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膳祖(重生)+番外(161)

作者:粉红小白菜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名誉大唐的女膳祖一睁眼,回到了自己新婚第二天、安分守己,谨遵三从四德,洗手作羹汤一心投喂的痴情人时光。 夫君玉质金相、器宇轩昂,然而赵玲珑秀气眉头却蹙地死紧。 崔昫看着自己的新婚妻子,“今日还有事情要忙,你想说什么?” 赵玲珑将怀中的一纸白递给他,“和离吧。” 什么夫妻相敬如宾,谁稀罕伺候就谁来,她乐得自在。 崔昫:“???” 今日渝州城最劲爆的消息——【城西商户赵家独女,玲珑,要和节度使崔家的二郎和离了!!!】点击展开

丁聪眉峰更紧:魏九又是何人?

怎出门几月,赵家又请了什么名厨。

很快,他的疑惑便解开了。

此时尚未至晡食时分,却有侍从、仆妇打扮的人进进出出,所言尽是点名要某一厨子的某一道菜。

过半晌,侍从将打听的消息告知自家小郎君。

丁聪挑起面皮送到嘴里,清甜怡口的汤汁早已浸透面皮里外,面皮薄而劲道,爽口弹牙,加上温热的甜汤水,一口下去,肺腑混热,外边行走沾染的寒气顿时消失。

吃完一小碗,丁聪意犹未尽,第二碗换了口味,便放慢速度,细细品味。

一小口,嚼着,他心说:这是我剑南独有的岩米米浆。这味道他吃了二十几年,必然不会出错。

第二口,他想要溜去后厨看看,他猜测:这吊面皮的厨子必然是个不怕烫手的,这种爽滑劲道和口感,只有经验老道的厨子才能掌握住最恰当的火候。

第三口,随了汤,是碗底料,尚有面皮出锅时候的热度,经由甜汤唤醒面独属于面上的甜味,二者相宜,甜汤是蔗糖水,面皮甜则是谷物香。

他筷子不停,脑海中思绪翻飞:年前因红汤生意出了渝州,一连三四月未曾归来,赵玲珑的手艺又是一层楼了。

以前父亲曾说真正的庖厨并不着眼于花里胡哨的技法,任何佐料都是点缀,所谓大师乃是将食材最本真的味道激发出来,呈现给世人。

如今这一碗面皮真是质朴又不凡。

两碗下肚,他望向后厨方向,招了走堂过来,“赵掌柜今日可在?”

走堂摇摇头,“我们掌勺不在,您是觉得哪个菜式不合您心意呢?”

他眼神落在桌上,见两碗三碟子都空了,不像是吃得不尽兴。

“她不在隐庐,那后厨何人管事?”这么大的生意场,也是心大。

要换了自己,日夜守着这座金疙瘩都不够。

自隐庐做大做强,闻名前来切磋之人不在少数,走堂看他一脸凶样,只为他是要下战书,“客官,我家勺头前几日去了九峰山,您若是有事,自去寻吧。”

真当玲珑勺头能陪着这些人浪费辰光呢。

勺头来一次隐庐,多少弟子都涌上前,想要请教一二,这些没见识的乡巴佬哪里来回哪儿去吧。

乡巴佬丁聪一头雾水,“九峰山?那地方不是修道之人呆的地方嘛?”

还是同桌的食客给他解惑,“那都是从前了。”

从食客絮絮言语中,丁聪对渝州城里的风气又有了新的认知——

茶叶能做饭。

赵玲珑以大唐四境茶为引,素斋为盘餐,仙山宝地做地基,做起了仙人生意。

传言九峰山赵家的云雾居乃是仙人下凡品人间珍馐的宝地。

传言九峰山赵家的神清汤乃是仙人点化俗世凡人的瑶池水所化。

传言九峰山赵家的灵鸣山涧乃是仙人坐骑在人间的歇脚地。

丁聪:......我的娘呀!还是你们乡下人会玩!

城里人丁聪扶额长叹——再过几个月,若是有人说赵玲珑是皇家御用庖厨,他都敢信!

/

民间传言不可尽信。

她明明只是开了一家温泉馆,恰巧做了几道茶宴,又恰巧背靠一窝白鹇鸟,怎么就做起了仙人生意。

不过,也亏有民间传话

一传十十传百,神仙轶事自来受民间追捧,时人崇信佛道之说,更有外族所传播的袄教、拜火教、景教等,种种推波助澜,九峰山的小别院生意倒是做得不错。

隔壁山头观中的上元真人都亲自赐名,大笔一挥,将赵家别院点化成了‘云雾居’。

同时,居功甚伟的还有鲜于二郎君。

他信教虔诚,自来游历甚广,道友遍天下,归家后给诸多同道中任传书信。

飞鸽鸿雁,总之,慕名而来的人还不少。

不过九峰山地远,若不是有心人,谁又会为了一顿餐食,天高地远地跋涉千百里。

赫赫名声下,倒未成了市井之地。

看此,赵玲珑终于放下心来。

山林多灵,她还是不愿有太多人前去惊扰。

见云雾居过了最开始的热闹,重新回归旧日清净,赵玲珑便下山归府。

到府中已经是黄昏

天上一片泛橘浅红的夕阳,踏着这份景致归府,就连面上笑容都温柔太多。

丁聪得了消息,已经等在书房中。

终于见到人了,丢开手里的杨桃,“总算等着你人了。”

吃出一桌子的果皮屑,语气还这么不耐烦。

赵玲珑瞪他,示意侍女给他递帕子,“你都是掌管九家连锁店的二掌柜了,怎么还这般不稳重?”

你才不稳重!你都快上天当神仙了...

丁聪心里哼唧道。

“说吧,到底什么大事,能让你一日赶一日地往山里送信,非要我回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