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锦绣路(103)
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陆敏之看这老爹的眼神,忽然后脖颈子凉嗖嗖。
危险啊。
生丝熟丝的生意自然陆凌不会插手,自己不至于连老朋友的饭碗都抢,那就不地道了。
李嬷嬷果然整治了一桌子饭菜,陆见安交代的,不需要什么大鱼大肉,就是一些乡野小菜,人家什么好东西没吃过,鱼翅爆肚的,估计数不胜数,他们还不如拿些新鲜的野味还能吃出一点趣味来。
陆见安,冯望林,陆凌坐了主位,冯梅若和陆敏之都坐在父亲的下首,徐蒙山绝对有眼力见儿,就在师傅背后,负责端茶送水,倒酒上菜。
“冯老板,陆老爷,这个就是豆腐做的菜,一个是口味清淡的清炒豆腐,一个是辣口的麻婆豆腐,你们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陆见安指点其中的两盘菜。
这个菜还真的是他们陆家独门的。
谁让这个时代虽然也有煎炒烹炸,可惜还不算得上顶尖。
很多菜肴还都没有。
尤其是豆腐!本来就不受待见,哪个厨子会在这种粗卑的菜上面花功夫。
陆见安做饭不一定好吃,可是嘴上功夫厉害,加上他们家的李嬷嬷那就是厨子天赋绝对堪称一流。
于是他们家的厨房吃食还真的一般大酒楼都不一定见到。
被陆见安命名陆家私房菜。
李嬷嬷带着李志林的媳妇李嫂子,还真的带出了一个徒弟呢。
这位李嫂子也是心灵手巧,一学就会。
李嬷嬷现在可是清闲多了。
冯望林和陆凌一尝。
两人不由得交口称赞。
“不错!不错,好吃好吃!”
“入口绵软,洁白如玉,看起来真的倒是和蚕丝有些相像,不过吃起来不是,这个豆腐到底是什么东西做的?”他们两个人真的没吃过。
“这个是菽做的。豆腐这个东西,寻常百姓家里都吃,不过想必你们二位是不吃的。”
“菽?”
“这倒是稀奇了。”
“这个豆腐渣可以喂蚕,真是闻所未闻,要不是小陆老板这里告诉,我们可真不知道。”
冯望林吃着豆腐,真得越吃越喜欢。
味道这不错,也不知道家里的厨子为什么不做这个。
“这些也是蚕神娘娘托梦给我的,要不然小子也不知道居然可以用豆腐渣喂蚕。”陆见安的金字招牌出炉了。
“那是,蚕神娘娘的弟子,自然是和一般人不一样的,看来蚕神娘娘对你这个弟子是真的上心。”
冯望林和陆凌不知道到底这个蚕神娘娘的弟子是怎么来的,可是不妨碍他们承认。
人家无论怎么拿到这个名声的,都和他们无关,做生意讲究的是合作。
其他的他们自然不会去管。
“那可要恭喜陆老板。”
冯望林对陆见安是满怀善意的,因为陆见安的出现救了他一命。
陆见安笑道,“哪里,哪里,也是托了蚕神娘娘的庇佑。”
陆凌目光灼灼盯着陆见安,“陆老板,既然是姓陆,你和京都的陆家是什么关系?”
这才是根本,认亲戚啊。
“我们是京都的陆家分出来的,现在算是凤山县陆家了,和京都陆家再无瓜葛。”陆见安不相信陆凌是随随便便问话的。
“哦,真的啊!那我们两家也算是本家,要是论起来!我可是也算你的叔叔辈,要是按辈分的话,你得叫我一声五叔,敏之算是你的八哥呢。”
陆凌笑盈盈的把话撂下,他可是查了族谱的。
要是按照老一辈论!还真的就是这个。
陆见安笑道,“陆老爷,您是京都的什刹海陆家吧!”
