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在古代(5)

作者:妙利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天作之合 随身空间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温止 ┃ 配角:温鹏,周胤,李皇后 一朝被空间砸中,一个月后面临穿越温止:买买买,什么都要买,种田发家走上人生巅峰 十几年后,宫斗渣渣的温止抱上了皇后的大腿后宫嫔妃:居然讨好皇后娘娘,真是太无耻了 温止:明明想走种田流,为什么会被我拐到后宫流?拿着空间里的知识给自己谋求好处,不知不觉又将风格变成了伪修真流皇帝陛下:好好好,你行你上温止:我一定是穿越了一个假的古代,说好的话里藏刀阴谋陷害呢?点击展开

当上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了,不过是候补官,名额非常少。而举人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就刻意参加礼部举行会试,又称为礼闱或春闱,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的考试与乡试一样,也是五场,考完以后还要进行一场复试,也就是殿试。殿试的时间是会试后的第二个月,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考中后就是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进士又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当初张家老爷就是考的二甲第一,也就是殿试第四名的成绩。

这种复杂的考试制度除了淘汰率之高让人咋舌,所费银钱也是十分恐怖,且不提上学的束脩和打点先生的四时节礼,光是书本和笔墨纸砚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还有科考的往来路费,衣食住行,便是殷实之家也要伤筋动骨,更别说靠天吃饭朝不保夕的温家。

不过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回报也是十分丰厚的。虽然其中能当官拿俸禄的不多,但他们有另一条生财的途径,便是免税。不少地主或庄稼汉会把自家田地挂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避税”,然后按照约定俗成的比例给他们上供。因此就算家中没有出产,只要有功名在身,读书人就不会饿死,甚至大部分都过的很是丰裕。温止按照记忆中的情形计算了一下,秀才名下的田产是五十亩,到举人就一下子增加到两百亩,而进士大概可以在自己名下挂上一千亩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但凡小有家产的人家都会把孩子们送进书塾中读个两年,一方面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不要当个睁眼瞎,另一方面也是想着万一自家出了个天才呢?岂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3章 温止

温鹏雄心勃勃,现实却是接连打击。翻过年去,原本就是强撑着一口气活到现在的陈李氏在正月二十九的夜里含笑睡过去就再也没醒来,一家人忍着悲痛给她办完丧事,原本月份就大了的红袖在送走亲妈后就发动了。

好在已经是足月了,她的身体又不错,并没有太过凶险的把孩子生下来了。然让温鹏失望的是,自己盼了大半年的儿子居然变成了个姑娘,他对着躺在床上的母女一下子就没了好脸色。

不说温鹏,红袖自己也是失望不已,还是温李氏过来打了圆场,说女儿有女儿的好,以后孙子可是要读书的,总不能让他田间地头的忙活,这丫头养上几年正好可以承担起做家务和照顾弟弟的责任。

她说这话纯粹是为了让儿子心里舒坦些,没想到歪打正着戳中了温鹏的心思,不过女儿有一个也就够了,所以温鹏给闺女起了个名字,温止,意思是生女儿到这儿就打住了,后头来的都是儿子。

温止知道这话的时候是一脸懵逼的,自己的便宜老爹就不怕这一止的不仅止了丫头,把儿子也可止了么?还不如叫招弟引弟盼弟来的直白又吉利呢。

虽然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但温止出生就被定下了“为弟弟服务”的命运,温鹏和红袖对她自然不会太精心。

穷人家的女孩儿就像野草,生命力十分顽强,虽然免不了受冻挨饿,却极少冻死饿死,努力在辛勤与卑微中挣扎着长大成人。

温家虽然穷,胜在人口不多,靠着一块薄田勉强能吃饱。照理来说,温止作为家中唯一一个孩子,生活不会太辛苦,然而谁让这家爹妈就是嫌弃她不是个儿子呢?别说吃饱穿暖,勉强不饿死也就罢了,才会走路就被使唤着干活,一个不小心便是一顿打骂。

温李氏虽然也不喜欢温止,但更看不过红袖打骂孙女,便时不时的回护一二,让温止总算有个喘息的地方,然而温止两岁的时候,弟弟温学文降生,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个小子身上,便是温李氏也不再管温止了,反而和红袖一样认为温止就该给弟弟当牛做马――被温鹏唠叨洗脑了好几年,温李氏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孙子是有大造化的了。

