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记的应该是他的秘库。”抬头吩咐卫队长,“记下来。”
“是。”
能到他身边当差的,都是识文断字的。侍卫飞快地取了纸笔过来,卫队长听他说一句就记一句。
明微撑着下巴,兴致勃勃地看。
一边看,一边寻找其中的规律。
听了一会儿,她忽然开口:“这说的应该是第三十四页吧?”
杨殊怔了下,仔细再看一遍密文,翻到三十四页,果然……
他狐疑地看着她:“你也懂密文?”
明微回视:“刚才你教的呀!”
大眼瞪小眼。
“滚滚滚!”杨殊没好气,“你这种女人生来干什么的?叫男人都不用活是不是?”
难得见他露出如此真实的情绪,明微哈哈一笑,不去打扰他了,低头继续翻看起其他东西来。
数不清的产业,或许藏有兵甲物资的秘库,还有众多官员的把柄,遍及朝中文武……
柳阳郡王的谋反,还像回事。当初如果没有及时端掉,还真是个大隐患。
相比起来,祈东郡王的谋反简直就是过家家。
一个假死的明三就是他的智囊,身边那位清客伍先生便是左右手,再加上东宁一些官员,宝灵寺的地下粮仓……
就这些,离谋反成功可远着呢!
真是奇怪,明三那样的人,难道看不出这点?投靠柳阳郡王还有说头,投靠祈东郡王简直是逗乐。
他鼓动祈东郡王造反,难道不想成功?
不想……成功?
明微忽然想到什么。
她拿出那枚阴沉木的平安符,翻过来,看到背面画着简陋的星图。
“鬼金羊……”她喃喃道。
杨殊的解读已经告一段落,听得声音,随口反问一句:“什么?”
明微将那块平安符递过去:“你看。”
杨殊的学识不包括这方面,只得问她:“有问题?”
“这是鬼宿,”明微道,“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方第二宿,也就是鬼金羊。”
杨殊模模糊糊意识到什么,但还不是很明确:“你的意思是……”
“记得那个来救明三的玄士,叫他什么吗?”
“老鬼!”
明微点点头:“我先前还以为,只是一个称呼罢了,现在想想,或许是个特定的称谓。”
鬼金羊,老鬼。
明微想起前世,他们师徒三人被追杀时,曾经听到过两个人对话。
他们互相称呼对方,斗木獬,壁水貐。
同是二十八星宿。
她的手有点发抖。
前世,师徒三人一直弄不懂,那些人为何要追杀他们。
现在,她来到了七十年前,难道会揭开这一切的真相吗?
没等她再说什么,有侍卫急步而来:“公子!大事不妙,东宁驻军围衙,蒋大人正与他们对峙!”
第120章 圣谕
衙门口,蒋文峰的声音在回荡:“令祖建安侯,昔年征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在南征之时,功亏一篑,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袁将军,你以令祖为傲,为何今日却为人所驱,行此令人不齿之事!”
听他喝骂,袁坤手下按捺不住,便要出阵,结果却被袁坤挡下。
“大人如此夸奖先祖,袁坤深感荣幸。既如此,末将想问大人一个问题。”他的声音凝着寒霜,森然问,“先祖既有如此功绩,为何他却一点情面不留,叫我满门缟素?!”
袁坤话里的他,指的是先帝。
十九年前那桩惨事,牵涉进去的,不止太子与二王,还有许许多多功臣良将。
建安侯袁啸战死,其爵位传给了长子。
新任建安侯与晋王关系甚厚,便也搅了进去。
案发,晋王自尽,太祖大怒。
袁家获罪夺爵,涉案者伏诛。
自此,袁家一蹶不振。
袁坤这样的将门之后,本身颇有实力,又是三十来岁这样当打之年,只能窝在东宁当个千总。
蒋文峰轻笑:“将军深夜围衙,便是因为心中这点不平?那我问你,当年袁家所行之事,是否有罪?”
袁坤一顿。
“既然有罪,为何不能问责?”
袁坤眯起眼睛,看着他。
蒋文峰毫不回避,问出下一个问题:“先帝感念建安侯功绩,只杀有罪之人,不及妻女后辈,难道不是恩情?”
袁坤闭口不答。
蒋文峰轻轻吐出含着的那口气,最后一击:“所以,将军今日是为私怨而弃公义,敢问,将军可有面目去见令祖?”
“……”
“大人。”袁坤的心腹压低声音,在旁提醒,“别忘了吴大人……”
“够了!”袁坤喝止。一个时辰之前,他还有退路。现在,屠大虎已经身死,杀了上官的罪名已经落在他的身上,还有什么退路?
这样一想,袁坤目光一厉,再不与蒋文峰争辩,扬起手来:“什么私怨还是公义?你们这群冒充钦差的贼子,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放厥词?小子们,将他拿下!”
袁坤是个有实力的,在军中极有威望,他这一喝,手下军士当即大声应道:“是!”
弓弩当即架上,刀枪举起。
这边眼见不妙,盾卫立刻上前,将蒋文峰团团护住。
“大人!”焦志压低声音,“袁坤已经无路可走了,必然奋死一搏。您已经拖了这么久的时间,下面就交给我们吧。末将带来的都是黎川军精锐,人数虽少,但不一定比他弱!”
蒋文峰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他也知道,仅凭几句让对方退去,根本不可能。
怪只怪,吴宽那个狡诈的,逼得袁坤先杀上官,现下明知眼前是条死路,也只能继续往前走。
袁坤扬起的手即将落下,却听马蹄声急急,由远及近。
离得略近一些,马上骑士便大声吼叫起来:“天子剑在此,谁敢放肆!”
天子剑?
两方都是一怔。
昔年汉高祖斩白蛇起义,持剑赤霄。
其后数百年,此剑不知所终。
后来,本朝太祖为军侯之时,得此剑而自立,故称天命所授。
开国后,这故事传得人尽皆知,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三岁小儿,都能讲上一段。
天子剑指的就是这把剑。
谁都知道,北齐国运自此而始,天子剑的意义非同一般。
一眨眼的功夫,那骑士就到了眼前。
他目光凌厉,扫过叛军:“还不恭迎天子剑!”
叛军围衙的理由,是他们冒充钦差。谁都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但很多时候,有这个借口在,才好办事。
现在对方搬出了天子剑,袁坤的理由就完全站不住脚了。
但在此刻,叫他伏首认输吧?
袁坤咬咬牙:“何来天子剑?我怎么没看到!”
“天子剑在此!”
又是一声断喝,一队侍卫拱卫着一名少年公子疾驰而来。
快马奔至衙前,他站在两军之中,抬起手中大伞。
只听“咔嚓”一声,伞柄裂开,那把闻名青史的天子剑,从中滑了出来。
他接剑在手,高高举起:“圣谕:见天子剑,如朕亲临!”
……
明微这时才赶到衙外。
她没有上前,就这样远远看着双方对峙。
“明姑娘,”奉命护送她的卫队长道,“此处危险,卑职先送你回明府如何?”
明微看着杨殊手中的赤霄,仿佛看到了七十年后,那位启动大阵,送她回来的剑神。
剑在此,不知人在何方?
师父称他为前辈,算起来,此时应该正当年华。
文帝之后是前废帝,然后是灵帝。这两位帝王,将北齐国运毁得一干二净。
她既然要更改国运,自然不能让这两个败家子坐上至尊之位。
发现自己来到永嘉十八年,明微心中早有计量。
只是不知那位剑神是姜氏哪位子弟,与嫡支血缘远近……
明微深深看了几眼,调转马头:“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