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锦绣路(87)
这孩子要是个男儿。
恐怕真的西府陆家就要在这一支光宗耀祖。
可是就是可惜是个女儿身啊。
陆见安告辞回了前院。
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天一亮就把徐蒙山找来了。
徐蒙山就住在陆见安隔壁的屋子!方便照顾陆见安。
自然知道师父一夜未睡。
心下也是奇怪。
昨日一笔生意就赚了足足七八百两银子。
这还是三个月的成果。
要是一年可以想象,两三千两银子那可是要吓死个人。
一般的小丝坊一年到头能赚到几十两银子,那就是掌柜的本事。
要是赚到了一两百两银子,那么这个东家是个大造化的人。
就算是曹家那样的丝坊,起码有二十个缫丝师父加起来,一年也不过五六千两银子。
他们陆家丝坊加起来也不过五个人。
陆见安徐蒙山都在外面跑着多,基本没什么时间缫丝。
小满也刚刚来没几天。
这么算一算。
罗青和魏然居然这么厉害。
要是师父再多收几个徒弟。
他们一年恐怕要上万两银子了。
上万两银子。
徐蒙山都想要哭。
这辈子他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以前在徐家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比起其他人过得日子不错,毕竟很多认识的同年的孩子,过得不如他们家的比比皆是。
穷的一家人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的不是没有。
他们家隔壁的老李家,那不是最小的姑娘卖了,就是因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不卖了丫头,家里就要饿死人了。
他们徐家比起来,其实一年挣得不少,不过是贴补给了三叔风花雪月去了。
要不然徐家吃的好着呢。
可是跟陆家这个日子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他心里不说,可是知道跟着师傅有肉吃。
这才多久啊。
从他跟着师傅开始,就没有受过一天的苦日子。
师傅很厉害。
他现在绝对相信师父是蚕神娘娘的弟子,就师傅研究出来的那个缫丝机器。
她们凤山县就没有。
这东西一个人可以做好几个人的活儿。
简直神了。
怪不得他们出的丝越来越多,比起来他们以前的那种两三个人配合的缫丝来说,这种轻省多了。
这不是蚕神娘娘给得,还能是谁给的啊。
怎么不见别人有啊。
现在徐蒙山相信,信师傅者吃饱饭,信师傅者过好日子。
没看到师傅人多好。
要求他们不能干活儿干到三更半夜。
最晚亥时就必须洗洗睡了。
早上吃了早饭才能干活儿。
谁家的东家和师傅这么好啊。
没看到自己的那三个同门师妹,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干劲儿足着呢。
“师傅,今天要干啥?”
现在陆见安说什么,徐蒙山就绝对贯彻到底,毫无二话。
“一会儿你去一趟老李家,找他们兄弟两个,加上家里的劳力,看看把后院的左右厢房给我收拾出来地笼和火墙,怎么节省地方,怎么来。这活儿赶赶的话,应该两天就能干出来。
还有打听一下村里有做豆腐的没有!”
风马牛不相及的一番话,徐蒙山有些摸不着头脑。
离着真正的入冬还有些日子。
地笼和火墙是什么东西啊?
她们这里一年到头也用不着,她们这里气候炎热,冬日里最难熬的那些日子,有钱人家最多也就是烧两个炭盆。
地笼和火墙这东西听说只有北方下雪的地方才有啊。
想不明白也不问了,徐蒙山起身就往外走。
师傅既然说了,就去做就对了。
陆见安忽的想起来还有徐源。
既然分家了,徐源自然也开始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徐源和冯氏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可是没有大恶。
徐蒙山是个不错的人。
这样的人家还能养出徐蒙山这样的人,自己也不想亏待了他的家人。
反正自己也要把这个法子宣扬出去。
还不如做个人情。
“山子,等等!”
徐蒙山回身又回来了。
“师傅,还有啥事?”
“你爹娘现在在干什么?家里情况如何?”
要是徐源两口子也是懒得,她还真的不想管。
“我爹已经找了县城一家丝坊说好了去当缫丝师傅,一年给一百斤黄米,三十斤糙米,工钱有三两银子,比起来不多,不过谁让我爹手艺不行,我娘和妹妹现下正是要入冬,养蚕种桑都没活儿了,想着给人浆洗衣裳,起码还能贴补家里一些用度。
家里日子最近是艰难一些,不过过了年开了春就好了,到时候娘和妹妹种桑养蚕,也就日子过得去了。”
家里的情况,徐蒙山不是不操心。
可是这个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都一样。
他们家也不是特例。
他到时候拿了月例银子,补给家里就好。
反正饿不着。
“你回去和舅舅舅母商量一下,我准备冬日里也要养蚕,这个法子是蚕神娘娘教的,我也是第一次试试,要是想跟着我做,大抵冬日里能收一茬蚕茧,也比浆洗衣裳强一些。
看看他们想不想跟着干?”
这个法子今年冬天自然是他们一家独有,就算是他说给其他人听,别人也不能信她。
你就是蚕神娘娘的弟子,也不能让人违背自然规律。
可是徐源一家不一样。
他们要是脑子真的好使。
信自己,那么也算自己帮他们一把。
将来让徐源来自己丝坊干活儿也不错。
徐源这个舅舅其实本质上还不坏。
最多是心眼多了一些。
起码当初人家可是想着给自己一个挣钱的机会。
二舅舅,三舅舅可没有那个心思。
就冲这个。
他也愿意伸一把手。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独木不成林。
这就需要人。
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他不会亏待了自己的人。
徐蒙山一听,吓一跳。
冬日里养蚕?
听都没听说过。
吃什么啊?
第112章 弄错了
“师傅,冬日里没法子养蚕,桑树冬日里根本连一片叶子都没有,您这是白白打水漂。”徐蒙山知道该信师傅!可是再信师傅也不能相信蚕不吃东西能长大啊。
这个月多少还买到一些桑窖里存的桑叶。
可是过了这个月,谁家也不可能还有桑叶存的不烂的。
所以,也就没有了。
蚁蚕一长开了就要吃。
冬日里真没有桑叶了。
“我说了有法子养就是有法子养,你自己回去和舅舅说一下,他要是想学着就一起养,要是不相信,也无妨,这个事情不强求。”这机会给了,能不能抓住就全看个人了。
陆见安也没有上赶着给人送钱的道理。
徐蒙山闷头答应一声。
“行!师父那我去办事了!”
陆见安摆摆手。
不大一会儿功夫。
李志林一家子五口劳力都来了。
带了不少工具,还有家伙什。
干活儿自然是他们拿手。
现在地里已经收了秋,什么都没有。
种又不能种什么。
种了也赶不上收就要冻了。
自然也就不种了。
成天猫在家里,兄弟两个正想着是不是要去县城找点零工看看。
起码给过年挣些钱。
家里两个小子眼看着要娶媳妇了。
可是家里穷的叮当响。
自家都吃不饱饭。
拿什么娶媳妇啊。
两个汉子也是着急的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今年跟着东家,人好,他们虽然没种粮食!可是也给了他们丰收年的粮食,算的上是最舒服的一年。
可是东家要是明年还这样,恐怕东家自己都亏钱。
到时候还有他们什么好日子啊。
心里还是不踏实。
为了前途的渺茫。
到时候还真的说不准要卖身给人家,要不然一家子可不好过。
对陆见安他们还真得没有怨言。
大抵是地是人家的,东家想怎么种,那还不是人家说了算啊。
这是大多数佃户都知道的道理。
他们没地,更没有话语权。
活着就是靠着遇到个心善的东家,日子就能过得去。
其他他们也不过是随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