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大户贵夫妻+番外(172)
穆幼薇不可置信的转过头,正好对上穆荇青黑的脸色。看见兄长眼中的狠厉,她才终于从愤怒中抽回理智,立刻手脚冰凉的噗通一声跪下,不敢再言语。这位哥哥是个怎样的人物,她哪里会不清楚?如今没了父皇的庇佑,她哪里还有任性张扬的资本?
灵堂上再次恢复了平静,无论君臣都跟着司礼监内侍的声音或哭或默。而三位相爷躲在偏殿,正咬着笔杆子给老圣人写“遗召”,定谥号。
这本不是个难事,坏就坏在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穆荇对自己亲爹是怨恨多过孺慕的。可一代帝王,尤其是开国皇帝,总不能被贬低太过。三个老家伙想的脑子疼,陈侍中不知怎的嘴快:“要不让安侯来参详参详?”
他说完就想抽自己一巴掌,沈安侯刚把狄隽给坑进了天牢,他当着狄彦的面说这话简直就是打脸。李正牧毫不掩饰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反而是狄彦沉吟了一下,居然答应了:“叫他进来吧。”
“那……真叫?”陈平试探的问,想从狄彦脸上看出些端倪。
狄彦依旧是带着伤心的白板脸:“不然呢。”看着两位同僚不解的眼神,他苦笑:“咱们能说太上的好话吗?可咱们能说坏话吗?”
是了,他们都不能,沈安侯却可以。而且只要沈安侯没傻到家,他就会将太上圣人的一生功过实事求是的评述,穆荇也绝对不会将这样的遗诏给打回来。
果然穆荇听到他们的请求,虽然皱了皱眉,还是同意了。沈安侯还没把身下一小块儿地方跪热,就被叫进了偏殿,听了三位相爷的话直道不行:“我人微言轻,可但不得此重任。”
“圣人都同意了,侯爷还要抗旨不成?”狄彦瞪他一眼,将笔往他手里一塞:“赶紧写来。”
“是真不行。”沈安侯将笔放下,认真道:“若是别的什么,几位大人开口,我必不敢推辞。可这东西是有规制的,一个不好我小命不保。”他眼睛一转有了法子:“都是套词,咱们不如一条条理顺了,一块儿写呗。”
所谓套词,便是用以往诏书中常用词汇来表达意思。沈安侯掰着手指算:“太上圣人开创大燮基业,文治武功平定天下,这一点肯定是要写的。”
狄彦听着点头,李正牧飞快念出一句骈文,陈平执笔。沈安侯便接着道:“如今太上圣人故去,圣人并各位皇子感念他生养之恩,悲恸欲绝,也是得写的。”
这个更是应有之意,相爷们琢磨了一下,很快挥笔写就。
“虽然太上走的快,没有给圣人留下只言片语,可他辅佐圣人在位十多年,对圣人必然是满意的,也期望圣人和身后子孙能做的更好,大燮长治久安。”沈安侯摊手:“字数够了不?够了就这样吧。”
三位相爷一头黑线,前两段还算靠谱,最后一条纯属瞎编。沈大老爷毫不负责:“太上还想宫变拉圣人下来呢,咱们能写进去吗?”他指了指草稿:“这是给天下人看的,给后世子孙看的,皇家内里再凶残,拿出来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真是什么话都敢说,陈平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耳朵。沈安侯拍拍手往外走:“都写这么明白了,后头就更简单,庙号自然是高祖,谥号就武皇帝如何?”
