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在古代(30)

作者:妙利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天作之合 随身空间 穿越时空 关键字:主角:温止 ┃ 配角:温鹏,周胤,李皇后 一朝被空间砸中,一个月后面临穿越温止:买买买,什么都要买,种田发家走上人生巅峰 十几年后,宫斗渣渣的温止抱上了皇后的大腿后宫嫔妃:居然讨好皇后娘娘,真是太无耻了 温止:明明想走种田流,为什么会被我拐到后宫流?拿着空间里的知识给自己谋求好处,不知不觉又将风格变成了伪修真流皇帝陛下:好好好,你行你上温止:我一定是穿越了一个假的古代,说好的话里藏刀阴谋陷害呢?点击展开

“小主容禀,据老奴所知,小主们在觐见后一般都初封为采女,住在咸福宫,若是能得陛下宠幸封为小仪,则可以迁居储秀宫中。未承宠的采女们在下次采选前,会封为美人赐住景阳宫,若是五年内仍无帝宠,就只能去皇庄当女官或回乡立女户了。小仪们如能得上天垂青育有龙嗣,自然可以晋位迁宫,而无生养的小仪们在下次采选前亦能得到陛下和皇后娘娘垂怜,晋封婕妤娘娘,由陛下或各位主位娘娘们挑选到自己宫中。”

温止在心中快速盘算:东西六宫中,最北面一排除了住着贵人们的钟粹宫外,景阳宫、储秀宫和咸福宫都是铁打的宫殿流水的小主娘子们。中间一排是永和、承乾、翊坤、长春四宫,只有永和宫和长春宫各住了一主二侧六位娘娘,南边是最靠近乾清宫的,只有永寿宫住着贤妃和两位婕妤,这种布局简直就是强迫症啊有没有。

采选的小主们在静怡轩里要呆上十多天,一来要再次突击学习礼仪和宫规,二来太医院里也要派出太医和老嬷嬷检查小主们是否身体健康和仍是处子,甚至包括身上有无胎记、疤痕,皮肤是否粗糙暗淡也在排查之内。不过能走到这一步的小主们一般都是家中娇养大的,又有采选时的层层选拔,不合格的早就被剔除出去了,只要不是突染恶疾的,都能顺利通过这一关。

这也是大鈅朝的采选和明清时代的选秀制度的不同之处。不仅仅是参选的平民化和自愿原则,而且参选不波及全国,只在两三个大省举行,选拔也多在当地完成,不需要所有人通通涌上京城,节省了大笔费用和人力物力。

这也是朱程理学没有盛行的好处吧,君君臣臣的思想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是“君则敬,臣则忠”,天子没有把自己放在那么高的地位,将全天下当做他的私有物——虽然时间已经走到了明朝中叶,但理念却保留了盛唐和宋初的宽松开明。

能聚到这里的小主们都是十分优秀的,至少在美貌上都是一方翘首,人们常说文人相轻,却不知美人才是最容易相轻的,每天各种撕逼各种明争暗斗。好在并不存在说“把别人踩下去自己就机会更大”的说法,到了这一步的都是未来的采女,能不能得宠靠的是自己的相貌和运气——小主们和采女们是没有资格给皇后娘娘请安的,而后花园偶遇之类的就更不要想:除了皇上和皇后外,所有宫妃想逛御花园都要先打报告,由小太监小宫女们清场后在规定的时间里转一转,而先后顺序自然是品级高的优先,也就是说除非是得到高位妃子们的邀约,否则便是有个美人娘子要来,她们都会被立刻轰走,更不要说遇上皇上了。采女们能见到皇上一般只有三种情况:采选入宫后的觐见礼、皇帝生日的万寿节,以及过年那天的宫宴。而后两个都是夜间宴会,对采女们来说几乎都是白给——夜里光线昏暗,采女美人们又坐在遥远的后排,除非皇上是远视眼,不然哪里看得出美丑来。

对于后宫女子来说,若是皇帝沉迷女色或子嗣不丰反而是幸事,至少他进后宫宠幸妃子的机会多啊,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位却是个有六个儿子的工作狂,所以一般来说,采女们只有觐见礼这一次让皇上注意到的机会。被皇上记住、得了宠幸,哪怕没生下儿女,只要老老实实呆着,总能混个婕妤的品级衣食无忧,若是在觐见礼上被无视,基本上就只有五年后迁入景阳宫,十年后被送出去这一条路了。

温止也没想到居然还有放出宫这一手,一时也是懵逼的,不过随后就盘算好了,如果皇帝没看上她,她完全可以拿着银子买些地立个女户自在逍遥的种田啊!而且十年后也不过二十五六岁,放在原初时代正是嫁人的好年龄,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成个亲也是没问题的。这样一想,她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希望被看上还是被无视了。

