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虾日常(184)
在古代,数学学得好的人都是半个神棍,比如钦天监那帮人,掐指一算,算出某年某月某日有流星雨,不就是用数学研究星象的结果嘛。
苏含玉便鼓励秦少年,“好好学,学好会有大把前途的。”
秦宿忙不迭点头。
考虑到很多学生要参加秋收,苏含玉把开学时间定在中秋之后,彼时,新校舍已经建好,女子学堂便从临时租住的宅院搬了出来。
学堂刚开,算是试验阶段,因而只在圩市宣讲了几次,并未下到各个村去招生,报名的人不算多,六十多个,超过半数是镇上的,只有十几个是村里的。
其中便包括钱大丫。
钱大丫今年十三岁,是白云村人,白云村离镇上比较远,要走两个时辰,要不是学堂可以寄宿,家里肯定不会让她来上学的。
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比一般村民好,但也不算宽裕,娘圩日在镇上卖云吞,爹当泥瓦匠,一年收入不到百两银子。
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比她大三岁,现在县里的药堂当学徒,弟弟才四五岁,家里负担不算大。
让她来女学读书是哥哥的建议,哥哥说自己就是吃了读书少的亏,连本草著作都看不懂,当学徒很吃力。
虽然她是姑娘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女子学堂只限定最低年龄,一年五两银子也不算多,她要是能学会认字算账,以后卖东西都能少吃点亏。
娘原本不同意,说是家里离得这么远,她要照顾弟弟,不能陪她住在镇上,万一出了事都不知道。
但是后来不知从哪打听到办学堂的是为食猫的东家,就同意了,说两年前人家也在食肆摆过摊子,就在她的云吞摊子旁边,这人她是信得过的。
开学这天,钱大丫忐忑不安地跟着爹娘来学堂报道,然而看到学堂第一眼她就喜欢上这里了。
学堂有三进,但和普通宅院不一样,靠着街边的是讲堂,中间是书馆和食堂,后边是宿舍,宿舍后面有个花园。
讲堂和街边当然是有围墙的,但这围墙和一般围墙不一样,是木格子组成的,排列的木头倾斜着,从街边走过的话,并不能看到里面的人,围墙和讲堂的墙之间种了一排翠竹。
讲堂的窗很多,打开之后就能看到竹子,以及格子墙外面影影绰绰的人群,和外面若隔未隔,估计读书声能传到街外面。
讲堂里面摆放着整齐的桌椅,讲台高出地面几公分,背后的墙挂了一大块黑板子,几乎占了整面墙,不知道做什么用的。
书馆里有很多书,也有一些桌椅,书馆右侧便是食堂,可以坐下来吃饭。
因是开学第一天,食堂对家长也开放,钱大丫和爹娘走了半天路过来,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原本想到街上吃碗汤面的,见食堂有得吃,报到之后就先去食堂了。
饭菜是分好的,装在一个大盘子里,有米饭、青菜、韭菜炒蛋、红烧肉,还有一碗汤,每个人只能领一份。
陈氏端着饭菜在餐桌上坐下来,感慨道:“学费真是收得太便宜了,也是顿顿都吃得这么好,五两银子都不够吃的。”
“怎么可能顿顿大鱼大肉,肯定是开学第一天,要做给我们看,才弄得这么好,不然人家开学堂岂不是亏死?”钱兴旺道。
“说得也是。大丫,你以后要是在学堂吃不饱,就到外面买点东西吃,娘给你多留点银子。”陈氏对钱大丫道。
“嗯嗯。”钱大丫吃得头也不抬道,她没想那么远,只是觉得这红烧肉真好吃呀,娘要是也能做这么好吃就好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生宿舍(二更)
吃过午饭之后,一家三口才去看学堂分配的宿舍。
宿舍有一整排,房门上画着钱大丫不认识的符号,但有个慈眉善目的婆子在,见他们过来,上前问道:“你是几号房?”
