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妃洗白指南(穿书)(188)
【是】、【否】、【下次再说】
如果自己选择是,就会直接消失吗?还是会换原主回来?袁萝忍不住怀疑,想象了一下大活人凭空消失的场面,堪比恐怖片了。
本以为那个冷冰冰的系统不会回答,没想到竟然回答了。
【原主已经死亡,不会回归。如果选择立刻返回,贵妃将在七天内暴病身亡,自然离开。】如果选择否呢?
【就是放弃回归机会,选择留在这个世界。】那下次再说呢。
【本系统秉持人性化管理,下次再说界面将暂时休眠,一年后再提醒。】袁萝松了一口气,毫不犹豫,选择了最鸵鸟的那个选项,【下次再说】系统界面立刻消失不见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也许她失神的时间略久,顾弈察觉到了,低头看她,目光带着询问。
袁萝无法解释,只露出笑容,拽住他的衣领将人拉近。
唇瓣相触,温热湿润的感觉传来。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袁萝心里头冒出了昏君一样念头,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吧,先享受现在的甜蜜时光……
***
御驾回归之后,文武百官也相继到位,朝政迅速步入正轨。
一切井井有条开展起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一场兵燹之后的封赏了。
如同百姓之前所热议和预料的,这一战最杰出的两位少年将军,背负力挽狂澜之功,双双封王。顾弈封为燕王,而蔡云衡受封惠王。
少年王爵,这等显赫,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少见的,一时间两人的声势更加煊赫。
不过对这份荣宠,两人都坚定地上表请辞了,在三次请辞之后,朝廷将其改封为国公,以两人的出身年龄来说,也是足够显赫了。
“武将功重难赏,向来是朝廷的忌讳,这两人又如此年轻,将来十几年后,娘娘不担心他们拥兵自重。”韦丞相摸着胡子,笑眯眯开口道。
袁萝正跟他走在乾清殿后的小花园里,两人商议了城墙修补的方案,话题一拐,到了这一战的封赏上。
除了顾弈和蔡云衡,苗子方、韦曦、左冰凡、陆秉忠等众多武将还有文臣都按照功劳,各有封赏。不仅爵位,田园宅邸也不少。幸而国库经过蔡云衡对南方门阀的扫荡,大为充盈,而顾弈又从北戎的国库里带回了巨量的资源。
北戎这几十年里势大,南征北讨,皇城里积攒着海量的财富,如今都便宜了他们天裕。
袁萝计算过数量,几乎乐开了花,将来至少二十年内,不用为朝廷的花销犯愁了。
“其实今次将两位少将军封侯也可。”韦丞相说着。
“王爵也罢,公爵也罢,都只是一时。”袁萝笑道,“在未来几年,本宫准备改革爵位授予制度,由世袭罔替变为降级承爵。”
勋贵世家之所以能不断做大,就是因为有保底的老本——爵位,还有依附在爵位上的勋田祖宅等财产,这些财产都是不能买卖的,足以让他们不断壮大。
袁萝对未来的规划,准备将爵位仿效宋朝,更类似于一种名誉制度,对朝政贡献大的,自然能得显赫的爵位。而爵位不世袭,后代只可能恩荫。
不过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暂时降级承爵也是个过度的办法。同时如果有显赫的功劳,可以延长和提升爵位。如果有罪责,就降级夺爵。
韦丞相听着,也只能苦笑了,这是逼着勋贵人家好好教养子弟,不过他们韦氏本就看重子弟教养,不是那些坐享太平的勋贵世家可比。这几年可得抽出功夫来,好好修订一下自家的家训族规了。
对这一战的封赏结束之后,就是另外几件大事了。
御驾带着俘虏来的北戎小皇帝和太后,到太庙献俘祭祀。
献俘的路上,围观的百姓几乎将十几里长的道路围堵地水泄不通。袁萝毫不怀疑,幸而路长,否则肯定会出现踩踏事故。人人争先恐后,想要见识一下这蛮族帝王是什么模样。
看到那小皇帝普通中略带清秀的容貌,很多人大失所望,这传说中有神魔庇佑的北戎康氏,似乎也没有那么神奇。