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穆青森是前朝大将军,靠着军功和兵力夺了天下,到被逼退位之前还在征战四方,当个武皇帝确实没话说。
搅得三位相爷头痛的问题就这样被沈安侯轻松解决,等“遗诏”宣布出来,穆荇的眉头也松了一松,恭敬的率领百官给先帝磕了头领了旨,风平浪静的上了谥号,没给大伙儿什么难堪。
经过这一遭,狄彦他们也在心里将沈安侯的地位又提了提,回家便耳提面命的告诫自家子孙,这般文武全才精通庶务的圣人心腹,日后只可拉拢,绝不可与之为敌。
第141章 朝会
先帝热孝三个月,理论上讲全大燮的百姓都跑不脱。不过御史主要盯梢在京的朝中大员, 是以各府上都紧了紧皮子, 什么饮宴奏乐百戏统统扯下来,白布帷幔将所有光鲜色彩遮了个干净。
沈府自然是不会在这时候犯错的,虽然打了先帝的脸, 却不能无视规矩。也有穆青玉和狄家交好的言官试着揪沈家的小辫子, 可惜如今沈府没了二房这个bug, 林菁严防死守紧闭门户, 根本没给人捞到把柄的机会。
反而是穆荇借着国孝的档口发作了一批人。首当其冲的便是狄隽,虽然他拉拢先帝的暗卫,本意是增加自身筹码让圣人可以重用他,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穆荇的不忠。要不是沾着亲表哥的光环,又有狄彦在朝中站得稳,只怕这回他不死也得脱层皮。如今虽然被放了出来,可仍然是“戴罪之身”,虽然贵阳侯的爵位还在身上, 可祠部侍郎的官职已经被撸了下来。
收拾完狄家, 接着就是萧家。看在穆青玉的辈分上,穆荇到底没对这位姑母动手, 可南阳郡公却被降成了南阳侯。老子爵位降了,儿子孙子都得跟着降,原本靠着穆青玉才有的爵位加封全被削了个干净,成了京中的一大笑柄。
另有一个跟着倒霉的人便是吴王穆芸。他在宣州偏安一隅,可老爹死了总不能不来哭灵吧。这一来就回不去了, 被圣人找了个院子丢进去圈着,和许昌王一块儿作伴去。
他这还真是无妄之灾,盖因圣人不知怎么查到他与萧家暗通款曲,明面上互不来往,其实唯一的子嗣便是萧家女所出。虽然也有探子回报,这只是萧家设局,吴王其实是被陷害的,可当皇帝的,不就是防爹防子防兄弟么?如今老爹死了,儿子还没能耐闹事儿,再把这个弟弟给收拾妥当,穆荇才能彻底安心。
自家人是警告性的惩罚,虽然没脸,但不伤筋不动骨。可对于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说话了。这次被暴露出来的先帝心腹有一个算一个,贬官的贬官,抓捕的抓捕,一时间京中人心惶惶。
眼见着正月快要过完一半,却没人脸上敢带出一份笑影儿。在这种氛围中,沈家的“得意”就变得越发惹眼。
沈安侯看着嚣张,其实心里一直警惕,连和楚怀的往来都渐渐减少。他知道穆荇希望他做个孤臣,甚至希望他被全朝堂敌对——这样圣人才是他唯一的依靠,他也只能做个忠臣良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安侯自然是不愿的,是以这些年他虽然在穆荇面前慢慢服软,可该有的骄傲坚持也并未隐藏。只是随着穆荇身上的束缚和枷锁越来越少,对朝堂的掌控也越来越强,他不知道这位小心眼的圣人还能“大度容忍”多久,而这世间够不够他彻底抽身而出。
随着这波清洗,朝堂少了一些人,又多了一些人。正月十五第一次朝会,沈安侯起了个大早赶着卯时入朝站班。
他到的时间不算早,不过穆荇还没来,官员们或低头垂眸养精神,或三三两两的说些小话。沈安侯闲得无聊,身边又没个能打嘴炮消磨时间的,便从前头开始打量起这些掌握了整个大燮朝命运和动向的人,一个个的还都是熟面孔。
最前头的台阶上,五个老头半老头是有椅子坐着的。左边王司徒范司空,右边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这是正一品和正二品的大佬。不过显见着三位相爷虽然官职低了点,地位却高出一截来,而王范两位都是壁花,少有发言的时候。
台阶往下,从二品的上将军和御使大夫打头站两边,身后跟着正三品的五曹尚书、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外搭尚书左右仆射和京兆尹。再往后便是从三品,也就是沈安侯这一波,都是九寺五监的最高长官——孔奕最年长,站第一,秦江的亲爹秦谦就在沈大老爷的前头。
四品五品就得站殿外了,而五品以下的官员,除了每年正旦、冬至和万寿节的大朝,没有特殊召见是根本不会出现在朝会上的。便是这般齐整的朝会,每月也只有初五、十五和二十五召开,其余时间圣人处理国事也没必要把这么多人都叫来,只相爷们点上相关负责人,关门开个小会就行。
若真和电影电视里头那般,每天都得起大早赶着上朝,别说圣人受得了受不了,沈安侯是一定会撂挑子不干的。他还在心中打定主意,回头和穆荇商量商量,以后的朝会能逃就逃,大早上天气冷,别给自己冻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