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男装大佬+番外(35)
陆允明侧头,看程平盯着自己愣呆呆的,突然有些不自在,咳嗽两声:“路上难行吧?”
程平神情从愣呆呆到恭敬微笑无缝衔接:“还好。”
陆允明又写了信封,把之前写好的信笺折了塞进封里,叫过婢女来,“让阿秀快马送去。”
婢女捧着书信出去了。
陆允明走过来,程平连忙站起。
陆允明伸手示意她坐,自己也坐下。
“看了制科考试敕令了,你是怎么想的?”
程平笑道:“门生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考明算优深试试。”
陆允明挑起眉毛,略一想便知道她为什么选明算而不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了——后者言辞恳切了会得罪人,不恳切,皇帝又看不上。呵,放弃拿手的策论,而选明算……
案上恰有一卷书,陆允明很想把书卷了,朝那个胆小怕事又滑头的小子脑袋敲几下,而事实上,他只是端起茶抿一口,缓声道:“你自己决定就好。”
“是,门生多谢座主抄来敕令。”程平恭谨地行礼道。
对程平这种滑头硬装礼仪君子的行为,陆允明都懒得看,只挥挥手:“在这里吃午饭吧。”
程平愣一下,憨笑道:“多谢座主留饭。”
陆允明哼笑一声:“难道不应该回答‘不敢请耳,固所愿也’吗?”
程平露出被拆穿的笑来:“座主面前,岂敢造次?”
陆允明用手虚点她两下,往后倚在隐囊上,半闭着眼,养起神来。
程平——程平很尴尬,您老一个士族子弟,一个高富帅,这么弓着腿半躺着真的好吗?关键,还有我这个客人在呢。
好在不多时,婢女们便抬了食案来。
每人案上放个小鼎,下面铜盘里燃着炭——这比秋香楼的火锅讲究多了。又有各种配菜、肉片什么的,最稀奇的是有一条整个的生鱼,旁边放着刻花纹的刀子——莫非跟烤鸭似的,现片现吃?
还真让程平猜对了,陆允明跟程平说声“吃饭吧”便拿起刀,开始往锅里片鱼片儿。
这刀工,即便当不了官,去东市当庖厨也足能混口饭了。程平自知没有这本事,却一眼瞥见碗里的汤勺来,便是它吧。
陆允明本待逗她两句便替她片了,谁想到她另有高招。陆允明一边用泡香叶的水洗手,一边看程平动作。
程平用勺把鱼肉顺着刺一层层刮进碗里,然后笑着对旁边伺候的婢女道:“还烦劳小娘子拿些盐来。”
婢女匆匆去了。
程平把些许盐洒在鱼肉上,用筷子顺着搅拌起来,搅了一会,端着碗过来:“座主尝尝这鱼丸。”
陆允明放下筷子,挑眉看她。
看陆侍郎不反对,程平便拿着勺子舀了已经打上劲儿的鱼肉放进翻滚的鼎内,瞬时丸子就变色了。
程平笑道:“座主要赶快吃,不然就老了。”
陆允明捞了一个尝尝,又滑又嫩又鲜!不由得看程平,这吃法,如何想来?4
程平把这半面的鱼都给了陆允明,把剩下的半面又刮了一小碗,自己留着,刚吃第一个,陆允明这坚守“食不言”的突然道:“悦安于饮食上如此讲究,实在不像你自己说的‘乡野之人’。”
程平一口丸子没咽下,就让这句话堵住,抬眼看陆允明似笑非笑的脸,不由得满腔悲愤,你是存心的吧?要不就是故意的!
第36章 有人给押题
这顿不舒服的饭也不白吃, 老师给押了题!
