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老师常常教诲我要谨记这几个词--目标、自律、勤奋、智言、力行。他希望我要成为一个有为的储君,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养成良好的品性,要积累渊博的知识,做事要坚韧不拔、有恒心。
康熙:我给你选的老师都是天下饱学之士,见识超群,他们说的都很有见地。但君王不是做学问的,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所学去实现心中的蓝图。认知和做事都很重要,两者不能偏废。你要记住每个人得到多少是要看他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君王也不列外。
胤禛:怎么每天我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很忙碌,有很多事务等待我去处理,没有闲暇时间,做储君很累。看着其他人悠闲自在有时还是很羡慕的。
康熙:你是一个勤政的储君,这点让皇阿玛很欣慰,这也是我选择你做储君的重要原因。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谁不想悠闲度日,恬淡闲适。但是做为君王来说就不行,因为这份责任重大,忧国忧民是你的本分,你不能闲下来,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勤天下无难事,资质再优的人,只要懒惰,必定一事无成。要有时间、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时不我待,要有紧迫感、行动力,要将一年当三年用,要惜时如金、高效做事。你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做为君王全年365天,工作360天,每天处理政务4个时辰才算合格。习惯成自然,慢慢习惯好了,皇阿玛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胤禛:今天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他说要成为优秀的人先从模仿优秀的人开始,他说“模仿-掌握-精通-创新更优”值得借鉴,模仿、消化吸收、再到创新优化很重要。以模仿开始,在传承中发展,儿臣深以为然。
康熙: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要看不起模仿,模仿也很重要,模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能在模仿中成长,在模仿中超越,这也是本事。我们大清也是从模仿前朝治理模式开始的,现在我们的制度已经超越前朝,现在的中国比以往更加强盛。当你还很落后时对于先进的事务要每个细节、一字一句的模仿它,这是你超越的开始。
胤禛:上次皇阿玛为考查皇族子弟日常学业状况而突然举办的殿试儿臣的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儿臣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好运降临,能蒙混过关。但事实却狠狠教训了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书上所说的那句至理名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内涵。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康熙:呵呵,一次考试失利不要紧,能从中汲取教训,说明你长进了。人生处处是考场,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自大,失败只因自己学艺不精,日常需要大量积累,平常做不到的到了考场也必定会失败。不会有奇迹、意外发生,没有所谓的好运降临、超常发挥,必须厚积薄发。战场和考场一样,战前要预料到最坏的结果出现,并有预案,不然战争开始后最糟糕的情况就一定会出现,不要心存一丝侥幸。让你在理想的情况下去和敌人开战,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战场瞬息万变,一旦不利情况出现,事态没有按你预想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必败无疑。日常大量学习的知识不会完全转化为你的本领,你真正掌握的本领是一种习惯记忆、条件反射,它能够在紧张的考场上瞬间发挥出来,没有为什么,就只是本能的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日常练习时细节必须精确到毫厘,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烂熟于心,在考验测试前每个细节都必须脑袋过一遍,这样才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考出好成绩。
胤禛:皇阿玛,你是如何看待工作与休闲之间关系的?工作量大了、时间长了,我就会感到厌倦和低效率。
康熙:只休闲就荒废了,只工作就疲惫了,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快乐和压力并存。当然不劳不得食,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不同阶段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不一样的。
胤禛:我有些疑惑,老师说:“争、和是人的两种行为方式,有时争是为了和,有时和是为了争,因时而异”。
康熙:不能一味的争,也不能一味的和,该争则争,该和则和,你要多加思考;在工作中要有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对立的态度。还有些做事的经验我想对你说说,你的思想要与时俱进,要向先进学习、向强者学习。凡事只来实的不来虚的,做事要讲实效,讲效率。
胤禛:我们这代人励精图治,努力奋斗,开创出太平盛世,我们的子孙以后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而享受富足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