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虾日常(305)
不禁感叹:“怡姐比我更合适当堂长啊。”
秦怡莞尔一笑,“瞧你这话说的,我怎么办事还不是遵循你定下的规矩,你这是拐着弯儿夸自己呢。”
“我说的可是真心话,不信我们问问学生,更喜欢谁当堂长。”苏含玉笑道,秦怡肚子里装的全是学问,她肚子里装的都是吃喝,学堂要不是她开的,她肯定当不了堂长。
“不用问我都知道,肯定是你。我管的这一个月,刚好举办年度考核,她们看见我都恨不得绕道走。”秦怡嗔怪道,“你一回来,她们就放假回家了。”
“哈哈,听起来是我占了便宜。”苏含玉乐不可支。
学堂要放两个月假,九月份学生才开学,但八月份要招新生,她们这些先生可没有多少时间闲着。
经过一年学习,去年入学这批学生各个都跟脱胎换骨一样,会读书,会写字,会算术,会画画,也会乐器,会刺绣了,谈吐更是大不一样了,不但其他农家姑娘羡慕,就连镇上的有钱人家都想把女儿送进学堂。
可以预见,八月份招生肯定比去年热闹得多,秦怡都有点担心学堂地方不够用了。
“不用担心,”苏含玉笑道,“周围这些地我都买下了,随时可以扩建,关键是先生,学生多了,你们几个先生就不够用了。”
她已经放出风声,说是女子学堂要找先生,但愿这一次能找到符合学堂办学理念的先生,别跟上次一样,来应聘都是些顽固老头子。
八月份有这么多事情忙,她就没办法陪苏泽浩参加乡试了,乡试同样在州府举行,因为时间一般在八月,故称“秋闱”,考上秀才的人,也就是生员,和监生、荫生、官生、贡生这些走其他途径的人才能参加。
过了乡试就是举人,乡试榜首叫“解元”;乡试的下一轮便是会试,要到京城去考,会试榜首叫“会元”;会试再下一轮,便是殿试,殿试的榜首便是“状元”。
所谓“三元及第”,便是在乡试、会试、殿试都拿了第一名。
苏泽浩虽然在院试拿了榜首,乡试却未必做得到,因为参加乡试的人大都准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都有。
只有考上举人才能当官,谁会甘心当一个秀才呢,不考到白发苍苍,实在没指望了,是没有多少人放弃的。
苏含玉问过苏泽浩,要不要过几年再参加乡试,苏泽浩说书院里给秀才讲的课他都旁听过了,觉得乡试不难,想要试试。她就没说什么。
反正苏秉诚回来了,到时候由他陪儿子去参加乡试好了,估计他会很开心。
处理完学堂的事之后,苏含玉便和苏含香去找苏泽霖,兄妹三个一起回家,刚回到家中,便见苏秉诚如同看见救星一样迎上来。
“小玉,泽霖,你们赶紧做饭吧,我们饿了一整天了。”
苏含玉疑惑道:“家里有米有菜,早上我还买了肉,你们怎么会饿着?”
苏秉诚脸上一黑,分外尴尬,还没开口回答,苏泽浩就告起状来了。
“我们两个都不会做饭,我想煮个粥喝就算了,爹非要逞强,说大哥会做饭他也能做,结果把菜炒糊了,饭也煮焦了,我们中午就吃了几个果子。”
苏含香哈哈大笑,“真笨,你们不会去邻居家蹭顿饭吃吗?”
“我倒是想啊,反正以前也没少在吴婶家吃,可是爹拉不下这个脸,我只好陪他一起挨饿了。”苏泽浩委屈道。
第四百一十二章 罪有应得(一更)
苏含玉下厨做饭,边做边想,家里应该招两个人,一个负责洗衣扫地之类的杂务,一个负责买菜做饭,人要常住家中的话,宅子就要扩建,不然住不下。
吃晚饭时,她还没把想法说出来,苏秉诚便道:“我们到镇上买个大宅子,再买几个下人,你们好好当少爷小姐。”
虽然他觉得女儿做饭的确很好吃,不过柴火这么粗糙,油烟这么大,他不舍得女儿呆在厨房做饭啊。
泽霖是男儿,就更不应该下厨了,有这功夫,不如多读几本书,多长点学问。
苏含玉想了想,搬去镇上也未尝不可,她要忙学堂的事,泽霖要忙酒楼的事,小香要上学堂,小浩要和其他生员交流,住在镇上更方便。
至于小东湖,现在本就雇了人养的,从镇上过去巡视比从下榕村过去远一些罢了,也不是什么问题。
便赞同道:“嗯,我明天去牙行看看。”
“哪里用得着你操心,你爹这么大个人杵在这,难道是当摆设的?”苏秉诚佯装恼怒道,“这点小事交给爹来处理好了。”
“好的,辛苦您了!”苏含玉笑道。
饭后苏秉诚便给方管事传了信,让他留意镇上的宅子,他想买个三四进的大宅子。
方管事没回信,第二天一早跑了过来,问苏秉诚:“老爷,我们就要回京了,您在镇上买宅子做什么?”
