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吃着,突然间一个杂粮饼出现在她眼前。
十歌睁着迷茫的眼抬头看去,方才那位老伯不知何时靠过来蹲在自己面前,鼓励似的将杂粮饼在她眼前递了递,红润的脸上尽是同情。
嗯?
请她吃杂粮饼的意思?
十歌懵懵的,这位老伯……人倒是挺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人家主动交好,她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十歌毫不吝啬递出手上的袋子,回以友善一笑,道:“伯伯吃吗?可新鲜,可甜呢!”
然而,不知为何,老伯瞧着十歌,竟又叹了口气。随后摇了摇头,同时伸手摸摸十歌的小脑袋,将手上的杂粮饼送到十歌唇边:“饿坏了吧?这个给你,吃吧。”
“我……”
十歌想解释,见老伯执意要喂她,为避免老伯尴尬,十歌配合的张嘴咬了一口。
罢了,人家也是一片好意。
可惜,杂粮饼硬邦邦的,不是很可口。
面也没有和好。嗯,滋味真不美。
十歌不知,因着她上山穿的是旧衣裳,自己在老伯眼中,俨然就是一个被饿惨了的小乞儿,跑巫阴山上来觅食的。
瞧瞧,娃儿身上的衣裳已经破到不能再补了,且也小得小姑娘的小瘦胳膊小瘦腿儿,遮都遮不住。
脏兮兮的脸颊瘦得只有丁点儿肉,倒是那双眼睛,灵气活现,跟会说话似的,怪招人稀罕。
娃儿一看就是个孤儿,可怜呦!
十歌刚咽下一口杂粮饼,老伯就又将杂粮饼递到她唇边,看样子不吃还不行,十歌只得又咬了一口。
老伯是个心细的,见杂粮饼太干,导致小丫头难以下咽,便取出水壶来喂了丫头几口水。
在水的帮助下,十歌可算把老伯的杂粮饼吃完了,心下大大松了口气。
“伯伯上山采药吗?”
十歌见老伯背上的竹篓有许多药用植物,对老伯的身份有了判断。
“不错。”
女娃儿过于瘦弱,惹得老伯频频摇头。他顺了顺颊边的一缕白发,有些意外女娃娃除了吐字清晰外,眼神儿倒是也不错。
老伯‘嘿’了一声,怪有兴致的问了一句:“你怎知?”
“伯伯竹篓里摘的好些都是可药用的,我认得。”顿了一下,又补充一句:“母亲教过。”
“哦!你母亲是大夫?”
老伯眼前一亮,一副遇到了知音的模样。随即,女娃儿的回答又叫他有些失落。
就见女娃儿摇了摇头:“不是,我母亲会做药膳。”
“药膳?嗯……倒也不错,改日同你母亲讨教讨教。”
“恐怕不行,我母亲走了。”
见小丫头声音闷闷的,情绪低落,老伯一下便意会她口中‘走了’是哪个意思。
原来如此,莫怪小丫头会落得如此境地。想想山中情况,老者不免多嘴一句:“你可知山中有虎?”
十歌想了一下,做出呆愣状。她想着,装傻好过于编理由找借口。只不过她的反应看在老人家眼中,又是另一番感想。
女娃儿勾起了老伯的恻隐之心,他向十歌招招手:“把手伸出来,我给你把把脉。”
十歌基本已经确定了老伯的身份,她听话的伸出小手,状似疑惑的问:“伯伯是大夫?”
此时,她脑中又生出了一个生财的法子。
第20章 新生意 女娃儿早慧。
十歌认得点儿草药,均是可入菜的。她还是游魂那会儿,在这山上见到不少,有些草药还是稀缺的呢!
就是不知这位老大夫可有需要?
老伯并未回答小丫头的问题,而是认真替她把脉。
观她脉象,是为脉来无力,多为气血不足或脏腑虚证。(摘自百度)
旁的,倒是没有问题。
确定小姑娘身子还算康健,老大夫松下心。他顺顺颊边白发,这会儿才想起来回答十歌的问题:“正是。咋的,想学吗?”
十歌勾着唇儿,晶亮的眼睛眨巴眨巴,声音拔高了些:“不学。但我可以提供药材给伯伯!”
老大夫听罢一阵错愕。
提供?
这词儿用得有点意思。
明知道小女娃儿的心思,老大夫还是故意问了一嘴:“那你想得到什么?”
“自然是银钱啊!我对这座山很熟悉,知道哪儿有草药。对,我还见过何首乌!”
老者做出惊讶状:“还认得何首乌呢?”
“是呀!能入膳的我都认得。伯伯需要什么药材尽管跟我说,我供您药材。”
十歌说得眉飞色舞,怕老大夫不信,还拍了拍胸脯做保证。
这小模样引得老大夫只觉好笑,忍不住想逗逗小女娃,他板起脸来,一副着恼的模样:“我又不缺胳膊少腿,若需要药材不会自己上山采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