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等王爷回到岭南,那时他再想控制王爷,或是直接对岭南出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没错,按楚见辞的预料,西南王落败后很可能先对秦王下手。
北定王的封地在他眼里势在必得,若是能再得到秦王的帮助,甚至是吞并秦王在岭南的势力获得叶老将军的支持,到时候必定能和山西王站在同样的高度说话。
他性格本就莽撞,虽有带兵的天赋但不会从长远谋划,而且他动兵比起山西王来说更加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一旦落败发现自己失去斗争资格后肯定会立刻出兵岭南。
接到消息时钟萸还在忙着在各地视察油菜田,不只是她自己的,大部分都是秦王私人的,这些油榨出来会和茶叶瓷器等一起乘海船运送到周边小国,再换成粮食布匹等物资运回来。
船底放着晒好的海盐和铁器,一起源源不断地运回来放在仓库里,等着战时给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带上。
这些油菜田大部分都是秋收后由流民们负责开垦耕种的,往常她其实并不用操心,但最近多处报告说有出现干旱和虫害现象,如果严重下去一定会出现减产,她不得不跑一趟。
得,看来还是种田文。
岭南下辖七十六州,每州又辖制二至十余县不等。虽然她和秦王的地大多集中在钦州五县内,不过距离王府还是很远,回王府又花了几日功夫。
沈夕见她回来了,道一声已经安排好了王府及周边县城的防卫,此时便要去治下其他县城一一巡查。
钟萸拦住了他,“先别忙,城墙坚固不坚固,城里有没有兵器不要紧,重要的是大家多年没打过仗,就怕官员们慌了弃城逃走,到时候再好的城墙再多的兵器也只是便宜了西南王。”
沈夕一想,确实如此,自己当寨主的时候有次有一个守着山口的弟兄逃走,害得他不得不迁营拔寨才把主力保住,翻身下马道:“棠音说,我去做便是。”
钟萸点头,这小子很上道嘛,道:“把懂得兵法甚至是参与过战争的人员全部调集起来,我们快速编上一本守城指南印发下去。”
沈夕本想问问这守城指南是什么,又想起小师兄信里让他不要瞎问直接听钟萸的就是了,遂按下疑惑招来几个贴身护卫,让他们把王府和城防营里的将领和老兵都带到演武场等候,随行的还有几个是西南的土著用作补充。
钟萸走到今天除了靠自己,还有的就是小说里穿越前辈的经验,不过她不敢像前辈们那样直接接下守城的重担,或者更厉害的带兵打仗。
术业有专攻,让她种地可以,但要她拿浅薄的经验带着成千上万人去和其他数十年征战沙场的将领们赌命,实在是负不起这个责。
但眼下事态紧急,没办法把西南王要打岭南这件事放在明面上,守城的官员们一个个蒙在鼓里,若是到了那一天一定会慌上一段时间,若是提前有准备,再加上恰当的章程,这段慌乱的时间便可以忽略不计。
这章程却也不是她一个人能拟出来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群策群力之下一定能弄出一份比较完备的指南。
王府一声令下,印刷厂齐齐待命,只等有只言片语确定下来他们就能立刻开工,其他行业也紧急调动起来。
米粮开始限量供应,当铺钱庄缩减兑换每日名额,可以换钱的油暂时限制出口,放开瓷器、茶叶的限制,加大出口力度以换取更多的钱用于购买原料,生产战备的纺织工厂、制造工厂、码头兵船厂等也开始加快生产。
米粮钱庄那里对外借口是以防春灾,必须留下足够的储备;工厂那里给的借口则是去年打海寇有功,今年给战士们换装发福利。
听起来都很合情合理,因为秦王把控的很严格,几乎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被传递出去。
海外小岛也通知到位,整个岭南此时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快速而有序地跑了起来。
