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48)

作者:竹叶西风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重生 年代文 关键字:主角:李明言李明海 两岁被亲生父母抛弃,十九岁家中顶梁柱相继意外身故,明言孤身一人挑起养家的重担。弟弟们相继成家立业,她也领养了孩子过上自己的生活,终老时回顾一生,她无愧于所有人!唯独…对不起自己,如果再来一次,她一定怎么开心怎么来!————————没想到真地回到了过去! 还是在什么不幸都没有发生的时候?重生就算了,还带回一个金手指,可以买买买卖卖卖的那种。看着比西瓜还大的番茄,比冬瓜还大的西瓜,比猪还大的冬瓜,大家都傻了眼,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点击展开

小蒋脸上的笑意又出现了,仿佛是刚才说的消息不够狠似的,又添了一句:“陈同志这一次出任务,不一定多少年才能回来,如果任务不太顺利的话,可能赶不上给您摔盆添瓦,所以陈同志的家属必须要安排好。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鉴于您只有陈敏同志这一个儿子,现在想到的办法是将您二老搬到李家庄去住,您女儿也好照应。”

陈老头诧异的抬头看了一眼女儿:“她愿意我搬到那儿去?”

陈梅双手交握,“您虽然说指望不上闺女养活,但是如果搬到李家庄,我该伺候你还是伺候你。”

“哼,”陈老头有些尴尬,他还记得以前放过的狠话,“李家庄那里穷山恶水的,我才不去。我还有十亩地,一头牛,还有三间青砖大瓦房,我去那穷疙瘩地儿,连大米都吃不上一顿!”

“你可别说十亩地一头牛了,现在都入社,那是生产队的,不是你的。”陈梅在旁边泼冷水。

陈老头犟着脖子,“那咋不是我的?解放前整个陈家庄,那一大半都是我的,靠着李家庄的柴火山都是咱家的。就说这三间大瓦房,不过是咱家院子的一小半。就现在,这地也是集体的,也是大家的,我要搬到你那儿去,陈家庄的啥都没我的份儿了,我不去。”

陈梅很想说,那您就别去,可看到两位小同志为难的又哀求的眼神,自己的爹就忍着吧。

“我们也考虑了这个问题,马上就跟县里联系,迁社的问题你放心,我们来解决。还有宅基地的问题,都可以一并解决,不会叫李大哥在李家庄难做的。”小蒋笑得特别亲切,仿佛一切尽在掌中。

李明言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由好奇,大舅到底去干嘛了,值得这么兴师动众,不惜一切代价的安置家属。再说老爷的财产,完全可以算是地主成分,居然在土改运动中没有被波及。可惜,那两个小战士守口如瓶,每当大舅忍不住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两个就挤眉弄眼,甚至立刻拉开大舅,警告她说:“这是国家机密,知道了没有好处。”

姥姥和姥爷年纪大了,生产队已经不让他们上工,只能零碎的赚着小工分,年底的时候只能分到人头粮,和那一点工分换来的粮食。

小蒋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姥爷还是不想到闺女那里去,主要是抹不开面子,同样对于自己的身体也非常自信,“我身体结实着哩,自己挣得也够口粮,我不去闺女那儿,叫人家说。”

陈梅给了小蒋一个眼神,意思是你看吧,我就知道,这可不是我不愿意。

小蒋急得团团转,戳着另一个叫小张的,叫小张也说两句。

从始至终小张都没有怎么开口,一开口掷地有声:“陈大爷,现在您的身体硬朗,可不代表一辈子都这样,陈敏同志担心你,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安排。您家的房子,还有地,都可以带到李家庄去,入到李家庄的生产队。当然解放前的百亩地,那是不可能了,你老爷子想带多少,带多少才觉得有排面,咱们都可以商量。”

李明言:………

还能这样的?

陈老头:“那行,我带80亩。我以前喂的牲口,大叫驴,老黄牛,骡子,我也想带。”

小张:…

这老头儿得寸进尺啊。

上辈子两方都不肯让步,陈梅和陈老头父女两个,仿佛谁让一步,谁就向对方低头了似的。陈梅不曾提起让父亲到李家庄去住,陈老头也没有想过去投靠女儿。

现在小张和陈老头热烈的讨论起,到底应该带多少地去陈家庄才有面子,仿佛事情已成定局。

李明言悄悄的拽娘的袖子,“娘,咱队里还是要离得近的地方,才比较方便吧。”她对陈家庄的桑树林垂涎很久了!就在河边,离得近好打理,还是沙土地,不管是种西瓜,还是种油莎果,都很适合。

