵禁,此时的洛阳城正是通宵达旦的狂欢夜。大悲寺外的市集,正是人头攒动的时刻。

权贵、官宦家的女眷、少爷们,宝马轻裘鲜衣怒马,朝着大悲寺而去。就等着子时两刻一过,就进入大殿中烧香祈福,祈求在新年里事事顺遂。

这一夜,还有撞钟烧头香的习俗。哪家捐出的功德多,哪家就能享受烧头香的特殊待遇。

方锦书夹了一小块萝卜糕,放在嘴里轻轻咀嚼着,思绪却飘到了上一世。那时,有定国公府的名头在,无人敢和他们争抢头香。她就随着母亲去烧过头香,母亲祈求了什么不得而知,可她的心愿,追究是一场镜花水月。

一场热热闹闹的团圆宴吃罢,撤下几案长凳,收拾了地面,大殿又恢复了平日的庄严肃穆。

到了子时,静尘安排静贞带着人去撞响新年的第一声钟声。自己则领着众人盘腿坐下,口中诵念佛咒,开始了祈福法会。

方锦书眼观鼻、鼻观心的沉静下来,研习了佛经的她,比之前更能懂得其中经文的奥义。在庄严肃穆的朗朗诵经声中,悠远的钟声传来,洗涤着众人的灵魂。

钟声每天都有,但此时此刻,却分外显得不同。

结束了法会,已是初一的凌晨。有些老尼挨不住,已经悄悄打起来瞌睡。静尘并不斥责,只让众人散了,早早歇下。

也许是得了佛法的洗礼,这一夜睡得短,醒来却精神抖擞。

方锦书呼吸着山中特有的冷冽甘甜的空气,照旧晨练习武。回到院子里,这日的早饭却有些特别,是厨房特意准备的素馅饺子。

吃过热腾腾的饺子,做完早课,静尘请出庵中更早辈分的老尼坐到上首,带着一波一波的晚辈给她们拜年。

老尼们笑得分外慈祥,摸着后辈们的头祈福。

然后轮到静尘等人端坐,音字辈的上前磕头拜年。方锦书夹在其中,恭恭敬敬的拜完年,得了一个在佛像面前供奉过的平安符。

净衣庵里的春节,过得祥和、热闹。虽然没有能和家人亲朋团聚,却另有一种滋味,对只是客居于此的方锦书来说,更是如此。

她往后的人生还长,庵中的岁月,只不过是其中一段值得追忆的时光。

☆、第一百三十八章 心结

热热闹闹的过了年,到了元宵节那日。

靖安公主命人挂起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将院子点缀得流光溢彩。请了众太妃和静了都到她的院子里来赏灯,在小厅里支起了一口大铜炉,咕嘟咕嘟的煮着鲜香四溢的汤锅。

汤锅经过她身边养着的厨娘调理,哪怕只是素汤,味道也鲜美至极。这里的食材比彗音在院子里煮的汤锅要丰富得多,除了冬日才有的白菜、萝卜等蔬菜,还有晒得透透的笋干、提前卤制好的豆腐、雪耳菌菇等等。

这些时日的相处下来,靖安公主和众太妃来往多了起来。毕竟都是从宫中出来的人,闲聊起来也有共同话题。

良辰、美景两名侍女站在众女身后,手持长长的银汤勺,带着小丫鬟给众人分汤。

靖安公主让方锦书挨着她坐着,言谈之间甚为亲昵。静和在对面将两人的互动看在眼底,眉眼仍是慵懒的笑意,眼眸中的欣喜却是实打实的存在。

静了一改之前的风格,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举杯道:“靖安皇姑母,侄女多谢您前些日子的照顾。在这里没有别的东西,以茶代酒谢过,回京之后定上门拜谢。”

说罢,她以手遮口,将手中茶汤一饮而尽。

靖安公主挑了挑眉,道:“你想好了?”

静了既然要回京,那就是打定了要还俗的主意。她作为表姑母,既然听见了,怎么着也得照拂一二。

她点点头,道:“姑母训诫得是,我想过了,不能再这么虚度光阴下去。”

在她生病之时,靖安公主除了遣人照顾,还专程探望了一次。在探望中,对她这等自暴自弃的行为,颇为看不上眼,出言训诫了一通。

这时听见她这样说,靖安公主击掌道:“好!这才是我高芒公主。你年华正好,何必困于往事!回了京,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静了垂眸掩住眼中的情绪起伏,低低应了,道:“思婕谢过皇姑母的恩典。”

靖安公主大笑起来,道:“痛快!只要你别像之前那般腻腻歪歪,在京里我还是能替你做主。”她极少做出这等承诺,若不是此时此地的特殊,她也不会关注到卫思婕这个晚辈身上。

听见静了要还俗,其他太妃也纷纷恭喜,有的说道:“公主这样的大好年华,京中子弟定然仰慕追随。”

还有的说:“公主回了京,可别忘记了我们。”

“我这里有些东西,要请公主帮忙,替我带给家人。”

静了含笑一一应下,从她的面容之上,已瞧不见之前的淡泊和倦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长袖善舞,不冷落任何人的女子。

方锦书却在心头叹了一口气。

在座的再没有谁,比她更懂得静了。她绝不是放下了仇恨,而是将心头恨意埋得更深。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促使她做出这样的决定?自己不得而知。

静了还俗回京,绝不只是为了重享世俗繁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