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苦笑了一声,叹道:“朕做太子时监国,后来登基,至今十多年了,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也就是这一两年,渐渐的,才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能掌握朝事了。
朕也想把各处问题都处置了,趁着朕还是壮年,各处收拾好了,等朕年纪大了,交到儿子手里时,能是一幅好光景,而不是像朕接手时一样,各处麻烦。
当然,朕也不是怪先帝,先帝有先帝的难处……”
先帝当年坚持迁都,从社稷长远来看,自然是比留在临安、纵容子弟要好得多,但短时间里,也产生了些许问题。
每一个坐在龙椅上的人,都有那个时候,他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先帝的要务是迁都,是让勋贵子弟不要被江南繁华遮住了双眼,”皇上想了想,道,“而朕,朕的要务是把那些冗杂的事儿弄简单些,把那些腐朽蛀虫灭了。”
赵太保听完,道:“您心如明镜,那就坚持往前走。一时困难,总好过长久困难,真是人才稀缺,大不了就开恩科。依臣看,学子之中不乏有能之人,他们那些后起之秀,缺一个机会而已,并不是当不了官、办不了事。”
皇上摸着胡子,若有所思。
赵太保亦有思考,斟酌了一阵,终是试探着问:“皇上想要给新君一幅好光景,不知这人选……”
皇上抬起眼皮子,看了会儿赵太保,忽得笑了笑:“朕都没想好,太保比朕还着急。”
“哈……”赵太保笑着摇头,“臣老了,臣比皇上老太多了,您是壮年,臣是糟老头子一个,能不急嘛!臣要是走了,人选还未定,那臣只能留句话,让他们’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皇上伸出手指,虚空点了点赵太保,哈哈大笑。
待吴公公送赵太保出去,皇上脸上的笑容才一点点收了起来。
雨停后,日光从云层之后透出来,映入殿内,在地砖上落下斑驳光影。
皇上看着那光影,长长感叹了一声。
今儿阳光不错。
让人欢喜。
第661章 弥勒佛
蜀地,涪州。
都察院巡按此地的佥都御史姚大谦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打了个饱嗝。
同桌而坐的年副使端着酒盏,笑道:“姚大人好酒量、好酒量。”
“哪里哪里,”姚大谦亦添了满盏,“我这次蜀地之行,十分愉快,感谢各位大人们看重、帮助。”
“应当的、应当的,”年副使道,“我们都是替四殿下做事,一家人,自当齐心协力!除了让姚大人办好政务之外,也要让大人吃好喝好。”
“吃得可太好了,都打饱嗝了呢!”
姚大谦乐得不行。
能不好吗?
他打着四殿下的名号,和手下一群人一块,把蜀地这些不知状况的官员骗得团团转。
不说是甄家那些乌七八糟的大小罪名,连蜀地官场内部的龃龉,都没有瞒着他。
姚大谦收集蜀地上下的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草菅人命、对朝廷大不敬,收集了满满几箩筐。
这一顿,够饱的了。
饱到只恨肚子不够大,再也塞不下了。
姚大谦眯着眼睛,看了一眼雅间里的众人。
蜀地三司,说得上话的那群人,几乎都在这里了。
他摇摇晃晃站起身来,道:“我去解个手,酒吃多了,胀得慌。”
袁知府要同去。
姚大谦与他勾肩搭背,出了雅间,下了楼,走到茅房边上才松开。
袁知府正掀衣摆,忽然间,两条胳膊被人左右扣下,往后一扭,他来不及呼痛,手腕被捆得扎扎实实,嘴里也被塞进了东西,堵上了。
边上,姚大谦掏出帕子,缓缓擦了擦手。
笑容依旧挂在脸上,整个人笑眯眯、乐呵呵。
“别费劲儿挣扎,”姚大谦柔声细语,“这些人力气大,你挣扎多了,许是要挨打,还是省省劲儿,别不听话。”
袁知府气得浑身发抖,要骂骂不出来,要挣又挣不脱,只能眼睁睁看着姚大谦带着十几号人,回楼上去了。
这些人手暂且留在门外,姚大谦推门进去,坐了下来:“再喝、再喝!”
“袁大人呢?”有人问。
“嗐!”姚大谦摆手,“拉肚子,排山倒海的。”
一群人哈哈大笑。
一连又敬三杯,有人酒量不胜,趴到在桌子上,有人还顶得住,继续添杯,有人想起迟迟未归的袁大人,怕他掉进茅坑里,摇摇晃晃要去找人,刚出雅间、没走几步,就被姚大谦的人扣了。
里头,姚大谦“啪啪啪”鼓掌三声。
候着的人听了暗号,顷刻间冲进来,把一雅间的人一网打尽。
不说那些烂醉如泥的,便是还有神智,但手脚不灵活了,又怎么能在一群练家子手里占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