红袖是温鹏的忠实拥趸,百分之两百的做到了出嫁从夫,温鹏想要儿子,她便讨厌闺女一心生儿子,温鹏说儿子以后能读书科考光宗耀祖,她便恨不得把最好的都掏给儿子。一个儿子不够,她便多生几个,于是在接下来的六年里,温止多了四个弟弟,温鹏取名为学书、学礼、学勤、学舟。

几乎是隔一年半就多一张嘴,哪怕温鹏再如何拼了命的干活也负担不起这一家人的嚼用。再加上连年灾害,温李氏的积蓄早就用光,学文读书的计划也一推再推,红袖终于做了决定,把温止卖了换钱。

这年头家里穷卖闺女不算什么新鲜事,温止虽然才九岁,但吃得少干得多还听话,也卖了个好价钱。被人牙子带走的时候,温止终于不再沉默了,抱着红袖的腿哭着求她别卖了自己,却被红袖一巴掌扇开,最终被拖着头发离开了陈家村。

人牙子很快就在吉水县里给温止找到了主人家。主人家是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丈夫姓周,人称周秀才。周秀才是吉水县辖下安源镇人,去年考上了廪生,带着妻子宋氏到县城求学。

小两口租了个院子过日子,没成想宋氏跟来不久就有了身孕。宋氏和周秀才夫妻恩爱,和婆婆周郑氏却总是不对盘,自然不愿意回响水镇安胎。周秀才耐不住宋氏软语相求,应了留她在县里,不过他在督学里进学一呆就是一旬,留宋氏一个人在租来的院子里总觉得心中不安,索性找人牙子买个小丫头回来,即可以做些家务,又能陪着宋氏。

宋氏不是个刻薄的人,看温止年纪小小做事利索,不时赏她些吃食,还将自己的旧衣服给温止穿。终于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温止简直把宋氏和周秀才当做自己的再生父母,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尽心又周到的伺候他们。

半年后,宋氏在夜里发动,苦苦挣扎了三个多时辰才生下儿子周明,是温止跑的鞋都掉了才找来稳婆和住在督学里的周秀才,让宋氏有惊无险的挺了过去。宋氏本就把温止当做半个妹妹,经过这事后更是与温止推心置腹,将她看做亲人。

宋氏和周秀才成亲四载终于有了儿子,两人乐的合不拢嘴,正应了那句人逢喜事精神爽,周秀才在科试中考中头名,正式有了角逐科举的资格。

一年后便是大比,周秀才自知火候不到,只当下场试试水,也不知是他心态好还是运气好,居然堪堪吊在榜尾过了关,虽然名次不怎么好看,但也是正经的举人老爷了。

周家算是耕读世家,颇有些田产,宋氏的父亲则是名商人,经营着一家米行,家中殷实富裕。看女婿如此上进,宋父开心不已,大笔一挥包下了周举人进京赶考的往来费用,支持女婿参加春闱。

周举人心中也是火热,踌躇志满的来到京城,然而此时的京城已是群贤毕至,和各方才子相比,周举人无论仪态风度还是学识见闻都算不得出众,立刻就给他发热的头脑浇下一盆凉水。

好在周举人心志坚定,虽然被打击到怀疑人生,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修书一封寄回家中,言明自己基础太差,能中举已经是侥幸,要通过会试太过艰难,这次既然已经报名了,就当是试试水,大家都别报什么希望,等考试完他就往北方游学,去几个大书院蹭课求教。

有了周举人的书信,宋家和周家只能安奈下心情,这次奇迹果然没有发生,周举人落榜了。好在大家都有了心理准备,不怎么难过,唯有宋氏偶尔抱怨丈夫久不归家,儿子都快不认识爹爹了。

周举人这一走就是六年多,宋氏在响水镇里等的望眼欲穿,终于等来了周举人变成周进士,衣锦还乡接她和孩子进京。

周进士是二甲进士出身,排名靠前,相貌端正行文风流,被选中为庶吉士,翰林院中竞争激烈,能进来的都不是傻子,周进士身后没有权贵相助,只能沉下心来研读学问,却意外的进了侍读学士的眼,三年后散馆时将他留馆,当了七品编修。

虽然只是个编修,但能留在翰林院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成了天子近臣,于是周编修的应酬一下子多了起来,有真心拉拢的,当然也有不怀好意的。宋氏和丈夫七年未见,被带到京城后又以三十高龄再次怀胎,艰难剩下次子周晓,还没从一孕傻三年中缓过味来,就被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的巨变吓了一跳,一时间难以适应,别说为周编修做好夫人外交了,她能得体的和周编修同僚的夫人们打好关系不给丢脸就让周编修谢天谢地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