陈梅也加入了讨论中,最后商定的还是,沿河的三十亩地,再加上耕地间杂的丘陵。

然后也不知道小张和小蒋是怎么办事的,他们两个非常迅速的得到了县里的首肯。现在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队里的土地亩数多少在县里都有登记,这边刚讨论完,小张就把事情办了下来。

陈家庄的生产队长一脸不高兴,任谁丢了30亩地,也不会高兴。他寻思着没有这规矩,谁家嫁闺女,也没有说把地给嫁过去的呀,可是县长出马,叫他立刻签字,他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大的官!!陈家的儿子真是有出息了,不去提携本家的,反倒叫自己家割地赔款。

他一肚子怨气,却不敢说,只因为这陈家向来是特殊的,划成分□□的时候,他就知道,人家五十亩地的都划上大地主,陈老财一百多亩,愣是个下中农。陈家真的出了一个好儿子,上大学,干大事。

李家庄的老队长突然之间被叫去,说自己生产队多了30亩耕地,还有几座柴火山,整个人都是蒙的,这陈家庄的人是得失心疯了?

这条河是东西流向,南北两个坡是个缓坡,李家庄的在南边,自然是背阳的,种啥啥不长,收成低。陈家庄的就不一样了,向阳,春天那桃花开得就比陈家庄的早半个月,李家庄的谁不羡慕?

可是陈家庄根本不拿这些当回事,这地势也奇怪,过了河再往北,越来越平坦,土地也越来越黑,陈家庄有更肥沃的良田,自然不在乎沿河这高低不平的土地了。

他兴奋得双手直搓,别说领导们弄错了吧。管他呢,先领到手再说,反正陈家庄的玉米花生都种上了,不担心费时,费工之后那地还会收回去。

叫他签字,他立刻就签字了。签完字之后,那个在陈梅家见过的小兵亲切对他说:“李队长,这地也不是白给的,陈梅的父亲要搬到李家庄去住,宅基地的事,希望你能批一下。”

批!都批!只要他有能耐盖,批多大就成。

就这样,李振国家一下子批下来三块宅基地,没有过乡亲们的手,直接上头特批的,这叫李家在庄上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

第39章

陈老头一定要扒房子,谁劝都没有用。

“我一砖一砖的盖起来的,扔这儿便宜谁?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大头砖。”

只能由他去,反正人工费也不贵,不过是管几顿饭的事。陈老头的节俭正好省了资金,小蒋将钱给了陈梅:“您辛苦了,是因为您的奉献,陈敏同志才能安心的在前方为国家效劳。以后每月都有补助寄来,是国家特拨的款项。还有陈敏同志,陈敏同志?”

陈大舅装聋失败,转过身来:“我每个月也会寄,五块,十块……”

终究抵挡不住小蒋那有些鄙夷的神色:“每月15块回来,好好照顾咱爹,咱爹手里有私房钱,他就是舍不得花,每个月给你,你买点好的给爹补补身体。”

看着大哥这肉疼的模样,饶是陈梅看多了,也嫌弃的慌:“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嫂子月工资多少?”

“180,她的是七十五。”

“那就寄18吧,每个月寄工资的1/10,以后涨工资了也这么算,行不行?”

都这么说了,小蒋还有小张都在看着呢,哪有不行的,陈敏一狠心:“行。”

十分之一,真的不多,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管,说是工资,其实只有少部分花在孩子身上,少部分寄给爹娘。

小张赞同道:“行,那就这样安排,我会帮你向组织上申请,自动寄到这个地址。”

中午,陈老头又把他的招牌菜“看盘儿”拿出来招待,所谓看盘儿,就是肉块儿小小的,味儿咸的吓死人,一顿饭下去,那盘子里的菜少不了多少。

一顿没滋拉味的饭下肚,大家都怀念昨晚吃的骨头汤面和猪蹄。

而此时的李家,李振国煮了一大锅米饭,拌着着昨晚剩下的猪蹄,还有猪蹄下沉淀的一层浓浓的酱汁,米饭红红的,油油的,美味极了。四个男人或者男孩把一锅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也很怀念啃猪蹄的感觉,不过没有猪蹄,汤汁拌饭也很好吃。

……

老陈的事情告一段落,陈大舅与家人相聚了两天,就不得不离开。

临行前小张和小蒋嘱咐陈梅,关于陈家二老的事情,只要有什么麻烦,都可以找县长解决。

在李家又住了一晚,几人才告辞启程赶往火车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