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英一意孤行:“陆俊莫扰,此粮种为天下第一粮种,亩产20石不在话下。”三十石也就五百多斤,哪怕没有肥料沃土,也应该不成问题。
陆俊直言黄月英说胡话,不肯信服。黄月英遂派遣陆俊继续种植村中的粮种,其余人继续烧砖。
陆云问:“村长大人,这粮食亩产真能这么高?”虽是质疑,却无不信。陆云此人,自得见黄月英击杀盗贼,又烧砖出窑后,盲目迷信黄月英。
黄月英:“汝莫多言,且顾得烧砖,本村长要研究水泥去也。”
村长大人出身荆州望族,家中规矩甚多,孤僻独居,必不使人进其卧房。然村长仁慈,每分吃食,必是公平,赏罚分明,且每日必教村中之人算术,深得众人敬重,虽然不知道村长是何官位,村民只道以往的官员都不如女流之辈。
故而烧砖虽苦,却无人抱怨。
村长大人说,村子四周合长四百丈,若是全部封闭起来,所需砖头四万块,水泥更是不知多少。众人日夜轮班,唯有烧砖的窑子没有清闲下来。
中间盗匪来过几次,都被击退,甚至还抓捕了三名盗匪,只做苦力。交州边远,官差甚少,村长大人逢官差就是诉苦,陈情每月会孝敬粮食,便也没有被为难。
交州炎热,七月开头,粮食便已熟透,令人欣喜,水稻亩产40石,玉米和土豆亩产都有二十余石,这还是土地原来是荒地,不够肥沃的原因。土豆玉米皆已搬入地道之中,只待水稻脱壳完毕,便是全线收工。
村中众人,齐心向黄月英磕头言谢,只称神仙娘娘下凡拯救苦难人。皆言以后任凭差遣,绝无二话。
与此同时,高七尺余的村墙即将建好,牢固踏实,坚不可摧。众人欢声笑语,言笑晏晏,再不愁过秋冬。
村长黄月英却于此时定下规矩,若无村长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村,村中产粮之事,更是万般保密,不得泄露,违者立斩。
众人无有异议,活命之物,怎可外泄?
村长命令,再度种植二季粮食,合浦郡一年两熟,不是问题。又吩咐秘书陆云,带村中半数劳力出村,布置陷阱,抓捕可饲养的家禽。于中秋之前,屯下三只猪,一公两母,且有鸡鸭十几只。
合浦郡少人,却并非没有,哪怕大柳树村极度装穷,周围村镇的人会留意到不对劲。大柳树村的人,长肉了,便有些人,投奔而来。
黄月英不予排斥,一概收下,只是既然进村,必须遵守大柳树村的规矩,忠心保护大柳树村,保护村长大人,不能随意出村。
腊月初,大柳树村已经突破三百人大关。农作物早已收入新建的仓库中,冬日无事,男人跟着章明练习武艺、进山打猎;女人做饭制衣,大柳树村俨然成为一方乐园。
章明,字怀路,是举家前来投奔的下河村人,他家本住北方,曾经习得武艺,参军袁绍,后来家中惹祸,为了避难,逃往极南之地交州。家中不事农田,靠打猎艰苦度日,山上树顶得见大柳树村繁华,举家搬迁,得村长黄月英重用,任村尉一职。
众人皆喜之时,独有村长黄月英愁眉苦脸。陆云、章明受村中之人所托,问及村长之忧。
“唯两件事耳。其一,年关将近,官差又要收租。这次县丞卢望带队,必然进村,又要如何掩藏人口,以及高墙,避免祸端?其二,大柳树村人少,无法自卫,要如何招揽人口,而不引人注意呢?”
章明献策:“县衙有令,剿匪者,免征一年税。今冬北面坐围山中,新来一伙匪患,观之人数不多,约六十余人,大柳树村可自荐入山剿匪,县衙必定同意,也免得县丞入村。”
黄月英抚手击掌,笑言:“此计大妙!若在匪贼中得几位功夫好的,也可稍解汝之重担。村中更有人手,不必忧心明岁春耕。怀路呀,汝尽量活捉匪贼,但也不可使村中人无故丧命。”
大柳树村剿匪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章说及黄月英遣陆云送家书,秘回荆州报平安。
话说黄月英出走,诸葛亮与岳父母心急如焚,几番商议,黄承彦与蔡氏只恨女儿无义,不守妇道,深感对不住诸葛孔明,说是任凭休妻,另行嫁娶,绝无怨言。然黄女无情,诸葛仁义,顶住家中压力,说是暂且等黄氏月英三年,若是完璧归家,可不做休妻,否之另娶她人为妇。
黄承彦为女婿的胸怀叹服,更加竭尽全力教导平生所学,只言,哪怕不结成亲家,也无所谓。
收到小姐来信时,黄家阖府欢腾,蔡氏阿兰哭成了泪人,直骂女儿不孝,却又不敢叫人尽知。黄月英出跑之事,对外解释为身体不适,回娘家养病呢,黄府丢不起这么大的脸。黄承彦当夜带着家书,前往诸葛庐。
“贤婿,吾家不孝女来信!”
