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穿书]+番外(497)

李谈原本还担心百姓会不太接受,但如今看来是他想的太多了。

此时正值傍晚,将黑未黑之时,朱邪狸一抬手,瞬间满城灯火璀璨。

华灯之下,李谈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朱邪狸,朱邪狸也正在看他,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在衣袖的掩盖下握住了李谈的手,轻声说道:“之前只有弹丸之地,纵是许你江山也是辱没,还好上天待我不薄,给了我这个机会。”

李谈知道他说的是如今有了突厥的地盘,沙陀的国土面积看上去不那么寒酸。

他摇了摇头,头上通天冠的玉竹碰撞放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开口说道:“天下太平,你我并肩,人生二十载,再没有比今天更让我快乐,哪怕小,也是你我心血所系。”

朱邪狸微微昂头说道:“日子还长,以后我总会让你更快乐。”

李谈含笑看着他:“好啊。”

他们两个就这么旁若无人的在城楼上卿卿我我,楼下的百姓则没有火光的电灯吸引了目光。

贺知章带着小孙子慢悠悠的讲解各个花灯的故事,公孙垂被孟知涯拉着四处看有没有出问题的电灯。

袁哲和田神功两个人为了灯谜谜底争得面红耳赤。

静忠王红着脸将自己亲手做的一盏花灯递给了远安公主。

王维坐在船上随着城中河流横穿整个南安,一边赏灯一边作画。

杜甫和李白一起上了城中酒楼的高台,占据了除了皇城城楼之外最高的位置赏月赏花灯。

李白喝了口酒,兴致高昂的提气剑舞了一套自创剑法。

杜甫拿着笔本想写李白,结果一抬头就看到了站在城墙上姿态亲密的朱邪狸和李谈。

他略一思索,提笔一挥而就:

城上双龙王气合,

楼头百雉暮烟红 。

琉璃千灯掩月色,

回首江山万里明 。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完结啦,完结啦,感谢小可爱们一路以来的支持,接下来会更新一些番外,大概就是包括之前阿恬画下的饼吧,小可爱们有什么想看的也可以点,我尽量写一写。

顺便给隔壁打个广告:《我在古代当舔狗[穿书]》九月十号开文,有感兴趣的小可爱来看看呀,指路作者专栏,或者搜索书号:4097842

为了庆祝完结,今天留言有红包,爱你们,么么啾……

读者“莲子”,灌溉营养液 +2

感谢小可爱的营养液=3=

第180章

李俶最近很是头痛, 尤其是当他看到吐蕃赞普第三次发来的希望能加入鸿蒙联合帝国的时候, 头就更痛了。

鸿蒙联合帝国于十年前成立, 当时的沙陀还无法与大唐比拟,然而短短的十年过去,李俶现在最后悔的大概就是当初放李谈去了沙陀。

如今的沙陀不仅版图比大唐大, 制度、经济、人才培养、军事、科技,各方各面都领先于大唐。

而沙陀能有今天, 李谈和他的学宫功不可没。

不过李俶也必须承认, 他做不到朱邪狸那样完全信任李谈,在朱邪狸的字典里似乎从来都不怀疑李谈会谋求他的位置, 对李谈基本是有求必应。

是以,李俶羡慕,却也很冷静的知道, 就算李谈留在大唐,可能也只是压抑他的才华。

也正是因为这样, 当初联合帝国成立的时候, 大唐是主体, 只不过为了顾及李谈的面子,所以没有直接叫唐联合帝国,而是取了另外一个名字。

鸿蒙, 鸿蒙初开,万物初始。

联合帝国的成立象征着大唐和沙陀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李俶对这个名字也挺满意。

当然更多是因为沙陀和大唐两个国家的名字怎么组合都不算好听,唐陀?沙唐?还是鸿蒙吧。

只不过十年之前, 这个帝国只有两个成员,十年之后,这个帝国还只有两个成员。

当年联合帝国成立之后,沙陀跟大唐从经济到科技各方面紧密合作,所以虽然如今最先进的科技并没有在大唐,但大唐也没有被抛下很远,反而也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体系。

两个帝国强强联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周边国家在最初的观望之后,也开始纷纷申请加入联合帝国。

