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色+番外(86)
先前老夫人是信佛的,她也是打算着找间庵堂静修的,只是不知是不是明州百姓多信奉三清真人,继而周围多是道宫山观,寺庙有限。
远些倒是有座普贤寺,只是路途遥远,永嘉侯万万不敢将女儿送那般远的地界,因此赵鸾最后还是定在了青城观静修。
就有道童出门迎接,只见他微微一礼,问:“敢问来人可是永嘉侯府二姑娘?”
珍珠连忙应是,又伸手将赵鸾从马车上扶了下来。
闻言,那道童又施了一礼,“姑娘的院子已经收拾好了,还请姑娘移步。”
说罢,又朝着几人做了一个请字。
“既如此,有劳道长了。”赵鸾戴着帷帽,还了一礼。
虽说本朝不似前朝那般男女大防,只是姑娘家在外抛头露面究竟不成体统,几十年的修养也不允许赵鸾那般洒脱。
姑娘们虽不必像男子那般考学挣功名,也不必扛下振兴门庭的任务。却也要知理守礼,在外端的是家族门风。
若都似画本子里那样,大家姑娘只要一瞧见了那清俊男人,便想起终身大事来了,将十数年的礼仪教养抛的一干二净,这世道早乱了。
第44章 无奈
青城山外,云雾缭绕,让人分不清究竟是仙境还是人间。不远处矗着一座小亭,一女冠执手捻起一颗棋子,缓缓落在了玉盘下。
与女冠对弈的是一个白须道人,瞧着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只见他笑着摸了摸下巴雪白的胡须,感慨道:“姑娘棋艺精湛,老朽再不是姑娘的对手了。”
那女冠正是在青城山静修的赵鸾,白驹过隙,三年光阴转瞬而逝。
起初赵鸾本意只是静修几月,可后来逐渐喜欢上了深山的静谧,继而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观里。
永嘉侯对这个固执女儿,也无可奈何的紧。
“道长过谦了,道长乃是方外得道高人,一手棋艺早就出神入化,不过愚弄我这世俗之人罢。”
赵鸾起身笑了笑,对着道人微微颔首。
道人摆摆手,从身后拿出一个酒葫芦浅浅抿了一口,一笑而过:“什么世外高人,多活了些许年头罢。”
“姑娘,京里有信传来。”
就在这时,香琇忽然拿着一封书信向赵鸾这边小跑过来。
赵鸾抿了抿唇,从香琇手中缓缓接过信笺,看着信笺上阿鸾亲启的字样,她便明白是何人所书。
似乎是看出了赵鸾的犹豫不决,道人笑了笑,“万事自有定数,即便姑娘一律逃避,终究还是会按照命数所定,非人力所能逆转……”
说罢,道人仰天而笑,不再理会两人,消失在一片云雾之间。
赵鸾望着不切真迹的天空,微微叹了口气,对充满迷茫的未来,更畏惧了。
“姑娘,您看?”
香琇开口打断了赵鸾的沉思。
回过神,感受到信笺微微有些粗糙的触感,赵鸾还是拆开了,仔细阅读着里面的内容。
与此同时,禁庭内,吴太后带着一众宫人进了姜珩的宣室殿,再次将立后选妃一事提上了日程。
“万岁登基眼瞅着都快三年了,后宫空无一人,子息更无,教哀家日后如何去见先帝?”
说罢,吴太后一脸幽怨地看着上首身着明黄龙纹的青年男子。
自从姜珩登基后,她自是打着让吴氏女再出一位皇后的主意,只是每每提到册妃封后,那混账总以尚在孝期的借口搪塞过去。
两年前吴大姑娘及笄后,一直等着册封皇后的恩旨。不料一等竟是两年,宫里却丝毫没有传出要册封她为皇后的旨意。
被平白耽误了两年的吴大姑娘眼瞅着就要成老姑娘了,承恩伯府无不焦急。大概唯有李氏,心里暗自窃喜。
三年前吴二姑娘慌忙出嫁,谁不道一句最是可惜不过。可如今瞧着,却倒是再巧不过了。
若万岁真有册封吴氏女的打算,又岂会等上这许久,明眼人都能看出万岁不希望吴氏外戚再出一位皇后。
“母后娘娘怎得来了?”
姜珩停下手中的朱笔,面带微笑地起了身。
见人丝毫没将自己的话放在心底,吴太后又是一口老血,冷冷道:“万岁这般年纪了,就算是不册皇后,也该早立嫔妃诞下皇嗣才是。”
姜珩的笑容微微淡了几分,过了片刻才开口道:“但凡古之圣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儿尚未匡复先祖之基业,何以贪私欲广纳嫔妃?”
听了这话,吴太后眉头一皱,有些不高兴,只是还不等她发作,姜珩继续道:“母后娘娘的心意儿都明白了,若没什么吩咐儿还要批阅奏折。”
就是在下逐客令了。
吴太后脸色有些难看,看着御案前那个亲手被她捧上皇位男人,心底有些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