之后小皇帝被册封为承王,太后自然是王太后,在京城赏赐了宅邸,连同一众被俘虏来的北戎勋贵一起,各自安置居住。
再接下来就是对北戎这片新征服的土地的官吏安置了,这可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辛苦活儿,那地方民风彪悍,部族复杂,而且根本不服管教。众多官员宁愿选择南疆那种荒僻多病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北戎。
这一天,从祈天坛回来,袁萝漫步在后花园中。
走着走着,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程巍:“他在哪里?我见一见。”
程巍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娘娘说的是……”
“你知道本宫说的是谁,立刻带我过去。”袁萝丝毫不给他犹豫的机会,厉声道。
程巍耷拉下脑袋,跪地道:“娘娘恕罪。”
之前公开处斩连延秋等叛国投敌的奸细,袁萝并没有下特殊的命令,但是她知道,程巍和蔡云衡这几个家伙肯定会从中捣鬼,将那人保护下来。
程巍那时候小心翼翼了好几天,见袁萝没有询问,还以为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件事情放过去了呢。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提起来。
程巍只好备好马车,带着锦麟司的人,侍奉袁萝出了宫。
一路走到城东的庄子上。
进了朴素的结着梅花的庭院中,就看到了那个久违的身影。
连延秋正站在树下,遥望着梅花出神,听到后面的脚步声,转过身来,望着袁萝,展颜一笑。
“娘娘来了。”
如同招呼故友一般,熟稔自然。
第124章 戍边
连延秋领着袁萝,进了凉亭。程巍乖乖退到门外守候着。
连延秋摆开茶盏, 开始烹茶, 一边随意地笑道:“娘娘肯饶了臣的性命, 还以为不愿再见了。”
“不是本宫饶你性命, 是他们几个要饶你性命。”袁萝淡然道。
尤其是蔡云衡。比起程巍整日里旁敲侧击的给连延秋求情, 蔡云衡在返回京城之后,几乎没有提到过他,更别说求情了。
但是袁萝却知道, 那是因为这小子心里头早就下定了决心, 所以根本不必宣之于口。
她若是要处死连延秋, 程巍也许无法反抗,但蔡云衡是一定会保下他的, 明面上顺从,私底下偷偷替换什么的,绝对干得出来。
这样也好, 让他一死了结所有,还真是便宜他了。想起自己这些天忙得冒火的状态,更加下定决心。
袁萝在凉亭中坐定, 施施然开了口:“昨日蔡云衡上表, 请求北上戍边。”
连延秋烹茶的手微微一顿, 叹道:“也在预料之中。”
这个北上戍边, 可不是往昔的那种戍守北疆, 屯兵天阁关。而是北上到北戎的境内。
顾弈虽然灭了皇城,但北戎是部落制度, 不仅有种种大小不一的部族,连康氏的皇族子弟,成年之后也各有分封。
在小皇帝请降之后,有一些部族跟着上了降表,但还有另一些,占据东部或者西北之地,公然册立皇庭,表示要继承北戎国祚,不与这些软骨头的投降派同流合污。
再加上那些明面上跟着上了降表的部族,也未必都是心甘情愿,很多只是迫于兵威,暂时屈服,转头等驻扎的兵马走了,随时给你反戈一击。
想要真正将那片比天裕更加辽阔的土地平定下来,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通过刀剑,更要通过长远的手段来实现。
这也是她肯饶恕连延秋一命的原因,这件大事,足以让人耗费一辈子的时光来完成。甚至中间说不定就折损在这片陌生遥远的土地上了。
朝中人人对这活儿都避之唯恐不及,比之前去天阁关布防还要抗拒。毕竟天阁关只要驻守好一关之地就行了,而且对抗外敌,还能立下显赫的军功。而扫荡那些分布各方的部族却是费力不讨好的麻烦,没有多少功劳。同时执掌北朔境内要考虑各种事端,复杂无比。
对北上主持大局的人选,袁萝一直头疼着。
蔡云衡自请北上,算是解决了领头的大麻烦,但他毕竟年轻,地方政务不是那么娴熟,于是就想到了这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