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膳祖(重生)+番外(139)
可就是这一亩三分的朝天椒让他操碎了心。
就连儿子带着小孙子来看他,赵族公都没时间见他们。
说起来又是一段辛苦事。
赵玲珑耐心地听他讲完,始觉得椒园不易。
虽有当时给的种植说明,奈何其上很多东西闻所未闻,谈何运用其中?
说起这些,赵玲珑就是个门外汉。
她这一次来本就是真心了解椒园从里到外的运作,细致到每个环节。
第一步便一知半解,越往后更加用心。
繁琐杂务忙上,她哪还有功夫想别的。
每日从下山归府,累得恨不得一个小指头都不愿意动,一拉被子,昏睡整夜。
终于腾出手时,已经是四天后。
一大早的,杏仁就在她眼前晃悠,时不时提一嘴‘又是新的一月’之类云云的话,说得多了,赵玲珑哪里不知道她是何意。
只不过崔昫如今与她单一层合作关系,若是她还如往年一般热心做长寿面,岂不是白给别人希望?
且呼云山路远,来回一趟折腾得很。
还是算了吧。
她没理会,埋头凝神看着册子。
这是润郎今日刚递进来的,上面有椒园细致章程以及后续展望。其中几条,还蛮有想法。
这日戌时三刻,赵玲珑和赵润春以及他手下做账的秦双生才终于议完事。
秦双生便是当日被赵家以‘算’字一科纳做良才,迎进呼云山。
头一回见到大恩人,又是汇报自己的成果,整个人激动到发颤。
听玲珑女郎一番夸奖,他哪敢应下,“是春管事栽培。是您救我们一家于末路种地善因,都是您......”
说到后面带了哽咽之意。
赵玲珑理解地笑笑,示意润春为他倒茶,“说了这许久,喝些茶吧。这是我婢子用呼云山新出的糜子煸炒后的香茶。我尝着不错。”
二人应喏,浅浅喝了几口。
看他们眉目舒展,应是不错的。
伺候在一旁的杏仁同自家女郎默契地对视一眼。
“你们提出的这个制酱的想法,很有前景。今日只粗粗谈论,待我回了渝州,寻管事和总账房的先生商议一番,可好?”
二人应是。
时辰也不早了,赵玲珑有意留他们吃饭。
正说着话,外面守门的家奴请叩,说是有客人到访。
天都黑了,怎么还有人上门做客?
她疑惑地起身去迎。
来人身形高大,剑眉星目,绕过间壁,对上自己的视线,步伐更快了几分,近前才出声,“玲珑,今日有事路过,错过了宿头,只能叨扰你了。”
赵玲珑:......你可以糊弄我,但你不可以当我是傻子!
/
人来,总不好赶出去,吩咐人收拾厢房。
赵润春和秦双生哪敢久留,匆匆告辞。
正东屋中只剩二人。
赵玲珑瞧他自认不动声色地喝下两盏茶水,道:“南诏人走了?”
崔昫轻描淡写地回答:“走了。”
只字不提自己背地里小动作,催鸿胪寺吏官的事。
他道:“今日有要事,须得我亲自有一趟。”
韦二早就替他编好了借口,只等玲珑一问,就可无缝衔接补上。
等半晌,不见她问自己所为何事,崔昫心虚地转开话题,“你这几日忙吧?”
忙不忙,他最清楚。
每日玲珑做了什么,崔大都会着人传回一封简报。
但看死气沉沉的文字,和自己亲耳听到怎么能一样呢?
赵玲珑‘嗯’了一声,视线落在他犹带泥水的靴子上,心软几分,“你且在这儿坐着。”
好吧。
他眼巴巴地看人走了,失望不已。
/
厨间都是寻常食材,不过一碗长寿面也用不上多珍稀的东西。
长案角落有一小篮子的槐树叶,她用热水淘过,趁着软质,捣成泥,而后用细纱挤筛出汁水。
槐树叶汁和面,醒发一刻钟后擀面杖滚上来回,不一会儿那面团便抖散成扇子面状的面条。
杏仁在一旁喝彩,呼道:“女郎这吊长一根面的功夫还是这般厉害。”
热水下锅煮,不一会儿就是一碗槐叶长寿面。
用不着其他花里胡哨的配料,从瓮缸中取出一颗咸鸭蛋,一刀劈两半。
金黄色的蛋黄带油,浸润面汤上一圈圈小油花。
盛面的时候,她看了碗底空荡荡,又夹了几块炖得酥烂的牛腩。但是却有意放在最下面。
记得第一年给崔昫做长寿面时没有经验,按照赵父教得,要在面上放料。可她手忙脚乱的,顺序记错却将肉片放在碗底。
崔昫很给面子,一碗素面吃个精光,最后看到碗底的肉片时还愣了好久。
那是以为是自己手脚笨拙,崔昫不喜。
今日不知怎的,猛地想起后来崔昫过生日,吃到最后,却发现碗底什么都没有时的神情。带着一种淡淡的无措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