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穿书]+番外(275)

作者:云长歌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系统 甜文 穿书 关键字:主角:李倓,朱邪狸 系统:尊敬的侠士你好,你已经穿越到《霸道反贼爱上我》,因为工作人员失误,您将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代替原本的建宁王李倓进行剧情,直到李倓回归。本文女主为杨玉环,剧情即将开始,请问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李倓:难道不应该是我问需要做什么吗?系统:宿主可以随意发挥,这一段剧情没有任何史书记载。李倓:那……我能干掉安禄山,阻止安史之乱吗?系统:不能,此路线太过艰苦。李倓:苦不苦,想想杜甫睡茅屋;累不累,想想王维铁窗泪。系统:宿主没有任何权利修改历史进程,宿主没点击展开

虽然世家有的时候挺没有节操,乱世之中,一个家族的子弟同时事多个政权的情况都存在,但安禄山不一样,他是胡人。

在民族大是大非之上,世家还是拎得清的。

不过如今王紞这么一问,他也觉得这个理由太突兀,只好笑着说道:“没什么,就是曾听闻王侍郎曾经向往大漠风光,如今你在这里,他若有时间,过来看看,顺便上两堂课也是好的。”

李谈说完就走了,毕竟再继续留下去,他还不知道要胡诌出什么来。

实际上王紞也是迷茫的,他对自家哥哥多少也有些了解,王维这个人喜欢的是山水田园,无边美景,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就是小清新。

这样的人可能向往江南,但是大漠……?

王紞一时之间满脑子问号,不过很快他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毕竟现在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

李谈回到书房之后,提笔给杨贵妃写了一封信,然而写着写着他忽然就有点写不下去了。

李隆基能跑,杨贵妃也能跑,所有的高官侯爵都能离开那里,可是普通人怎么办呢?

更甚至宫人都可能离不开。

因为刚刚叹气王维,李谈忍不住就想到了王维的《凝碧池》,这首诗所写的那个主人公,不就是留在宫中的伶人,结果因为不愿为安禄山取乐而被杀。

李谈叹了口气,心中有些郁郁,同时也给贺知章写了一封信,让老人家尽早过来。

至于琅嬛书院,只要安禄山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应该就不会动那里的学生和书籍。

第二日李谈将信件发出去,正好也收到了杨贵妃的信,然后才知道这一次安禄山所要清的君侧就是他。

李谈满脸问号,他一没结党,二没操控朝政,清的哪门子君侧啊?

然而皇室生活或者说是贵族生活距离老百姓们都太远了,安禄山需要一个理由,所以他就开始宣扬李谈不知与何人学了些方术,便开始在长安炼制丹药,称能起死回生,以此来招摇撞骗。

就连圣人也为他所骗,对他疼爱有加。

然后就是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什么李谈飞扬跋扈啦,什么李谈因与李林甫有仇怨,所以害死李林甫啦。

众人在得知这些的时候,都有些哭笑不得,李白冷哼一声说道:“李林甫死有余辜,更何况从头到尾他生病死亡都与大王无关,倒是大王不计前嫌救了他一次,第二次的时候大王自己也险些遇刺身亡,怎么就害死他了?”

李谈看着所有人都义愤填庸的模样,心说安禄山这次这个脑洞虽然开的大,但不得不说已经开到了点子上。

王紞在一旁不知道他想什么,只是担忧说道:“安禄山如今大肆宣扬这些事,百姓愚昧,怕是要信的,大王的名声……”

李谈倒是不在乎什么名声,反正交给后人评论好了,而且千百年下来,好的能变成坏的,坏的能变成好的。

最经典的大概就是始皇帝焚书坑儒事件,这让始皇帝挨了多久的骂啊。

公孙垂说道:“圣人应该……不会任由大王被如此污蔑吧?”

按照李谈受宠的程度,应该不至于吧?

李谈摆摆手说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更何况安禄山为了证明自己,肯定是要大肆宣扬的。”

杜甫在一旁有些无奈:“大王,您都不着急吗?”

他们听了之后一个个都气得不行,反而是作为主角的李谈看上去十分冷淡,简直让人怀疑被骂的那个是不是他!

李谈笑了笑转头对公孙垂说道:“将捷报露布至京,剩下的就交给流言自己发酵吧。”

毕竟之前安禄山将他形容的一无是处,如今在这一份捷报就是用来打他的脸的——真的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到了凉州连突厥都打跑了?

