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怼王(264)
赵记者愣了一会儿,夸道:“韩刚同志,你懂的歇后语可真多。”
韩刚心中得意:这两天四处问村里的老人家,能懂得不多吗?
赵记者定定心神,继续提问:“韩刚同志,听说你媳妇也是弟弟帮忙找的?”
韩刚一提起媳妇,笑得更灿烂:“是的是的。要不说我弟好呢。这村里有谁的弟弟会帮忙给哥哥找媳妇?我一个妈的亲弟弟都不帮我找,秦肃他弟秦直也不帮着他哥找媳妇,所以秦肃同志到现在还在打光棍,也真够可怜的。”
秦直一脸懵:怎么就扯到我这儿了?
大家看着秦直,实在没绷住,哈哈大笑起来。
赵记者想起秦肃,也没绷住,跟着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砖厂的工人一看你们都不忍了,我们还忍着干啥,于是一起跟着放肆的大笑。
一时间,砖厂四周响起了欢快的笑声。
只有韩刚没有笑,他实在不理解这有啥好笑的,他说的不都是实话吗?
赵记者笑了一会儿,才恢复正常,他接着问韩刚:“韩刚同志,我在办公室里看到韩队长制定的五年计划,说要建设韩李新村,请问你们这些社员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能实现这个计划吗?”
韩刚语气坚定:“你不用怀疑,肯定能实现。”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韩刚:“我弟说到就能做到,去年他给我定了个计划,说是两年之内帮我找到媳妇,结果不到半年,他就做到了;他说要当上……”韩刚也机灵一回,赶紧中途改口:“他说要为韩李村的社员服务,当人民的勤务员,也做到了。反正我现在不信菩萨就信我弟,因为我也烧过香拜过佛,求他给我个媳妇,结果一直没有。我弟说帮我就帮我。”
赵记者张口结舌,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秦直忙说道:“韩刚同志,你以后不要再烧香了,这是封建迷信。”
韩刚不在意地说:“我早就不烧了。”反正也没用。
采访完韩刚,赵记者又打了一篇腹稿:《一个农村光棍的深情呼吁:弟弟你是我的明灯》。
赵记者临别时跟韩刚握手:“韩刚同志,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我提前祝贺你新婚快乐。”
韩刚对这个祝贺十分受用:“嘿嘿,赵记者,你年底要是还来,就能参加我的婚礼了。”
赵记者微微一笑。
接下来,他又沿着农田转了一圈,人们正在田里辛勤劳动。全村找不到一个闲人,大家各司其职,就连路上的狗仿佛也在巡逻。
再一看村庄环境,道路修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空气中时不时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就是这样的。
赵记者最后在河滩上找到了韩兑,韩兑正在手搭凉棚,极目远眺。
他的神情严肃,说话时有一股忧国忧民的调调:“赵记者,你看,我们村这地形,三面环水,背后是山,人多地少,社员们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吃饱,平常还好,一遇到天灾人祸,只能靠国家救济。每每想到此,我们这些社员都是心急如焚,惭愧无比。国家这么困难,铺的摊子又大,既要防止苏修,又要赶英超美,还要援助亚非拉的穷兄弟姐妹,我们帮不上忙就罢了,哪还能拖后腿?我们痛定思痛,决定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
赵记者佩服地道:“韩队长,你是我所见过的基层干部中,最有目光最有格局的人,你身在村庄,却胸怀五大洲。”
韩兑掏出口袋中的红色宝书:“这些都是读宝书领悟出来的。”
赵记者决定回去以后再重读一遍领袖文集。
韩兑谈完世界局势和五大洲风云,又开始说起身边的小事:“赵记者,你看这河滩上的羊群与河里的鹅鸭,我们因为地少,不得不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养羊养鸭,这些我们不舍得自己享用,打算用来支援周边的城市,城里的工人兄弟们实在太辛苦了,我们于心不忍呐。”
赵记者对此很感兴趣,他也属于工人工阶级的一部分,也处于被支援的人中。那以后来韩李村买羊肉鸭鹅岂不是太方便了?
韩兑继续用他那忧国忧民的语调说道:“赵记者,你这次采访我们韩李村,我起初是反对的,但后来一是被你的说辞所说服,二是被你的爱岗精神所打动,我决定抛掉心中的思想包袱全力配合你。
但我心里仍有些不安,我的不安之处就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所以在你报道我们韩李村时,一定要注明:韩李村的经验仅供参考,切勿随意模仿。学习其内核精神,不学外在形式。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