“三号房四号床位。”钱大丫回道,报到时她记下来的。
婆子便领他们走到左边第三间房,房门是用一整块板子做的,不像家里,再小的门都是两块板子。刚打开门,一家三口就惊呆了。
这房间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空间很小,估计只有十几平,一共摆了四张床,左边两张,右边两张,床很高,床底下有桌子和柜子,桌前有一把椅子。
婆子指着右边靠门口的床对钱大丫道:“这就是四号床,下面的桌子柜子椅子都归你使用。”
然后又指着尽头介绍道:“左边是淋浴间,右边是卫生间。”
钱兴旺有点不满:“这床也太小了,连一床被子都放不下,还那么高,翻身掉下来怎么办?”
婆子笑道:“您放心,枕头被子之类的学堂已经配好了,就摆在上面呢,抬头就能看到了,要是不喜欢用这个,也可以用自己的,反正随便你们。床边有栏杆挡着,掉不下来的。”
“还是太局促了……”钱兴旺还想多说两句,陈氏却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道:“学堂怎么可能跟家里一样呢,人家都安排好了,你闹什么。”
钱兴旺便闭嘴了。
婆子把宿舍的规定一一告诉钱大丫,末了,说她是这里的舍监,就住在一号房,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找她。
陈氏连连点头。婆子便去接待其他人了。
陈氏把带过来的衣物叠好放到柜子里,又把酱菜之类的瓶瓶罐罐放到架子上,钱兴旺则摇了摇床架子,感觉还挺结实,也放下心来。
钱大丫把背着的包袱放到桌子上面后,东摸摸西摸摸,兴奋不已。
然后跑去看淋浴间卫生间,看到卫生间里居然装了蹲便器,惊叫道:“爹快过来看呀,这是不是您说过的东西?”
钱兴旺还当发生了什么事呢,跑过来一看,笑了出来,点头道:“嗯嗯,是这东西,叫蹲便器,爹在县城给人家装过很多。”
县令招募工匠修下水道的时候他就去了,下水道修完之后就接着修卫浴间,最便宜的蹲便器只要一两银子,原本他想给家里也装一个,但是他们村里没有下水道,装了也没用。
没想到大丫宿舍里居然装了。
他看了一遍淋浴间和卫生间,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大丫这么有福气,跟县城人家用上同样的东西了,学堂还挺舍得花钱。”
钱大丫心里美滋滋的,有这么干净的茅厕用,她都不想回家了,家里要蹲粪坑啊。
陈氏和钱兴旺还要赶路回去,就没在宿舍呆多久,叮嘱了一番钱大丫,让她好好听先生的话,圩日要是有空,就到食肆见见娘。
钱大丫不住点头,爹娘一走,就迫不及待地爬上床梯,躺到床榻上,看着屋顶的瓦片嘻嘻笑个不停。
其他三个舍友不久也到了,有两个十岁的,还有一个和钱大丫一样,十三岁,都是村里的。镇上的学生没有住校。
大家很快熟络起来,手拉手去食堂吃晚饭。
晚饭结束后有新生大会,在讲堂召开,钱大丫终于看到了先生的样子,一共有四位先生,全都是女的,有两个看起来十五六岁,一个看起来十八九岁,一个四十多岁。
她不知道哪个是娘说的跟她在食肆卖过吃食的,只感觉年轻的那三个都长得挺好看,也很会说话,她们站在台上一点都不紧张,不像她,上去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差点说不出话来。
苏含玉看着台下六十多双明亮而又清澈的眼睛,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从筹办学堂到现在,她一直很坚定,可这一刻,却又那么一点不确定,进入女子学堂读书对她们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不过,既然已经启动了,那就只能坚定走下去,努力教好她们,帮助她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授课的先生只有秦怡,秦宿,罗娘子。秦怡负责语文和画画,秦宿负责算术和乐器,罗娘子负责刺绣。苏含玉作为堂长,负责处理综合事务。
她把精力放到学堂之后,为食猫的掌柜一职就交给苏泽霖了。苏含香原本跟着秦怡学,如今秦怡当先生,她也就进了学堂,和新招的学生一个班。
在开课之前,他们给这些孩子做了个摸底测试,发现她们的程度都差不多,便没有分班,全都一个班,人数虽然多了点,但她们都挺听话,倒也不难管理。
学堂所在位置不是青阳湖镇的中心位置,平日没多少人到这条街来,但是自从开学后,就热闹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