温止的气质本就淡然,如今没了得圣宠的紧迫感,显得愈发平静,闲着无聊便当个吃瓜群众看姑娘们撕逼,说实话还真比不上以前看过的那些宫廷大戏里的优雅又狠辣,一步三算计。姑娘们斗嘴基本上都是甲说乙“今天你精神不好是不是在皇宫里怕的不敢睡觉啊”,乙便回怼“我昨晚没睡好不要紧,做个SPA就回来了,反而是你脸上的两颗痘痘恐怕到觐见礼都消不了,简直拉低我们的整体颜值。”

每天练一练行礼,学一学宫规,看一看热闹,温止的小日子过的着实是充实有趣的,却不知她这般表现竟是入了暗中观察的女官的眼。在一个工作狂强迫症皇帝的后宫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不是相貌也不是学识,而是能耐得住寂寞不争不抢不作妖啊。女官将温止的表现报告给主管后宫的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点点头,准备在觐见礼上再观察观察。

皇后却不知道早有人把温止透露给了皇上,只是说的隐晦。庆江府的王知府既然答应了帮温鹏打点,又有夫人吹了不少枕边风,早早的就写了书信给自己京城里的亲哥——现任王家家主,任礼部尚书的王源王大人。王大人虽不明弟弟唱的这是哪出,不过既然弟弟有交代,那就办了便是,于是温止还在庆江府王夫人的别庄中培训的时候,王大人就趁着某次和皇上聊到科举取士时——科举是礼部的事儿——提了一句:“说起来今年正是科试之年,前几日我收到仲培的书信,说他辖下吉水县有一对温姓兄弟,年纪不过十三四岁,却一句夺得头两名,把他高兴的不行。”

王知府,名实,字仲培,王大人给不在中枢的弟弟刷存在感这种事情完全没毛病,正好闲着的皇上便和王大人聊了起来:“这温姓少年莫非是仲培的弟子?倒是年少有为,有仲培当年的风采。”

王大人便答道:“这两人虽不是仲培弟子,却和他有些渊源。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建兴十年南江省的蝗灾?仲培便是那次应对得当受到陛下嘉奖,而应对之法正是这温姓兄弟的父亲。”王大人感慨道:“仲培十分欣赏这人,当年听说这家孩童读书颇有天赋,还送了自己的字帖给他们,如今一转眼,当年的蒙童已经考了童生了。”

之后的话题便赚到了其他事情,皇帝也没在意,时隔两个多月,突然听说皇后注意到一个姓温的参选小主,他多问了一句,立刻就想起来王大人说的这个温家。

不多时就有宫女找来温止的名牌。这种名牌是木制的长条,宽两指,长四指,上头刻有地方送选女子的基本信息,由各省的采选司统一制作。温止的名牌上就刻着两行字,左边一行是“南江省庆江府吉水县响水镇陈家村”,便是籍贯,右边一行“曾,温水根,农;祖,温大田,农;父,温鹏,农;行:嫡长”,这是确认上三代户口和温止的身份了。

一看名牌,可不就对上了?只是不知道温家明明都有弟子进学了,怎么还会把女儿送进宫来,按照皇后的说辞,静怡轩里的女官可是很欣赏这温氏的,这般女子难道不应该好好送嫁或和书香门第联亲?

是的,哪怕他是皇帝,哪怕这里是皇宫,大家的认识中还是觉得入宫当妃嫔是比不上给士人做正头娘子的,所以会参加采选的才多是家中贫寒的农家女、百工女和勾搭不上读书人家又长得好看还颇有青云志的商户女。不过前两者基本上在府一级的筛选中就会被刷下来,因此走到最后的大多数都是教养不错的商家女。

心中存了疑问,于是在几天之后的觐见礼上,无论皇后还是皇上都不免多看了看温止。觐见礼上小主们统一着装宫中发放的礼服,内着粉色交领上襦和妃色妆花纱蟒裙,外穿月牙白摘枝团花对襟大袖褙子,皆是小主们进宫当日量身后按着各自身量做的。觐见礼时,小主们按照士农工商身份依次排列,进殿向皇上和皇后行三跪九叩之礼。

此次入选的十五人中,有士出两人,一个是来自山东省的秀才之女马氏,一个便是和温止同省的郑小姐,之后便是包括温止在内的三位农家女,而工、商女各五。

觐见礼就在静怡轩的正殿中举行,温止排在三人的最右侧。行礼之后,有太监叫起,依次唱名,被叫到的人上前一步再行道福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