不要说当地有将领什么的,段秀实来这里之前,凉州年年都会被劫掠两次,一次是入冬之前,一次则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

后来就算段秀实来了也只不过是能保证一年只被劫掠一次而已。

如今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候,李谈在这一份捷报相信能够给朝廷带来信心。

李白等人一看李谈这大概是早就想好了,干脆也不担心什么,反正……担心大概也没用。

正如李谈所想,原本要退走的突厥军队仿佛是有了其他想法,居然只撤走了一部分,留下了大约一万人马左右,而另外一万人马似乎撤了回去。

李谈看着这一万人马,认真思索要不要再去抢一次。

一旁的李白跃跃欲试,他发现跟着李谈出征十分的痛快,那是真的“十步杀一人”,而且还不用担心自身安危。

公孙垂和孟知涯都拼命反对,他们两个简直是怕了李谈了,一方面是担心李谈出去会有危险,另外一方面——建城建水系都是多么大的工程啊,他就这么将事情交给他们两个,甚至连人手都不够,这是开玩笑吗?

最后李谈只能无奈留下来协调一下各方面的工作,当然重中之重就是招人!

他跟公孙垂估算了一下,觉得人才缺口非常大,如今就算是州府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勉强能够运行,再多的人才就没有了。

当然这些还算好的,脑力劳动的人其实还算好找,只要李谈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建城的民工从哪儿来啊?

公孙垂忧心忡忡说道:“凉州人太少了,每年征发徭役都经常没多少人。”

李谈有些诧异:“没人?不应该啊,凉州人在少它也是一个州啊。”

上中下州是以户数来算的,凉州算是下州,但现在大唐人口算是在增长,之前大索貌阅的时候,户部呈上来的数据是现在有近六千万人九百多万户,下州的标准也从不满两万户变成了不满三万户,而如今凉州大约是两万五千户左右,算算人口大概就是十二万左右。

在这个青壮都要服徭役的年代,怎么会征不上来人?

公孙垂说道:“我看了一下以往的资料,发现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自残。”

李谈震惊:“自残?”

公孙垂叹息:“其实不仅仅是凉州,各个州基本上都是如此。”

李谈顿时沉默,按照大唐律法有残疾者是不用服徭役的,但必须是重度残疾才可以,这些人为了逃避徭役自残之后,那就一辈子都是残疾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如今的徭役是属于无偿劳动,而且在官府的高压之下,工作还十分辛苦,自然是没有人愿意的。

如果让李谈来说,服徭役就应该发工资,不发工资人家吃什么啊?只是干活的时候给点口粮,还经常会克扣,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现在大唐的政策就这样,就算李谈掌管一州也不可能将这一州的政策改变。

他想了想决定换个方法,直接说道:“那就不征发徭役了!”

公孙垂茫然地看着他,不征发徭役的话,人从哪里来?

李谈转头就去找孟知涯说道:“你带着唐堂去成立一家匠班,让他当掌柜。”

孟知涯有些意外:“唐堂来?”

李谈点点头,他现在手上能用的人不多,而且按照最近师徒值的入账和出账来看,有点入不敷出的意思,也不敢轻易再抽知交,所以就只能让唐堂顶上。

虽然唐堂年纪不大,但是在这个年代十几岁已经能够顶门立户,他好歹今年已经十三了,而且常年刀口舔血的生涯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再加上满身的煞气应该是能镇住场子的。

当然其实唐堂就是一个名义上的掌柜,实际上这个匠班肯定是操控在李谈和孟知涯手里的。

孟知涯有点不明白李谈是想要做什么,便详细询问了一下。

毕竟匠班的存在是在明朝开始盛行,这年头的匠人基本上都是官府控制,户籍都在匠户,每年做多少事情都是由官府指派的。

李谈就给孟知涯科普了一下后世的建筑公司,不过肯定是用不着那么多东西的,毕竟匠班刚刚成立,想要那么全也不太可能。

大概更类似于后世包工头一类的存在。

孟知涯倒是接受良好,他立刻明白了李谈的意思:“你是想要雇人来建城?”

李谈点点头,孟知涯有些发愁:“雇人那要多大一笔钱啊?”

李谈规划的城池可不小,而且选址也算是东西方的咽喉要道上,严格算起来,其实比凉州府还要适合当贸易中转的城池,那边唯一的缺点就是……水草不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