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男装大佬+番外(6)
程平抹下嘴,站起来行礼,笑称:“杨郎君。”
“悦安怎如此外道,直呼我姓名就是。”
程平笑一笑,换了称呼:“含英。”
杨华看看程平的饭食,笑着邀约,“街东头儿有一家店做的好古楼子,羊肉又鲜又嫩,悦安可愿赏光同去尝尝?”
程平到底还有点底线,看看桌上的饭食,笑着摊手,“含英兄邀约,某自欣然愿意同往,只是已经吃得多半饱了,”但到底不愿扫了杨华的面子,“不如改日,我们一同去东市丰食街,一家一家吃将过去。”
丰食街是州府美食一条街,就在东市,颇有名气,听程平如此说,杨华拍手笑道,“与我想到一处去了!眼看要开考了,恐怕不好到处逛,莫如考完了,我们同去?”
程平干脆地说:“就这么说定了!”
大凡这种食品一条街小吃居多,一路吃下来,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解馋,考完合该去松快松快。
“二郎!”那边有人喊。
杨华应着,与程平告了辞,去与同伴汇合。
同伴低声问:“怎么说了这许久话?那位是谁?”
“程平,晏河县试第二名。”
同伴点头,“本地旧族中倒不曾听说有姓程的。”
“寒族也。”杨华解释。
同伴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杨华自我解嘲道:“我也是寒族,与他们结交正合适。”
同伴抿抿嘴,不悦道:“你与他们怎么一样?”
杨华默然。
程平不知道被人鄙视了,接着吃已经有点温凉的馎饦和胡饼。
一边吃一边听旁边桌两个进士科的说投行卷的事。两人在州府都没什么关系,正为投卷无门犯愁。
程平不禁庆幸,好在自己考的是明经,不用投行卷。
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士子们把自己的诗文在考试前呈送给有地位者,以求其向考官推荐。程平觉得有点像前世大学的时候,老师算的“平时成绩”,又有点像考研考博提前联系导师。不过很明显,此时的行卷制,对寒族,特别是像自己这样没门路的田舍汉,未免有点不公平。
正同情这两位呢,却不想躺着也中枪。
“我们虽然不易,但若是中了,前途尽有的。不似明经科的,也一样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考出来却多是只授末品,做着小吏之事,升迁也有限,多的是一辈子穿青衣的。”留小胡髭的那位劝另一位。
另一位想想,也对,顿时从更惨的明经们身上获得了力量和幸福感,说起自己听说过的一位明经前辈的悲惨人生,“这位故旧考的也是明经,应吏部试十载,而不得授官,每日抄书为生,四十余岁就亡故了,家里竟然没有钱财扶灵归乡,着实悲哉!”
程平被一刀一刀扎得扎实,举起碗,喝尽最后一口汤面,伴着瑟瑟秋风走了出去。所谓元气满满的一天从会心一击开始,这酸爽……程平觉得自己可以写毒鸡汤语录了。
临考了,好些士子已经不读书了,寒窗苦读多年,还在乎这一两天?寒族明经士子程平以及同类周通,却来到湖畔一个僻静处,吹着有些潮又有些冷的风,一背就是一上午,中午随意凑合了一顿,下午接着背去。
周通是因为越想越没底,虽说看开了,考不上也没什么,但又想着,万一考上呢?那不是万千之喜?
程平则是典型的知天命、尽人事心态,能多看一点,则多一点把握,为什么不看?
背得累了,周通也找程平说说话儿。
两人在县试的时候就走得近,这会子身处异乡,面临决定命运的考试,压力之下,关系就更亲密了。
周通坐到程平身边,程平往旁边挪一挪,给他让个空儿。
“若是这次考不中,我就回去安心娶妻生子去。”周通看着湖面,轻叹口气。
听到娶妻生子,程平心里一堵,嘴上却轻浮地玩笑道:“是不是想着,万一生个有灵气的儿子,保不齐能当进士的阿耶?”
