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番外(18)
童秀就笑眯眯地又称了半斤。
生意靠带,第一个开了张,剩下的就容易了。
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吃上瓜子了,其他的家长能真忍住孩子哭闹的也不多,陆陆续续的都过来称了不少瓜子。
一下子功夫,又卖出去了六七斤。
秦东方一直忙着抓瓜子,上称,包装,看着这热火的生意,心里别提多热火了。
这都是钱啊。
几人抓着瓜子的时候,第一列火车的轰鸣声远远地靠近了。
所有的摊贩都警醒了起来,忙整理着东西,有的是派出了人跟着火车跑,在火车窗边叫卖,有的是将包子馒头都露了出来。
秦东方也背了个布包,装了十几个半斤的纸袋子,沿着火车叫卖起来。
童秀继续守着摊子,招呼下车的乘客。
这会儿下车的,有的是到站了。有的是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坐僵了,下来散散的,顺便买点东西吃,补充点gān粮的。
几乎所有的摊贩面前都热闹起来。
但最热闹的还是童秀面前。她长得太漂亮了。那相貌就是个八十瓦的大灯泡,闪闪发亮。不少乘客隔着个车窗就瞧见了。
好多人一下车直奔她而来了。
来人都是客,童秀嘴甜又会推销,什么婶子,大姐,哥哥,叔叔,爷爷奶奶地叫了一通,把人都哄得眉开眼笑,手底下也大方的很。
金华县是个小站,但几趟车下来,童秀手里头的瓜子就都卖了个gāngān净净。
这时候天才刚过中午呢。
秦东方的瓜子卖的没童秀快,不过瓜子香,销量也还不错。
他忙完了最后一笔生意,望着呜呜呜开远了的火车,坐着抖了抖已经空了的瓜子袋子,眼睛都直了:“秀娃子,这瓜子生意还真有的做啊。”
生瓜子成本也就两毛一,算上香料也就两毛三,两毛四成本,卖出去是六毛五,这中间毛利就是四毛多。这一天下来卖了五十斤,净利润就是20块。
二十块!
这还只是一上午的收入。
他当年穷的吃不上饭,也是做过生意的,但也没一天赚过这么多钱。
第二十三章 这是捡到金元宝了!
他想起当年带他做入行的那个老大哥的话,这生意赚不赚钱,重点不是看做的是什么生意,要看做生意的是什么人。
聪明人倒腾个针线都能发财。
蠢人给他金银都拿不住。
他望了眼自家侄女童秀。
她正边扫着摊子旁边的地,顺便把周围几个摊子都给打扫了一遍,嘴甜地和旁边几个摊子的大爷大娘们说话呢。
明明是今天早晨才认识的,那些大爷大娘们待她就跟亲闺女似的亲热,说着笑着直乐呵。
他这侄女就是天生会做生意的。
他们秦家这是捡回来了一尊金佛啊。
童家要知道了童秀这本事,将来估计得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想起来心情就畅快了几分。
童秀睦邻友好回来,点了点今天的钱,朝秦东方道:“舅,这摊子还有半天呢,空着太可惜了。咱们去县里弄点东西过来卖吧。”
今天第一天,要试试市场反响,童秀就只拿了50斤瓜子试个水。没想到,瓜子的销量太好了,一上午就卖空了。
这摊位摆着就是要钱的,不卖东西太亏了。
秦东方一口就答应了:“行,童秀你说卖啥吧。”
做生意的事,听自家这侄女的话准没错。
童秀扫了眼所有摊位的东西,琢磨了一会儿。
她把目光盯在了西瓜和冰棍上了。
这是她上午观察出来的东西。
带空调的火车是04年之后铁路系统改建才大幅普及的。这年头的绿皮火车都没空调,人一多之后又闷又热,在这大夏天就是个铁皮的大蒸笼。
她可瞧见了,不少乘客下车时都闷得头上冒汗,背上都湿了。
这里的几个摊贩,卖馒头豆浆包子盒饭的多,卖香蕉苹果的也有,但卖西瓜哈密瓜和冰棍之类的真不多。
冰棍今天来不及了。
倒是西瓜可以试试。
她朝秦东方展颜一笑:“舅,热了这么久,想吃西瓜吗?”
秦东方愣了一秒,也反应了过来,一拍大.腿:“对啊,这么热的天,卖点西瓜,肯定有人愿意买的。”
两人一拍即合,说gān就gān。
她和秦东方昨天来卖瓜子的时候,就把金华县附近的几个批发市场都摸清楚了。这会儿,他俩直奔最近的一个瓜果市场,一口气批了二十个大西瓜和一些香瓜哈密瓜。
西瓜个顶个地的大,八.九斤一个,都是红壤汁甜的好西瓜。
这年头西瓜还便宜,零售价两毛,批发八分一斤。
童秀和秦东方花了十块多的西瓜,和五六块钱的香瓜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