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长孙举家路+番外(294)
“进村去看看吧。”
随意的吩咐了一声,李均竹终于坐直了身子。
牛车咯吱咯吱的声音引的在村头玩耍的小童们围了上来。
“你们村的村长呢?”
这个村子瞧着人挺多,可住的大部分都是茅草房,连一座青砖房都没见着。
笑眯眯的摸了摸其中一个孩子的头,李均竹从板车上抓了两把糖。
“来..”
摊开手掌,李均竹示意孩子们来抓。
可意外的是,孩子们并没有争抢,反而是一人只拿了一块,就退下去了。
“我去给大人叫村长。”
其中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拿了块糖,立马自告奋勇的去找村长了。
“你是大老爷吗?”
“你是来收税的吗?”
“我爹爹什么时候回来。”
孩子们被李均竹的几块糖收买,立马忘记了害怕,七嘴八舌的问了许多问题。
“我是大人。”
李均竹一直笑盈盈的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一点也没有不耐烦。
直到收到消息的村长脸色大变的赶来。
“大人,大人。我们村已经没有壮劳力了。”
黝黑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村长愁眉苦脸的朝着李均竹一行人作揖。
“老者,,不必惊慌,我是新上任的知府,此行不过是走访走访乡亲们。”
李均竹伸手扶住村长的手臂,浅笑着拍了拍。
“我们就是瞧瞧,您老别着急。”
周修齐也帮腔,看着不远处涌来的人群。
“知府老爷,恕罪,恕罪。”
李均竹的话一出口,村长更是害怕了。
“老者,快起身,我只想了解下村里的情况,您看我今天也没带人来不是。”
托着村长的胳膊,李均竹哭笑不得。
眼前的知府大人穿着粗布衣裳,头上的发髻还是用木簪子随意挽了挽。
老者浑浊的双眼打量了好几眼,才渐渐放松下来。
“大人有问的尽管问?”
转身朝身后涌上来的村民们投去个放心的眼神,村长回道。
“我们就是来了解下大家伙种地的事,叔婶都不必惊慌。”冲着后面围满了的村民笑了笑。
李均竹言语间满是亲切,这些人让他想起了李家村的那些人。
“种地?大人要看种地?”
被李均竹扶着,村长有些僵硬,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大人为啥要看人种地。
“我啊,就是想看看村里都种了些啥?”
扶着老村长慢慢的往田埂上走,李均竹眺望了一圈远处的田地。
现在正是秋季,本该是麦浪翻涌的时节,可现在田里只有些稀稀疏疏的麦杆子,好些都只剩个草桩子。
“村里这么早就割了麦子啊?”
李均竹疑问,他一路进村,并没有看见有人晒麦子,按理来说不应该这么快啊
“这..”
老村长有些犹豫的看着李均竹。
这个李大人看着倒是个好官的样子,可被边城官吏吓怕了的他,还是支支吾吾的不想说出由原。
“为了交钱,所以咱们提前收麦了。”
还是正在吃糖的一个小孩子说了出来,在他心里,这个大人是个好人,说不定能帮他们抢回麦子。
“交钱,交什么钱?”周修齐也出声。
“老人家有何事不妨跟我说下,我想我还是能做些事的。”
按理衙门的赋税应该是在十一月底,可现在才九月份不应该那么早。
“大人给我们做主啊。”
老村长心一横,立马带头跪下,反正今年交不上官府的赋税他们也要坐牢,还不如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老人家,起来说。”
李均竹眯起眸子,打量了一圈跪着的人。
这里跪着的应该有一大半都是漠国人,而且还以妇孺居多,不知青壮年是躲着,还是根本没有劳力。
老村长没起身,反而是抹了把脸,才给李均竹讲起上个月发生的事。
他们这个村名叫响马村,原来是给朝廷喂养马匹而得名。
后来,军营搬了个地方,他们这个村的大部分村民也随军队离开,大半个村子空了下来。
后来陆陆续续的来了好些逃难的漠国人,他们见这里废弃的房屋很多,便留下来安了家。
就十来年功夫,这个村子几乎一半都是漠国人了。
他们互相通婚,生了孩子,一个村也算是相安无事的过了这么些年。
可自从前面搬来了一家姓张的地主,不知怎么知晓了这些漠国人都是没有身份文书的难民,就用此事要挟他们。
“我们这几年都要靠草皮树根度日,这张家已经不给我们活路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跌坐在泥地上,不停的抹着泪。
说完还拉出了身后一直藏着的个小孩子,掀开孩子的肚兜给几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