信中说:阿丑一切安好,父母勿忧。今岁不能膝下尽孝,女儿愧对阿父阿母。待阿丑事毕,转还家中,任由打骂,女儿无怨。送信之人所带稻米,为女儿亲手所种植,寄予父母,聊表笑意。不孝女阿丑,叩首。
翁婿相顾无言许久,才开始说话。
诸葛亮拿着一袋饱满的稻米,笑道:“荆州搜寻已久,月英必定不在;凉州、并州、宜州、司隶州种不出如此饱满的稻米;此米甚新,出田不到三月,必定是冬水稻,可种植东水稻的州不多,没有被贼人官兵霸占良田,允许平民种出饱满粮食还能留存的州,更是少之又少。”
“岳丈大人,月英这是在南部交州!”黄月英不会想到,就一个稻米,就能出卖她的位置。
黄承彦咬牙切齿:“知贤婿准备出山了,此间事忙,未必有空,年后,吾亲自带人前往交州,捉拿不孝女回诸葛庐,到时仅凭贤婿发落!”
作者有话要说:莫说女主当村长夸张,三国演义中,那些男人随便卖些家产,振臂一呼,便有几千人誓死跟随,他们都夸张,我们也干。
第5章 大柳树初发展
上回书说及,章明献计预剿匪,月英纳言。
陆俊曰:“坐围山处在深山之中,林深不知处,终年都有毒蛇蚊虫。若要强攻,损失不知几何?且六十匪徒,皆是壮汉,胜负未必有数。”
黄月英复问:“汝之计,当如何?”
陆俊:“大柳树村才安定不久,应当屯田练兵,早日去县衙中上交粮税,以免灾患。”
黄月英:“此计不可,若全数交赋税,必将引来官兵贪婪,届时大柳树村有灭顶之灾。”黄月英头疼,陆俊这智商怕是有点低,而且过分保守,应该派去种田。
章明曰:“进坐围山确实有风险,但大柳树村人人饱食,又终日练兵,比一般匪盗有力气。但使匪贼之中无武艺高强之人,强攻之下,未必不能行。”
黄月英托腮片刻,曰:“进山冒险,派遣三两个壮汉,潜入坐围山中,放出风声,只说大柳树村余粮百石,匪贼必然心动,前来打劫。村中提前布置兵马,与陷进,只待坐围山匪前来,叫他们有来无回。”
陆俊与章明齐曰:“善!”
陆俊派人进山放话,章明抓紧时间日夜练兵。
大柳树村已有三百余人,一起劳作不再可取,黄月英正在制定村规。
一、大柳树中,村长最大。可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言,然若村长发话,必须听从。
二、村中之人,开垦良田1200亩,按人头分地,男人三亩、女人两亩半,老人孩子各两亩,不允许买卖土地。从此结束大锅饭。
三、各家户可从村长处借粮,收获时,粮种上还,赋税五成,不得逃税。赋税之余,仍有余粮,可卖与村中之人或者村长,不允许外卖。
四、村中铺路建墙漕渠,皆有工钱,一日劳作,二斗粮食。
五、除老人外,每位村民必须学得算术,会背九九乘法表。
六、除老人外,每位村民必须每日练武,男女时间各有差异。
七、五户为伍,十户为什,各自选出伍长和什长。村尉、村长秘书、村丞等皆由村长指派,各有工资,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八、村中不得无事打架斗殴,烧杀掠虐,偷人钱财。
九、有违上述规定者,一律交由村丞处理,各有罪责,轻则徭役,重则杀身。
村人见了,莫不大喜。北地曹家,赋税八成,此处只有五成,村长承诺,只要村长为官,永不加赋,且粮种万分高产,村民感念村长,日日在家为村长祈福,求村长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