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繁华转瞬陨落成空,又何忍再睹他乡繁华。
阮棠津津有味地看着道路两旁的招牌,吃货的本质让他的眼睛只注意到那些各式各样的吃食。虽然宫里有无数山珍海味,但是外面这些吃的千奇百怪的名字他一个也没听过。
他盯着路边各种吃食店铺琢磨了一阵,回头对温霁云问道:“什么是‘九府不翻汤’啊?”[2]
温霁云抬起眼眸看了小皇帝一眼,这种民间小吃,本就各有特色,不能用其他东西类比,不好解释。他沉默了一会儿,只言简意赅地说道:“绿豆薄饼。”
这九府不翻汤,最主要的食材就是一张绿豆薄饼,但是里面的辅料有十数种之多。若不是亲自尝过,很难形容得出来。
虽然温霁云言简意赅,说得还干巴巴的,阮棠却还是没忘记这个名字,心里惦记起吃的来。作为吃货,他凭直觉就觉得这家店的这个汤应该很好吃,可惜又没机会过去品尝,心里遗憾了一路。
马车一路穿过都城,出了西城门,城外二十里就是西山行宫。
果然是古木森森,鸟转莺啼,林间清风阵阵。
阮棠不肯让人用步撵抬,好不容易出宫,身体又好了一点,非要自己爬山。
山上修了整齐的石阶,李忠国还是一路上小心翼翼,让宫人紧跟慢跟地好好看着小皇帝不能摔倒了,自己也在旁边一刻都不敢马虎。
所幸一路上没出什么意外,小皇帝转转看看,心情也不错。
山上修的宫殿巍峨,峰上还有一座皇家道观。
“上真观。”小皇帝指着道观的匾额念道。
他被道观吸引了注意,没直接去自己住处,反而要去道观里走一走。
上真观的观主陈衍之,是清修之人,能通阴阳命理。虽然才二十出头年纪,先帝在世之时也敬他三分,如今更是无人敢对他不敬。
陈衍之素喜安静,李忠国便命人都在外面候着,自己只带了几个小太监,跟着小皇帝踏足上真观。
小皇帝走在前面,回头对温霁云招招手,要他跟着自己,回头对王都尉道:“道门清净之地,他这样岂不打扰神灵,解开。”
这王都尉是个机灵人,只是迟疑片刻,一句也没反对,就命人把温霁云身上的铐镣都打开。
反正行宫已经到了,人是跑不掉的。
道家清净之地,一入门便清香阵阵,仙音渺渺。
庭院里奇花仙草,一头白鹿闲卧树荫,两只仙鹤在莲池戏水。
阮棠心下对这般人间仙境啧啧赞叹。
上真观的正殿前,黑底金字提着一副对联。仔细看起来是一句诗: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三四个道童正洒扫庭院,见了小皇帝,连忙跪拜。
不待他们通报,只听殿内一声清音,若山泉林涧,足以涤荡人心:
“贫道等候二位多时,请进小观一叙。”
阮棠心下暗暗吃惊,里面说话的应该就是陈衍之。他口中的“二位”,指的应该是自己和温霁云。可是自己又不曾命人事先来告知,他在一直在道观里面,怎么就能知道自己和温霁云一起来了?
阮棠走进道观,只见威严的神像前一位青衣道人。他长身玉立,比神台上的神仙还像是神仙。
道人回过头来,道袍风动,飘然如仙,手中一把拂尘,如云如雪。
这个人,把明月清风,都写在了眉眼中。
陈衍之微笑道:“陛下不信鬼神,今日何以前来?”
阮棠一时没想到,这才想起来暴君渣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厉害,根本不敬畏鬼神,对陈衍之也一向不屑。
他和陈衍之的关系,根本不怎么样。
于是他随口回答道:“朕来看看风景。”
陈衍之问道:“贫道去年与陛下说的事,陛下考虑得如何?”
反正暴君渣攻根本不把陈衍之的话当回事,阮棠漫不经心道:“什么?朕忘了。”
陈衍之看了温霁云一眼,回头对阮棠淡然说道:“陛下三年之内有血光之灾,杀身之祸。”
阮棠:“?!”
陈衍之道:“不如与贫道出家,可以保全性命。陛下考虑得如何了?”
“啐!”李忠国忍不住皱眉骂道,“陈道长怎敢开这等玩笑!”
“陛下休要相信,这陈道长定是疯了,想要用这等胡言乱语诓骗陛下出家!”李忠国悄悄对阮棠低声道,“他从前还说过温霁云有千古明君之相呢,看看今日如何?”
“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臭道士而已。”
阮棠:“!!!”
作者有话要说:[1]化用《桃花扇》“你看那皇城墙倒宫塌,蒿莱遍野,这秦淮长桥已无片板,旧院瓦砾满地。萧条村郭,只几个乞儿饿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