第四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 真话,大实话。
守城指南的研讨会由钟萸主持, 主要分为三大块:战前、战时、战后。
战前主要是放置前哨、设置玉帝关卡包括挖壕沟、架设弩机投石机、组织巡逻等,还有紧急调度人口物资程序、如何提升城防等级、排查探子的基本方法十条、安抚民心喊话十条这些。
战时应对方法侧重于确定防御重点以及寻求周边郡县援助,主要包括敌人进攻方向预测、进攻手段及基本应对方法、快速求援程序等等。
打架最怕的就是你以为可以出其不意来个单挑, 实际上却是捅了马蜂窝被群殴。
以及战后恢复生产的程序,清理战场和申请军功自有专人负责,小册子里这部分主要是写了防病防疫对照表、赈灾抚恤、战后重建、灾民就地安置方法等等。
一本颇为详实的守城指南很快下了印厂,这厂是她的, 钟萸不心疼钱, 源源不断地印,争取做到上层中层官员全覆盖,这样至少有几个脑子清醒干实事。
收到小册子的郡县官员本来听到要打仗了心头发慌, 但翻开一看, 嚯!这也太详细了, 连说什么话都有范本,心里着实有底了。
再说最难的打仗他们只要出人就行,有王府派出精兵强将带着沙场杀敌,稳住后方这点事也算不上难。
大部分都是他们平常干习惯了的,比如安抚民心、调查可疑人口、防灾防疫等等, 称得上驾轻就熟。
城墙专门加固过, 还有充足的兵甲,西南王打来就算老大跑了,剩下的人按照小册子里的内容做好每一步也至少可以拖住两个时辰, 这段时间其他郡县快速给与援助,这城破不了。
钟萸的心提着,西南王的大军还没来,楚见辞忽悠过来帮着编书的学生们先到了。
原本以为只有几十上百,没想来了黑压压一大片,排好队一数,好家伙来了三千,安顿在哪顿时成了一个大问题。
总不能让人家白干活还自备食宿吧,周扒皮虐待长工好歹都给人饭吃,准备屋子住了。
正在她发愁如何调度官邸的空房间时,门口有个小身影迈着老成的步子跨过门槛,小脸绷着,只有手臂摆动的幅度稍大,暴露了一丝急切。
钟萸扭头看到他噗嗤一笑,小家伙绷不住了,自己快步上前来翻书案上的信封。这里面都是她特意挑出来的家信,不涉及机密消息,所以小家伙翻看得毫无负担。
他仔仔细细核对了每一个收信人的名字,其他人都有,写他名字的居然一封都没有,小眉头皱成一个粗短的八字,不可置信地问:“我师父、没给我回信么?”
钟萸摇头。
想起自己过了年后确实有几分懈怠,一向有些傲气地小崽子心虚了,脑袋耷拉下来,“是不是师父嫌我写的不好,生气了?”
他可是寄了老厚一摞作业过去,虽然不如往常认真,但平常师父都会把批改后的作业和新要求寄回来的。
她最近太忙,倒是差点忘了楚见辞在她信里对小家伙的嘱托,笑道:“你师父说你学得不错,给你找了个活,暂时不用看书了,让你去城防营当个小教官。”
拿出一张纸条递过去,“这是他写给你的教案大纲,你拿回去好好备课,可不许给你师父丢人。”
任务不难,主要是教城防营里的草莽英雄们一些基本的兵法,这些人有的是实操能力,但是缺乏方法论的指导。
这事本该是楚见辞自己来的,可京城这地方来了就有许多变数,没办法,幸好小崽子也学了不少了,让他自己干不行,但教教理论完全可以。
周佑安愕然,反手指自己:“我?!”眼里闪过一道跃跃欲试的光,可想起近来颇有些风声鹤唳,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个任务,复又摇头,“让小师叔、沈大哥去吧,我不行的。”
小崽子没接,她便把纸条放在桌上往前方推了推,又拿出一份文件在批,头也不回地道:“他们都下郡县去了,我要负责后勤,你得帮着挑起担子来呀。”
周佑安抿唇接过纸条,看着里面一条条写的分明的大纲,基本都是他学过考过的内容,委实算不得为难。
楚见辞这一安排也有几分私心。提前让小崽子确立好地位,往后才能指派得动这些将领们的子孙,或许就能避免往后不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