第一个申请的是倭国,然后就被李谈否了,李谈的理由是:此国人多变·态,狼子野心,易养虎为患。

第二个申请的是高句丽,李谈也给否了,他的理由变成了:高句丽人易自大自卑,喜窃取他人成果,人品卑劣。

第三个申请的是渤海国,李谈的否定理由更加干脆:安史之乱时,渤海国作为附属国不仅做壁上观,甚至一度派人潜入中原,意图分一杯羹,此等背信弃义之小人,不可与之为谋。

李俶看着这三连否也没办法,联合帝国第一开始实行的就是投票制,有新的成员申请加入之后,就由现有的成员进行投票,投计票超过半数就可以,反之则否。

而如今帝国一共两个成员,李谈在沙陀的权利与朱邪狸等同,是以他根本不用问朱邪狸都能全权代表沙陀。

当然,李俶不用问都知道,朱邪狸肯定是无条件支持李谈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共两方,其中一方表示了反对,另外一方表示赞同也没用啊,并没有超过半数。

后来这三个国家……就都成了大唐的版图。

嗯,李谈特地跑过来一趟,带来了比大唐先进许多的船,还是战船,然后撺掇着李俶联合出兵,直接占领这三个小国得了。

李俶当时还很奇怪,同意这三个国家加入联合帝国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动兵呢?

结果不一样吗?

李谈当时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打下来的话就是大唐的版图,而他们是大唐子民,一切都要按照大唐的律法来。现在你敢让沙陀按照大唐的律法来吗?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没有主权的区别,当然这年头对于主权的含义都还不是特别了解,是以李谈解释的就比较多一些。

李俶听懂之后,就同意了联合出兵的提议。

然后……李谈就提供了一部分的战舰和海军。

在看到沙陀有水军的时候,李俶是震惊的:“沙陀的水已经多到能打水战的地步了吗?”

那是内陆啊,你搞水军做什么?

李谈当时就给了一句话:“未雨绸缪。”

李俶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他绸缪的是啥,不过,李谈手下的战舰和水军是真的凶猛。

倭国和高句丽基本上都没有反抗的余地。

当然,不提船和兵,就从武器上他们都落后了一节,李谈的士兵手上甚至有拿手铳的,而那两个国家的士兵还在拿着冷兵器。

大唐随行的文武官员第一次感受到了武器先进的重要性,同时再一次决定如果不能彻底赢过沙陀,那就不要跟沙陀为敌,至少在沙陀表现出敌意之前,不要跟沙陀起冲突。

反正在朱邪狸执政期间,他们倒也有信心。

这三个国家被纳入大唐版图之后,李谈自然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好处——进一步降低了沙陀与大唐之间来往的关税。

不得不承认,虽然沙陀现在看上去很富裕,但是论物种丰富和各种天然资源,还是比不上大唐的。

现在他的很多研究原材料都依赖于大唐,然后每次购买这些原材料,交的关税都让他心疼。

虽然现在看起来似乎是他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只是降低关税,短时间内是赔钱。

但是放长远来看的话,还是十分划算的。

因为有这三个小国的前车之鉴,李俶怀疑李谈一直不肯让吐蕃加入是不是也对吐蕃有想法?

只不过吐蕃显然也知道了之前被拒绝的国家的下场,所以伴随着这一次的申请书而来的是陈列在边境的士兵。

李俶好不容易在这十年之内让大唐缓过了一口气,渐渐的将羁縻州的权利收了回来,并且一点点学着沙陀将权利集中。

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他一点也不想跟吐蕃起冲突。

他想了想直接将鸿胪寺卿招过来问道:“沙陀和皇可曾回信?”

沙陀和皇指的就是李谈,之前大概是觉得国力够了,朱邪狸直接登基为帝,并且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他是皇帝,李谈也是皇帝,于是沙陀一时之间出现了两个皇帝。

都是皇帝也要有区分啊,在沙陀内部区分就是对朱邪狸口称陛下,而对李谈口称圣人。

反正李谈坐镇学宫,这些年来为沙陀,为大唐培养了无数学子,并且研究出了许多东西,称一声圣人绝不是夸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