他一家大小都在京城,老夫人又把他给了苏秉诚,苏秉诚要是窝在乡下,他岂不是也要跟着他留下来?
这种小地方,连个好点的客栈都没有,街道一眼就能望到头,留在这能有什么前途啊,他必须打消苏秉诚的念头。
“我们没那么快回京,家里太小了,下人没地方住,得换个大点的地方住。”苏秉诚回道。
“可是,八月十五很快就到了!您不赶紧启程,就赶不上过节了,老夫人恐怕会不高兴。”方管事提醒道。
苏秉诚摇了摇头,“小浩八月初要参加秋闱,中秋我们肯定赶不回去。”
方管事愣了愣,“秋闱?大少爷要参加秋闱?”
几个孩子还没回国公府,排行暂时没理清楚,方管事便按二房自个的排行,称苏泽霖大少爷,苏泽浩二少爷,苏含玉大小姐,苏含香二小姐。
“不是大少爷,是二少爷。”苏秉诚纠正道。
“二少爷才……十岁吧?”方管事不确定道,上次搬东西过来苏泽浩不在,如今又还没起床,都没见着。
“是十岁。”苏秉诚骄傲道。
神童啊这是。
十岁就能参加秋闱,不管能不能过,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方管事立即明白,苏秉诚是不可能阻止儿子参加秋闱或者扔下他回京的了。
便退了一步,“老爷,中秋回不去,八月底郡主出嫁应该赶得及吧,老夫人打算趁着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让你们亮一下身份呢,这么好的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嗯,到时尽量赶回去。”苏秉诚应道,心里却犯嘀咕,几个孩子对萧家的权势一点都不向往,愿不愿意回去还两说。
方管事察言观色的功夫一流,从苏秉诚心不在焉的样子就看出来了,他是一点也不急着回京,真不知道这乡下地方有什么好留恋的。
看来得通知老夫人才行。
方管事离开后,苏秉诚便问起苏泽霖,他们和萧家是不是有什么过节,苏泽霖还不知道州府发生的事情,便只把佘家的事情跟他说了。
“那佘家小姐见小玉长得比她好,半路派人泼绿矾油,想毁小玉的容,没有得逞,又跑到镇上,来我们酒楼闹事,威逼利诱酒楼伙计下毒,差点闹出人命。”
“小玉给了她一些警告,她怀恨在心,派人掳走学堂两位先生和小玉,还杀了护卫。要不是谢……大人搜寻及时,她们就要遭遇不测了。”
“真是岂有此理!”苏秉诚火冒三丈,万万没想到自家儿女还经历过这么凶险的事情,而罪魁祸首还是他外祖家的人。
萧老夫人整天在他面前说起佘家,说他们有多无辜,因为一点容易让人上瘾的茶叶就被抄家灭族,还被诬陷叛国,不过是皇帝为了打击萧家找的由头罢了。
他那会尚未恢复记忆,对大楚现状,朝廷纷争一无所知,自然无从判断,因自己是被佘家人找回来的,佘家又是他外祖家,对佘家还挺有好感。
哪里知道自己的儿女差点被佘家人祸害了!
因为别人长得比自己好,就要毁别人容貌,做得出这种事的人,心性可想而知,而佘家放任她如此行事,也足以说明佘家不是什么好人家,他们根本没把别人的性命放在眼里。
他也想起来了,以前自己是有本事把生意做大的,可是海外贸易被佘家垄断,规模稍大一点的商行都会遭到他们打击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