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膳祖(重生)+番外(24)
管事也不恼,笑面人一般,“这几位是我们隐庐的老客人了,以前生意不好,还时不时来照顾生意,这恩情,咱们不能随意忘了呀。您说,是不是?”
如今隐庐换了新的厨子,不同于往常的寡淡,味道隔着半条街都能闻见,香地家中的小娃娃闹腾着要吃。
这会儿是锦上添花,哪里比得上这几人这些年的雪中送炭。
几个暗自嘀咕的人,顿时消了怨气,乐呵呵地点点头。
正这时候,后厨传菜的一声响亮的‘炝锅鱼,左三号,上菜咯。’引得几人瞩目。
木盘子上的鱼刚才出锅,热气蒸腾,香雾缭绕,路过的客人不由探长脖子,好奇地盯着。
左三号的客人高兴地哈哈一笑,面对众人视线,木筷子不手软,直接一块鱼腹肉下肚,惊喜地喊出声,“阿弥陀呀,这什么炝锅鱼是谁家创的,好吃,好吃。”
附近的几人瞧他这模样,酸着话顶人,“陈老丈,别不是没吃过鱼肉吧。这鱼有浮香楼的汤鱼好吃吗?”
陈老丈平日就是个老饕,最忌讳别人说他不懂吃,眉目一竖,“浮香楼的汤鱼,爷爷我吃了多少回了。那东西岂能和这个炝锅鱼比?后生,见识少了。不与你说,耽误我吃鱼了。”
那几人看眼中鄙夷几分,不就是吃鱼嘛,又不是逃难来得,瞧他那吃象。
等到小二端上菜式后,几人试探着吃了一口,一愣过后,同时埋头吃得飞快。
香,嗯,真香!
不仅是这些食客,便是赵父赵母都对这鱼肉惊艳不已。
配着岭南自产的五常大米饭,赵父接连吃了三碗鱼汤泡饭才终于满足地打了饱嗝。
赵母嗔他一眼,伸手摸了摸自己滚圆的肚子,不由赞叹,“这隐庐交到玲珑手中才是最合适呢。”
赵父点点头,饮一口清茶润润嗓子,“等一会儿,你和女儿说?”
赵母瞪他,“怎么好人都是你做,坏人就让我来?女儿归家的时候,是谁说甚第一日就回来的?现在知道崔二是个浪荡子,知道后悔了,就让我出来做恶人。”
赵父心虚地避开妻子的视线,“我那是害怕玲珑被崔家说不知礼数。现在,这崔二是个糊涂东西,崔家的大火坑谁爱去谁去。和离的事情,我…不敢说。”
玲珑心悦崔二,整个渝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从小小的一只的时候就跟在崔二后边,天天娇娇软软地唤着二郎,好不容易嫁人了,才知道崔二原是个纸糊的脏东西。
怪不得那一日玲珑回来时候脸上都是泪珠。
他们做爹娘的愧疚,原想着女儿嫁给心上人,日子好过些,谁知……崔二竟是个狎男宠的人,这男宠还是韦家的人。
真是……听了都辣耳朵。
夫妻二人想起胡妈妈说起这一道消息时候,从震惊到失望,如今下定决心做主要让女儿和离。
只是,谁不想做开口劝的人,于心不忍呐。
正迟疑着,就听咯吱一声,女儿从外边进来,手中还端着一盘子,上面叠着四五个饼子。
赵玲珑不知屋内人的纠结,“阿娘,阿耶,这是新出炉的猪肉春菜饼子,你们尝尝。”
赵父已经撑到了,依旧给面子的拿了一个,一口下去,肉汁饱满,顺着唇舌滚过喉间,香地他欲罢不能。
这饼子……
赵父已经找不到言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一边囫囵咬着,另一边顺着口看里边究竟有些什么。
肥瘦相见的五花肉,菌菇,红的是胡萝卜,绿的是芜菜,他又咬了一口,尝出一点异样,“这里面你加了胡瓜?”
胡瓜多汁水,但是味微苦,平常都是随汤滚,或者伴着重作料下酒,和五花肉做搭配,正好将猪肉特有的肉质发挥地淋漓尽致。
赵玲珑点头,拿了一块尝尝,点点头。
发挥地不错,只不过今日的面粉发的有点硬了,未免不好看,她特意在面皮上刷了一层金黄的蛋液。
最终成品酥脆好看,厨间一人抢了一个,剩下的端上前院,不一会就售罄了。
自己做的东西能被众人接受,还迎来一批好赞,她还是很高兴的。
见女儿神采飞扬,赵父不愿意坏她兴致,可惜妻子在一旁虎视眈眈,只好硬着头皮开口,“玲珑,阿耶听说,崔二和那韦家郎君滚到一个榻上了?”
赵玲珑一噎,一个出气岔了顿时咳地眼角发酸,“咳…谁……谁说他们两个滚到一个榻上了?”
赵母迟疑地对上胡妈妈的视线,见她点头,纳闷道:“难不成不是你亲眼所见?街上传得有神有色,都是新婚夜崔家二郎死活不愿意进婚房,你一气之下赶到书房质问,结果正好撞见了崔二和韦郎君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