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女膳祖(重生)+番外(131)
就这还叫厢房?赵玲珑净糊弄鬼呢。丁聪心里腹诽不已。
他凑在了镖局的行列里,正好和人家挤在六人坐的位置上。
人还没坐稳当,就被小厮第一句话震地不忿。
小厮弯腰添茶,道:“几位到的是六人座。这位置有最低消费,要到六钱银子才行。”
丁聪喊了一声,“凭什么?”
那小厮并不惊慌,耐心解释道:“这规矩是写在店门前的木牌子上的。想来您贵人多事儿,没留神。”
料是应对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他先是从布置、装饰说起,又从食材原料,锅底汤水来讲,最后以一句‘若是您吃得不尽兴,走前和我们掌柜的说一声,给您免了这桌的花销。’收尾。
这不是傻子嘛?要是人人都说吃得不尽兴,难不成个个都不收钱?
小厮笑不改色,“今日在我香堂吃得不尽兴,可见赵家菜并不适宜客官。往后凡是赵家菜,客官俱可不受用。”
世上人奸猾,今日吃不着,改日再来。
这一家不行,改换门庭再来。
自己买不着,还不兴家里人买回去,偷着吃?
小厮笑不语,只道:“客官拭目以待。”
听这说辞,赵玲珑像是留着后手呢!
丁聪瘪瘪嘴,再要说什么,就见另一褐色衣着的小郎手持一三足大鬲(ge)走近来,料是里边已经煮开,汩汩声不绝,其上的白汽随走动缭绕。
食案上的木板盖子拿开,正中一个早已修整好的圆面空洞,将将好容纳那大鬲。
另一人半跪在地上,将食案下一柄手拉开,而后将燃地火红的柴块板盒安放进去。
众人或迷茫或好奇地盯着小厮举动,过一会儿便也明白是什么道理。
无非就是煮粥一般。
丁聪看着冒着小泡的汤水,再次发问道:“这又是什么?”
他能看见上下翻涌的东西中有几样眼熟的番椒作物,难不成就是一锅番椒汤?
那椒种,他尝过几颗。
入喉辛辣,若热炭滚喉一般,犹记得当时韦家郎君因多食用番椒汤,而口吐白沫的样子。
赵玲珑为了求财,竟如此枉顾人命嘛?
到这时,小厮也看出这一桌做主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这位。
他招呼着后厨小厮上前,交差道:“这汤乃是我香堂独有的红汤。几位郎君在外等位时,已经下好锅子,辣度选的是轻微口。正适宜第一次尝试番椒之人。”
“今日是我香堂开业,每桌食客都可免费享荤素签子各十个。”
后厨菜式小郎君自此接手,一边将木盘上的签子下锅,一边念名,“此乃素签,胡瓜。”
“此乃素签,昆仑瓜”
“此乃素签,菠薐菜”
.
.
.
“此乃荤签,腌彘前腿条”
“此乃荤签,青玉开背虾一只”
......
如此念完,小郎君从木盘下取出一活页册子,其上密密麻麻尽数是如之前下锅的荤素品类,“各位应知晓我香堂荤素签子的价钱吧。荤签一签一文,素签两只一文。各位瞧着,您们要点些什么呢?”
眼疾手快,最先抢了一只鱼肉丸子下肚的丁聪两眼灿灿,“点!再来二十串鱼肉丸子。不不不,五十串。”
小厮眉开眼笑,看着这位财主,在点菜单子鱼肉丸子那一栏后面的‘拾’一列写下‘伍’。
“贵客,还有喜欢的要点嘛?下仆瞧着今日厨间的一味嫩牛里脊实在是好,各位可要尝尝?”
“要要要!”
这样的场景在不同桌子边上演着。
前堂热火朝天,后厨有条不紊地忙碌,各方配合,这一家新开的‘香入飞飞’中了个开门红。
--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有话说:
1.唐朝其实禁食牛肉,但是民间偷偷吃得人不少。像文中这种开门做生意摆牛肉上食案的,是要下大狱判刑的。
再次说明:本人虚构,以唐朝是为写作背景。仅仅是借助,部分择用。
拒绝考据。
2.大鬲,唐时煮粥工具,像是鼎,中空的。
第52章
金秋送爽,送来新一季的时令食材。
其中翠红李子成为赵玲珑新晋的心头好。
成熟的脆红李拳头大小,洗净后外皮翠红鲜艳,一口下去汁水淋漓,初时口感发酸,但回甘清冽,平日是孩童漫山遍野搜寻的小吃头。
隐庐
赵玲珑从筐中拾起一枚红李,也不嫌弃脏,只粗粗擦一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和记忆中的味道一模一样,甜滋滋,翠生生的,想来味道合心意,她人餍足又欢喜,一双杏眼都眯成一条缝。
崔昫看她这样比自己吃了都满足,连带着奔波两个日夜的辛劳都好似瞬间消失,一向冷峻的面容上不由带上浅笑,“怎么样?是你幼时尝过的那种李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