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没有急着看,靠着龙椅,了解宝安苑状况。
“看到唐云翳了?”皇上哼了声,“他倒是好兴致。”
待吴公公退出去,皇上依旧没有换姿势,他甚至没有去翻话本子。
他在琢磨沈家。
茶会无疑是个发现人才的好地方。
各地学子赴京,一展才华,能力如何,一目了然。
想培植势力,此时就可以动手了。
哪怕这一次没有中,也还有下一回,养着几个举子,并不是多费银子的事情。
若只是如此,唐云翳不会亲自去。
沈家那么多号人,听一个茶会而已。
偏偏,唐云翳露面了,他的目的,绝不是挑几个人这么简单。
这次春闱,沈家果然有在谋划些什么……
正好!
皇上睁开了眼睛。
他倒要看看,唐云翳之后还有什么招数。
请君入瓮,这瓮自然是越深越好。
此时,除了被霍以暄、戴天帧他们叫去吃茶的温辞,温家其余人已经返回了燕子胡同。
曹氏催着温慧几个换下男装,自个儿先去了正屋,与桂老夫人报喜。
“我们辞哥儿,真是太争气了,”曹氏笑得合不拢嘴,绘声绘色与老夫人说宝安苑里的状况,“那掌声呀……”
桂老夫人躺在罗汉床上,依旧涂了她那临安出产的粉,看起来病怏怏的。
只那双眼睛,神采奕奕。
“可惜,老婆子不能亲眼看。”桂老夫人叹了一声。
宝贝长孙如此长脸的这一刻,她不能亲眼见证,实在让她遗憾万分。
谁让她正装病呢?
“你慢慢说,说仔细些。”桂老夫人交代道。
曹氏的确说得仔细,宝安苑里如何布置的,规则如何,辞哥儿又是何时登台,她原原本本地描述给桂老夫人听。
当然,她也只能说这些,那出题、答题的精妙之处,曹氏水平有限,无法形容出来。
温子甫亦一块回来了,刚才在胡同里与其他人说话,这会儿才进来。
听了曹氏这一段,他摇了摇头:“果然是外行人,尽看热闹。”
曹氏背着他,翻了个大白眼。
老爷真是一点儿都不懂!
内行人的那些,老夫人都未必爱听呢!
老夫人喜欢什么?当然是辞哥儿惊才绝绝,把所有质疑的声音都堵回去了。
难道要听辞哥儿分析蜀地水利吗?
温子甫哪里知道曹氏在腹诽什么,他上前,握着桂老夫人的手,道:“母亲,您只管放心,辞哥儿表现得很出色,他抗住了,今日之后,再有人质疑辞哥儿,也会有人站出来替辞哥儿说话。您放宽心,早日好起来。”
桂老夫人反握着温子甫的手,笑了笑:“我就知道辞哥儿争气。”
温子甫宽慰了老母亲一番,这才退出去,准备回衙门。
桂老夫人目送儿子离开,而后看向曹氏,示意她接着往下说。
曹氏坐下来,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极力展现着温辞的出众。
桂老夫人听得连连点头。
待温宴三姐妹收拾妥当了过来,温慧更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桂老夫人还拿着戏本,听了会儿,就称“乏了”,只留了温宴,打发了其他人退下。
温慧挽着曹氏的手,抬着脖子问:“都结束了,母亲还不告诉父亲实话?”
曹氏哼了声。
且不说事情还没有结束、才开了个头,便是真结束了,曹氏这回也不告诉温子甫了。
一个外行人,只配看看热闹!
老夫人火眼金睛,就老爷那水平,还是算了吧。
正屋里,温宴小声与桂老夫人商量之后的安排。
原已经设计过了,此时再完善一番,有备无患。
“就这么定吧,老婆子等你的消息。”桂老夫人说完,这才察觉到,今儿外头有些安静。
罗汉床旁的窗户正对着水缸。
她一眼看去,没有看到熟悉的黑影子。
“你那猫儿呢?”桂老夫人问。
温宴笑道:“您等我消息,我等它消息。”
桂老夫人笑了声。
黑檀儿跟着杨继林。
它听到了半道上那三人的争执,也见到了杨继林在家中情绪激动。
兴许是今天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先前一直沉稳念书的杨继林坐立难安。
他的心思,完全无法落在书册上。
脑海里,反反复复是宝安苑里的一幕幕。
尤其是他自己站在台上的那个画面。
他仿若成了一个旁观者,或是站在台下,或是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上那紧张至极的杨继林,说着极其普通、中庸的话……
怎么可以这么说?
怎么没有那样说?
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把钝刀子,在他心里来来回回地割。
杨继林阴沉着脸,冲出了书房,冲出了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