别以为陆见安不知道,早八辈子这两家就分家了,不光分家还分宗了。
他们可不是一家子。
“是啊,我们是什刹海的陆家,说起来原本也算是一家人呢。”
陆凌看着陆见安似乎一点都不激动,也没有任何表示得神情,心里一沉,这孩子比自己想象中还要沉稳。
也看得出来人家对宗族可没有什么好感。
第132章 采买
陆见安笑道,“我爹告诉我什刹海的陆家和我们东西府得陆家虽然是出自一个老祖宗,可是早就已经分的十万八千里,而且就算是和京都的陆家有关系,可是我们陆家已经不是京都的陆家了。
我们陆家现在是凤山县的陆家,我爹已经被除族,自己分家另过了。”
陆见安终于明白陆凌是来干什么的。
认亲戚啊。
陆凌含笑不语,终于明白冯望林说的什么意思。
这个陆见安不待见陆家。
人家老祖宗都不待见,更何况你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祖宗啊。
一顿饭下来,陆见安左顾右他,几次陆凌提起的话茬儿,人家就是不接,反正陆见安见识广博,什么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尤其是在丝绸上面居然见解独特,很有见底。
反而是陆凌被吸引的忘了自己想要的初衷。
宾主尽欢。
吃罢饭,冯望林和陆凌他们不好继续留在陆家,货已经提前运走了,几个人被陆见安送上马车。
“几位,在下就在这里提前恭祝几位新春大吉,万事如意,生意兴隆,咱们年后见。”
陆见安看着马车走了。
这才收了笑容回去。
这个什刹海的陆家看样子是调查了他们陆家,想要来个渔翁得利?
不管怎么样,陆见安也没准备被人约束去。
好不容易上面没有祖宗压着,没事给自己找什么不自在。
她可是准备当陆家以后的祖宗呢。
到了后院,大家还在忙。
起码要到明天才能忙完。
陆见安算了一笔账,这又是一千二百两银子入账。
除了开销成本,他们也是净赚七八百两银子呢。
准备过年了。
陆见安和徐氏商量了一下,这个年是他们到了凤山县的第一个年头。
而日子也过得不错。
自然应该好好的过。
陆见安琢磨着明年开春养蚕要加大规模。
十万的干茧可不是她的目标。
这不算什么。
这样的话家里的地方就不够了。
再说了也不能一直让后院成了养蚕的棚子,徐氏和陆雪寒也不能好好的歇息。
准备在就近买一块地,反正他们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主要是陆家靠着山,村民不喜欢靠着山,容易被山里的野物给伤着。
除了陆世安家的那一间屋子,那也离了他们老远呢。
别看说是邻居,实际上,还要走不少路。
村民大多都是种桑养蚕,自然都分散而居,这样是这里的村子的特点。
买块地,再盖出来一座院子。
把养蚕和缫丝都搬到这出院子来。
陆家的正院也就腾下了,以后也能安安静静过日子。
有什么事情都在隔壁院子处理。
还要买几个人。
家里除了干活儿的人,徐氏和陆雪寒也没有伺候的人。
虽说李家的那个小丫头现在伺候着陆雪寒,可是两个都是半大孩子。
陆见安既然要陆家恢复到以前的陆家,那么有能力干什么亏待自己。
给徐氏买两个丫头,给雪寒买两个丫头,再买一个看门的和粗使婆子两个,家里里里外外的洒扫洗衣,劈柴这些粗活儿总要人做啊。
以前家里不富裕,都是李嬷嬷带着徐蒙山还有罗青她们做。
现在既然有钱,徐蒙山他们还有他们的事情,自然要分开。
徐蒙山他们以后就是专门的外院丝坊的,这边却是内院,必须分开。
还有桑田和良田也在要置办上几十亩,开了春就要想办法种春稻,这边可是吃米的地方,一年两季稻子,也不耽误种菽,黄米的话,陆见安就没准备种。
又不好吃,何必浪费那个人力物力。
还有要过年了,这个年要好好的过一下。
准备买一头猪,他们家没养猪,主要是没地方养,家里光是养蚕的地方还不够呢,别说养猪。
鸡鸭猪这些畜生他们家都没养。
除了他们吃,还准备给家里的这些徒弟和李家一家子分分,起码一人要一刀猪肉,她又不是刻薄的主家。
家里还要采买各种年货。
一人做一身衣裳。
陆雪寒现在穿的衣裳,很多都是原来的陆雪见留下的衣裳改的。
这半年吃的好,陆雪寒长得窜了老高一截,徐氏舍不得买布料,都是拿着陆雪见那些衣裳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