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宅斗文里修仙(58)
她骨骼清奇,脸蛋粉霞玉清,乃是清贵福相,一生顺遂。只眉心的一粒红痣,断了她的福运。
“奇哉奇哉。”老和尚不禁叹道,乃是他一生中见过第三桩奇事。
卫芷紧张了,她给舒妈妈使了个眼色。老和尚在舒妈妈指引下,到了佛殿外头的侧角。
好在春种时节,有闲上香都是富贵人家的女眷,没有多少人。她们都担心自家孩子的学业,四处拜佛殿,江芙微小异状没能引起她们的关注。
江芙也踏踏跟着过去听。
卫芷与舒妈妈站在朱门侧,卫芷见到女儿就不由闷气。
“大师,小女两年前跟我去了城东的庵庙拜佛,额头就多了颗红痣。”卫芷道,“她说是朱砂印上去的,庵里的师太说无事。我便就放心了,可如今求了这签,我心里惴惴不安。”
卫芷招招探着脑袋偷看的女儿,道:“过来,让大师好好瞧瞧。”
老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无需再看,老衲也觉无事。”
江芙吐着舌头,哄母亲开心:“你看两个大师都说没事了。”
前一日的忙碌就这么过去了。
晚间,一朝院。
大房的刘氏与丈夫说起琐事。江松被丫鬟服侍泡脚,微微眯眼,不甚在意刘氏说的话。
妇道人家,就算是英国公府的媳妇,也不过就是说那些穿衣吃饭的事。
但是刘氏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三弟妹,要把芙姐儿和远哥送到安郡王府的族学。”
江松睁眼,道:“近年来他家的族学确实吸引了许多世家子弟。”若非当时他低调收敛,也想将自家几个孩子送去。
刘氏见丈夫感兴趣,她也兴致勃勃继续道:“平波侯的孙儿苏瑜也去了呢。”苏瑜在江芙周岁礼上献的玉杯,让刘氏印象深刻,至今不忘。他姑姑现在贵为母后皇太后,他又时常传出聪慧名声,是京中人看好的少年郎君。
江松对丫鬟道:“擦脚。”
他对刘氏道:“苏瑜与芙姐儿差不多大?”
“老爷记差了。”刘氏道,“瑜哥儿要大芙姐儿几岁呢。”
他敲敲柜子桌面,凝思道:“那也差不多,几岁而已。”
-完-
第27章 勿念勿寻
◎只望你以后洗手羹汤作妇人时,万勿忘了年少的慧灵心。”◎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江氏兄妹开学的清晨,春风裹挟细雨拂面而来,花蕊沾露,碧叶微湿。
江元却在房间里闹脾气,对伺候的婆子道:“我不要去别人家,我就要在家里学。”
小孩子拽着罗帐的穗子,死活不愿穿外袍。
原来他昨夜听下人嘴碎,王府的族学管教甚严,同辈个个都才学出众。
小孩子本就在开学前期,惴惴不安,又听了这些,加上离家之思。种种情绪促使之下,江元第二日就不愿去王府的族学。
家里对老幺素来宠爱,就连严苛如卫芷也是多有纵容。
看见母亲和姐姐来了,江元有些拿不准,母亲是否会如他所愿。但抱着侥幸想,哭一哭,闹一闹,就随他随心意了。
谁知卫芷挥开下人,拿着领袍往他身上套。她可没做过下人的活,心里又有气,手下就没侍女婆子们温柔了。
用餐时,江元眼睫毛挂着泪,臭着张脸,不言不语,吃得也极少。
江芙偷笑,多像她前世第一次上学,去幼儿园时候的情景。
江元执拗地不愿和母亲一个马车。卫芷不想去晚了,失了礼仪,只好应着他。
等江元与江芙上了马车,八岁的书童文心拿着个篮子,塞给小主人,里面装得是糕点茶果。
江元把脸撇过去,哼哧道:“不吃!”
马车要走了,文心又不好上主人的马车,只好先拿着篮子退下,
用梨木雕的马车,雅致精细,散发淡淡的熏香。现在车里就他们兄妹二人。
江芙掏出包好的芙蓉糕,四四方方切成三块,红绿搭配,酥香四溢。
芙蓉糕,江芙觉得和萨其马没有区别,只是比其更酥脆些。
江元是很爱吃这个。他瞅了一眼,想挪开脑袋,就被姐姐硬塞到了手里。
“浪费粮食,可是有违孔圣人的训导。”江芙板着脸道,“所以为了谨遵圣人遗训,糕点要吃完。”
这番半劝半哄下,江元可算吃起来了。由于芙蓉糕硬而塞人,他噎着了。
他就看到姐姐拉开面前的小几子,里面的壶和茶杯。
递给了他一杯冒着热气的碧螺春。
江元眼睛边喝,眼睛里边闪着泪花。
江芙心想,离家上学有这么可怕?
“阿元不要担心,姐姐也去安郡王府的族学读书。我们一起去一起回。”
他垂着脑袋抬起,看着姐姐澄明的眼睛。他有好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