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家实录+番外(236)

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黎觉醒了前世的记忆,在沈家决定分家之后,开始自己的发财致富道路!葛根,肥皂,果茶,化肥,花露水,混凝土,马蹄铁一样一样搞起来!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农耕时代,只有搞事情才能勉强好好活着的样子!本来只是打算靠着现代的知识勉强当个小地主,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被皇帝老儿注意到了,连试都没考就叫他直接做了大昭王朝著名贫困县燕回县的县令。沈黎还能怎样?只好当了这个官,带领治下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后来大家惊讶地发现,沈黎就是发展地区经济的金手指啊!只要他去一个地方任职,就能将那块地方搞得风生水起。皇帝:我很看点击展开

客商们啧啧称赞自己居住的水泥房,“真结实啊,看着估计地动都不能让这种房子摇晃。”

“很好打扫,我那间还有什么阳台, 阳台上种着些花花草草,看着就叫人赏心悦目。”

“沙发咱们去进点带回去吧?这沙发,我躺上去的时候,觉得骨头都要酥了,这也太舒服了!”

“何止这沙发?我看这庭院里漆成乳白色的秋千摇椅,就非常不错。这秋千摇椅,人坐上去,再靠着那靠背,慢悠悠地在花影中荡来荡去,吹着凉风,嗅着花香,简直是人间一大快事!”

“哈哈哈,还是你会享啊!”

几个客商谈笑中,就给幽州的家具工坊带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订单如同雪花,飞向了各个本地商贩的家里,工坊也不得不叫工匠们加班加点的干活。这时候没有什么人反抗加班,只觉得赚取双倍甚至三倍工资的机会很少,个个乐得加班工作。

路一甚至因为跟沈言学了几句方言,这几天因为帮了几个外地商贩,和本地的工坊坊主谈成生意,赚了几笔不菲的赏银。后来看他干得不错,那些客商便出手将路一囤积的那些货直接买下来,让他没有顾虑地跟着他们,当做翻译和向导,一起谈生意去。客商非常高兴,因为一些本地工匠虽然很有手艺,但是因为语言不通,又不敢相信外地人,就不愿意跟他们谈生意,带上路一这个本地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有本地人当中间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处的时候,仿佛是陈旧的齿轮被上了润滑油,磨合得非常顺利。

路家也因此受益良多,因为路一有意将这些准备收购一些粮食、蔬菜、或者棉花的商贩,引到他爹娘和大伯大娘住的旗山村去,将家里的陈粮新粮,还有棉花甚至家里的女眷纺织的棉花都收购走了。

路爹不敢置信地看着手里的十二吊钱,这赚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容易了?

路一他娘看着当家人,也忍不住掐了自己一把,“这么多钱,都够咱们家用到明年了。”其实他们家还有辣椒和玉米还没有长成,等辣椒收获了,又是一笔银钱入账,玉米也不必多说,自然会有人过来收购的。

路爹喘了口气,“嚯,咱们家,日子真是好过喽!谁能知道,三个月前,咱们家连饭都吃不饱?”

路一他娘道,“当家的,别感叹了,咱闺女家还有粮食和布匹没卖呢,赶紧叫路一帮忙,咱们姑爷看着路一能干的份上,也能待我们家闺女好些。”

路爹道,“好,好。我这就去跟路一说道说道,当初他姐为了他不被活活病死,为了那十两银子嫁给那鳏夫,给人当后娘,他可不能忘本。”

“路一是个懂事的,你一说,必然不会忘记你的嘱咐,快去说罢。”

路一一看他爹过来要与他谈话的架势,就知道他爹要说什么了,这毕竟是家事,不好给别人听到,就立马道,“爹,您放心,一早我就叫我媳妇和大儿子,带着另外一队人,去杏花村那里收我姐家的土特产了。我姐家今年的腌鸭蛋、腌鸭卖得特别好,今年姐姐和姐夫家的收益定然不会低——您就放心吧!”

至于姐夫会不会欺负他姐,他认为不会。一来,这几个月,他有出息了,又是卖货,又是给客商们当中间人,早就赚到了五十两有余。有些出手大方的豪商,一出手就是五两甚至八两的工钱,他和家里的媳妇商量后,包了十五两银子,给他姐送去,做私房也好,或者就当家里弥补当年的嫁妆也好,总之就叫他姐收下了。

姐夫大约是看出来他的意思,酒过三巡,便发誓般跟他说,“小舅子!你家姐姐,嫁给我,我是一定会好好对她的!她不容易啊!两个继女,一个亲子,家里家外都要她忙活,我再不对她好,那我成什么人了?那我真是不得好死!当初我娘活着的时候,确实对她不好,可我私底下也宽慰她,补偿她。一家人,磕磕绊绊地日子都能过得有滋有味,现下家里越来越宽裕,只会比以前过得更好!”

路一点头,“当初我的命也是姐姐姐夫救的,你们好好的,我才能好好的。”

如此,两家的感情也越发好了。

路爹听路一这样说,立马放下心来。

不止路一一家,如今农户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上的商贩、工匠都赚到了许多钱,对花钱这件事,那是越来越狠得下心。农户养殖的鸡鸭鹅,如今是供不应求,价格不停往上涨。百姓们生活好了,舍得吃,舍得穿,自然就会实现财富流通,而一个地方的官府的赋税,也水涨船高。

而那些从外地运来牙膏、香皂的商贩,也感受到了幽州这个地方的百姓的购买力。沈黎在本地也建造了肥皂坊,产量却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香皂更是供不应求,一些稍微有些钱财的人家,喜欢屯香皂,因为害怕家里需要的时候买不到,况且香皂价格便宜,还可以储存很长时间,一旦生产一部分,就必然会遭到百姓哄抢。跟别的地方一样,这里嫁女儿,娶媳妇,也喜欢用香皂毛巾之类的东西作为礼物,让来到家里参加婚礼的人带回去,这成为了一种风尚和体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