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番外(234)
淑妃急道:“甄大人快看看,十公主给本宫行针是否在谋害本宫?”
“老臣观娘娘脉相,只是普通的风寒咳疾,并无神志错乱之兆,为何娘娘会胡言乱语?”
一手银针术出神入化的甄太医,只须瞟一眼淑妃身上扎的银针,就能断定李丝絮是在为她用心施治。
甄太医有些生气道:“小公主行针肺俞、天突、尺泽、足三里,还有太溪穴,因娘娘有恶寒发热之兆,随症配穴大椎、迎香,咽痒干痛配穴温溜、照海,少商点刺出血,食少加关中、膻中……”
说了一大堆针灸穴位和配穴之法后,甄太医义正言辞道:“小公主如此施针,所选穴位有依有据,就算凭老臣的针术,也不会比小公主所选之穴更适合诊治娘娘的病症。”
“小公主用心为娘娘施治,娘娘竟以为小公主要谋害娘娘,着实令老臣心寒!”
甄太医刚正不阿道:“小公主研制预防天花的种痘术,还要在太医院为京城患病百姓研制疟疾药,一件件一桩桩,哪一样不是身为医者的仁义之心?怒老臣失礼,娘娘如此揣测善良仁义的小公主,以后还有哪个太医敢用心给娘娘诊病?”
“也幸好替娘娘诊治的人是小公主,若是换了臣这种老东西,岂非性命不保?”
甄太医义正言辞,脸上甚至有愠怒之色。
将他匆匆拉来清风殿的太子脸色有些挂不住,他万万没有想到,姜皎所言甚是不可靠,说他的小皇妹要害他母妃。
结果小皇妹却是用心在替母妃施治。
太子知道,资质老的甄太医,家族传承有太宗皇帝赐的免死金牌,他虽是个地位不高的太医,却能在宫中不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用故意为了替小皇妹说话撒谎。
太子没想到他的小皇妹竟会用心替他母妃诊病?
这会儿惊魂已定,才猛然发觉淑妃身上穿得也太少了。
虽说因为与番邦贸易,大唐女子衣着大胆。
榻上他母妃这身装扮,只用轻纱遮体,也着实太清凉了!
简直有伤风化!
他恍然惊觉,小皇妹先前一直挡在她母妃榻前,是因为他母妃穿得少,甚为不妥。
想到从他和甄太医出现,她母妃大喊大叫,一会儿说小皇妹要谋害她,一会儿又说小皇妹要将她扎成哑巴,太子只觉得面对有着一双清澈眼眸的皇妹,甚是羞愧。
太子朝李丝絮一拱手,语声温和道:“有劳皇妹替母妃施治。”
第179章 太子哥哥不许忘了
“太子哥哥不用客气,这是身为大夫该做的。”
李丝絮还是有些委屈,难过的垂下小脑袋:“丝丝在御书房时,听说淑妃娘娘染了咳疾,原本没打算来清风殿替娘娘施治。”
“是姜大人在父皇跟前说,淑妃娘娘是丝丝的长辈,让丝丝孝敬娘娘。”
李丝絮继续跟太子解释:“听了他那番话,丝丝如醍醐灌顶,觉得丝丝与淑妃娘娘的恩怨事小,身为大唐公主要有气度和纯孝之心,丝丝近来研习了杜大人教授的诊脉术,所以想凭自己学到的医术,来为淑妃娘娘诊治。”
“没想到娘娘对丝丝误会甚深,觉得丝丝在谋害她。”
李丝絮难过道:“丝丝跟娘娘说起烤乳鸽,也是因为担心娘娘只顾着保持身段,想让她保重贵体,多进食。”
“人每天要摄入食物中的养分,身体才能变好,不会被风一吹就倒了,与其靠大夫治病,不如防治于未病,方能身康体健。”
李丝絮最后解释:“这是丝丝近来看孟冼所著的《食疗本草》后悟到的,他说食物对一个人很重要,关系着人的身体状况。”
小公主如此深明大义,竟被淑妃娘娘一再误解?
面对这样招人疼爱的小公主,甄太医觉得自己不行了!
他义正言辞替李丝絮说话:“小公主说得没错,老臣近来也有研读孟冼所著的《食疗本草》,人进食太少身体扛不住,容易染病。”
“你是个好孩子,也难怪能得孙医正和杜太医疼爱。”
甄大人感触得不行,只觉得如此天赋,小小年岁有这等觉悟的公主殿下太难能可贵了。
爱才之心顿起,一开始走路都喘气的甄太医,这会儿中气十足道:“若是公主看得起甄家的针灸术,老臣愿意倾囊相授。”
“是老臣以前太迂腐了,注重什么师门传承,家族秘术。”
甄太医慷慨激昂道:“公主心怀仁泽大爱,老臣愿授与小公主甄家银针术,让甄家针法能救治天下更多人。”
其实她的针法,或许不比甄家的针术弱。
但医术一事无止境,永远要怀着虚怀若谷的心。
李丝絮感激的朝甄太医施礼:“谢谢大人厚爱,丝丝一定跟随大人好好研习甄家针法,将甄家针法发扬光大,为天下百姓解除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