目前朝中需要用到计算人才的地方不少, 最主要的是工部和户部。
工部的活儿, 不说屯田、桥道、城池修补这些常规的, 目前朝中议论纷纷的是三件事:
一个是兴复漕运,挖河建坝、建造漕船;
一个是皇帝继位几年, 营建山陵的事提上了日程;
另一个就是, 皇帝纯孝, 太后如今年老畏寒, 皇帝看上了华清池那几眼泉子, 想修复华清宫——自玄宗后, 皇帝们就不大临幸这座雄伟绮丽的别宫了,只有些不得宠的宦官宫女看着,如今宫室早已破败, 不堪住了。
这里面不管是挖河修坝,还是工程问题,都需要计算。
户部是明算出身的士子们的大本营,别的不说,就各种税的统计计算,就能绕晕多数进士和明经们。
陆允明没跟程平说, 户部尚书“白发搔更短”1,如今胡子都揪掉一半了, 前些日子在朝上涕泪横流, 又缺钱, 又缺人, 这日子没法过了。
直到皇帝颁了“德政”,今年过年宫里削减开支,又说开制科选算学精湛的给他,老头儿才收了泪——其他各部尚书纷纷侧目,没本事,还爱告状,不找你要钱找谁要钱?
吏部尚书是因为“被冤枉”,不是我不想给你选几个合适的干活的,是明算本来人就少,按标准筛选,合格的就更少了。“判”姑且不说,这帮人里去了长得歪瓜裂枣的,去了言语讷讷的,去了字迹丑陋不堪的,好不容筛出两个,还被工部尚书抢走了——皇帝特批的,没办法。
这些朝中内情,陆允明自然是不会跟程平讲的——被拐来的还没入伙,就提前告诉他本山寨吃不饱穿不暖、众头领之间天天掐,这人傻才愿意入伙呢。
“被拐的”程平还犹自乐呵着,朝中有人就是好,帮着划重点押题!转念又不禁笑话自己,之前还当愤青,说唐代科举不公平,投行卷,提前拜座主,看出身,这会子自己成了既得利益者,就沾沾自喜起来,嘴脸太丑陋!
陆允明哪知道她正自我批判呢,看她皱着眉,只当她正在想这类算学问题呢,便不打扰,只自己拿起案边的书看。
婢女进来,看一个看书,一个想事,便往香炉里放了个梅饼,又轻轻退了出去。
程平脑子从自我批判到试题上都拐了一遍,终于回过神儿来,南窗透进来的阳光铺满半张榻,陆侍郎正歪在隐囊上看书,案上两盏碧茶,鼻间一缕幽香,“岁月静好”这个词突然蹦到程平的脑子里。
程平连忙骂自己神经病,怎么yy还上瘾了呢,需知小意淫怡情,大yy伤身哪!
不大会儿工夫就连着进行了两次自我批评,这“日三省吾身”的圣人指标都快够了,程平觉得主要还是在陆侍郎面前太容易犯错的过,所以决定赶紧结束这犯错之旅,候着陆允明翻书的空儿,赶紧告辞。
陆允明从书中抬起头来,“你去吧。”
程平再施礼,正要退出去,陆允明扬扬手中的书:“多谢你的游记,甚好。”
程平弯起眉眼:“座主喜欢就好。”
陆允明也笑了,“去吧,我让人送你。”
似乎再推辞就太矫情了,程平谢了以后,转身出来。
陆允明看着关上的门,笑一下,摇摇头,接着看书。
因为有侍郎府的马车送,程平到家很早,回去以后就把那日买的算学书找出来看,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若真能以算学制科及第,当个基层技术人员,不掺和政治的事,光低着脑袋干活,大好!
而且周围打交道的都是理工男——前世有个朋友是女码农,她经常吐槽同事们太糙,一个个神经不拐弯,今世程平太希望周围是一帮这样心大如斗、神经笔直的糙汉子了,别的不说,至少身份暴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基层公务员技术岗,我来啦!
程平对入朝为官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同样有限的数学题中去——薄薄的一小本书,能有多少习题?只好又把原来从柳夫子那弄来的一本残破的算学册子拿出来看。
弄的年都没好生过,跟房东靳老丈一家守岁时,还拎着书看。
靳阿婆教育孙子:“阿佑啊,你看程郎君念书多么用功,你以后也要这样,学好了,才能骑高马,坐大车。”
那日吴焕他们来找程平,年前又是侍郎府的马车送程平回来,虽然靳老丈、靳阿婆不知道具体这些是什么人物,但只看气派,便给定了性——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