周通不以为忤,笑着点头:“可不是嘛!”
程平点头:“父凭子贵,使得!”
周通笑着推她一下。
程平不动声色地往远处挪了挪。
周通把程平当知心人,说起家事。
周家还算殷实,兄弟七人,周通是最小的那个。周家几辈人都不擅长读书,只除了周通。家里人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如今爷娘已经过世了,当家的是大兄。家里早该分家,却因为周通读书科考、一直没成家而拖着,阿嫂们颇有怨言。
“眼看着侄子们一个一个大了,大侄子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我不能再做这没影的梦了。”
程平脸上的笑影儿淡了,想起当年把自己听哭了那首歌:“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1
周通“嗤”地笑了,“怎么倒把你说惆怅了?”
“多愁善感呗。”程平笑笑。
“你这样子,还装上士族女郎了。”周通哈哈大笑。
程平悻悻,爷要是托生在高门,也成天合香弹琴观花下棋,受贵族教育,不一定比那些士族女郎差。
周通问程平对以后的打算。
程平跟他说实话,明经科就业前途不大好,吏部试又难过,若果真过了礼部试,也算有个出身了,随意在长安找个差事做着就是。
“我家里人少,只有一个阿姨,她与我一样,只要平平安安、吃饱穿暖,便觉得很好。”
没想到程平要求如此之低,周通摇头:“没想到悦安竟是安贫乐道之人,兄之前还道你要去宦途官场认真扑腾一番呢。”
“生前赫赫扬扬前呼后拥,死后随葬帝陵名垂青史?”
“对!对!”
程平哈哈大笑,那是男频升级流的套路,亲,你看错频道了呢。
第6章 考场上偶遇
考试的正日子终于到了。
考生们排队等待进场。
进士科、明经科各一队,明法明算之类一共没几个,合在一起也算一队。进士科的考场在正殿,明经在偏殿,明法他们在更小的一个配殿——各科地位从考场安排上可见一斑。
其中明经科队伍最长,程平排在队伍后面,袖着手,挎着考篮,紧张地拔着脖子张望。
对待搜检,程平早已经想好对策,若是前面搜检甚严,就装病,头晕目眩、跑肚拉稀随便选一种。可是那样,科举路也算到头儿了,以后的事,只能以后再想辙。
观察了一阵,看起来府试搜检跟县试时似乎差不多,程平收回脖子,拢一拢厚夹袍的领口,放下些心来——当初穿的薄的时候都没发现,现在,理论上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背后的周通拍她,“快看,快看,那天那位郎君。”
“嗯?”程平扭头儿。
一群官员走进贡院,为首的是两位着深绯色袍服的高官。
一位萧萧肃肃、风姿秀雅,不是湖边吃藕时遇到的那位又是哪个?
另一位则小眼睛八字眉稀胡须,活似大老鼠成精。
对比太惨烈!
不管考生们在心里是喊“卧槽”还是叹“蒹葭倚玉树”1,面上都恭恭敬敬地叉手作礼。
程平也弓着腰、垂着眼,一脸的恭恪。
一行人走入了正堂。
程平用眼睛的余光瞄着,几位属官是跟着那位“老鼠精”的,“老鼠精”却对另一位很是客气,最后两个红袍的把臂共同进入正堂。
考生们小声地八卦:“哎,刚才那两位是谁啊?”
“那位风姿特秀的,看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岁,与你我差不多,已经服深绯色了,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恐怕是恩荫的贵介子弟吧?”
到底队里有有见识的,“那位年长者便是本府使君。”
抽气声一片。
程平分析,年纪轻轻身居高位,那要么自己牛,要么背后的势力牛。自己牛的姑且不说,势力嘛,皇族、士族、勋贵?对朝中势力和人物两眼一抹黑,猜也是瞎猜,程平摇摇头,这又与自己一个小士子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