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男装大佬+番外(115)
但因为近年回鹘时常犯边,大唐商户不大敢去回鹘,这民间商业互动远远不能满足双方需求。如果能把商人们引入回鹘王庭,让回鹘贵臣与大唐有更深的商业牵绊,为了更和平宽松的贸易环境,为了钱,你便是不请托他们,他们也会自动找可汗说项的——所谓商业共同体嘛!
这也是程平前世时,很多大国撸胳膊挽袖子吵吵得凶,但不会真动武的原因之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真动刀动枪不划算,大家还是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吧。
不过这种商业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天两天,程平也没想真把回鹘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是想在他们眼前吊个胡萝卜,给他们一些甜头,从而给云州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让自己发展边防力量。
听了程平的分析,便是杨华,也是惊讶的,悦安还真是——与众不同啊。但细想,倒也有道理,真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
对程平的“奇思妙想”,三人固然佩服,但并不完全认同。吴昆先赞程平,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是那商家们愿意冒这样的危险吗?”吴昆豪强子弟出身,想事情自然带着豪强特色,对商家颇有些轻视,也不算很了解。
程平给他分析:“一则,他们是跟州府使团去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现在唐和回鹘还没到那份儿上;一则,有巨大的利益驱使。”
看三人都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程平只好不要脸地引用改编了马克思那句名言:“商人逐利是天性。如果有一成的利润,商人们就会活动了心思;有两成的利润,他们就活跃起来;有五成的利润,就能因此铤而走险;为了十成的利润,就敢践踏法律;若是利润再翻倍,大家就没有什么不敢干的了,即便绞首杀头也在所不惜。”
三人都被这千年以后舶来的名言镇住了,片刻,杨华道:“悦安,你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程平笑道:“却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马夫子。”
杨华想起程平早先偶尔冒出的精彩短句来,他也从不承认是自己说的,只托言是俚语或者什么散轶的书册上看的。杨华从来不知道,齐州还有这么多俚语妙言,也从没碰到过这么精彩的散轶书册。
大家统一了思想,程平便把这事安排下去。
忽悠商人们组队去打回鹘副本这事,不能跟向士族化缘似的上赶着,倒不是程平自矜身份,或者有什么阶级偏见,而是情况不一样——这是做买卖,要在商言商,而在商,最忌讳的就是上赶着!
程平让人把州府即将派使者去回鹘的事散布出去,并且表示可以带一部分商队,但可带的商队数量有限,所贩运的商品亦有限制,商家可报名参与选拔。
一时云州商界议论纷纷,说的都是这件事,有人犹豫,有人找相熟的州府属官打听,胆大有魄力的已经开始报名了。毕竟从古至今,商业活动都是跟着政策指挥棒走的,州府已经划下道来了,你不走,就可能错过了好时机——不只跟回鹘人做买卖的时机,还有跟州府跟刺史打好关系的时机。
经过筛选之后,程平约见了其中十几个商队的当家人。
约见他们,一则是安其心——官府会派军队保护,而且不只这一次,以后每次,云州州府都会派人护送;二是要跟他们聊一聊贩运什么。
程平坐在主座上,颇有点陆相的宝相庄严,“诸公去回鹘贩出什么买回什么,可都想好了?”不等众人回答,自己接着道:“《战国策》上吕子言,珠玉之赢百倍。如今回鹘兴旺,王公贵族虽牛马成群,却只能居帐篷,寝兽皮,难得见中原珠玉精致之物。诸公时机到矣!”
众商家都是聪明人物,岂不明白刺史话里的含义,齐声称是。
输出奢侈品是程平定的大方针,给了方向,还得画圈带紧箍咒,程平神色越发肃然,“朝廷禁止贩运的铜、铁、钱币、药材、兵器等物,其利虽厚,但不可少有涉猎。诸公都是聪明人,某就不背出法典来提醒了。”
对上程平有些冷冽的目光,众人心头一凛,都站起,齐声称是。
程平脸上露出笑来,“如此,某预祝诸公财源滚滚。等使团和商队平安归来时,某置酒为诸公接风。”
一番软硬兼施,程平把商人们送了出去。
云州最大的绸缎商之一的刘家家主刘尚笑着跟旁边卖珠宝玉石的常兴道:“咱们这位使君年岁不大,却着实是个厉害角色。”
常兴低声笑道:“若不然岂能这样的年岁便身居云州刺史?不瞒你说,刚才跟程使君说话,我很有点战战兢兢呢。原来的谢刺史虽出身名门,有清流雅望,某也曾见过,倒不曾如此。”
……
程平在琢磨的是领队人选,这个人要信得过,要聪明机敏,还得胆大——虽说按常理来说危险不大,但也不是一点危险没有。
杨华自动请缨。
程平笑着点点头,这事本也属意他去,但他才来,两人又是兄弟,倒不好意思说了。
程平拍杨华的肩膀,笑道:“等你回来,给你接风。”
杨华斜睨她一眼,过了一会突然笑道:“这种时候,一般都得把家小相托。我连家小都没有,倒省了事了。”
程平也笑起来,自己不娶媳妇是因为没那功能,怎么这位也朝着大龄剩男一路狂奔呢:“你这是要学陆相呢吗?”玩单身主义?
听她提起陆相,杨华突然产生了点奇怪的联想——陆相未婚,悦安也未婚,还有陆相的“爱屋及乌”……
杨华又打量程平一眼,看着其圆润的面部线条,杨华突然有点不好意思,清清嗓子问:“听说陆相原来订过亲事?”
程平想了想,到底八卦了一嘴:“我这次路上遇到那位夫人了,特别特别好!真正既美且慧的名门淑媛!”
看着程平满脸的赞叹,杨华又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第120章 下乡去巡查
送走了杨华等赴回鹘使团, 程平又开始满州乱窜。
此时的农作物未经改良, 生产周期长,云州天气又冷,故而云州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的。马上进入三月, 不管是种谷、种稻,还是种春小麦, 都正是时候。
防备突厥人固然重要, 但地亩耕种也不能丢了。怎么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这是个问题。
程平与属官们商议着, 农耕期间, 团练不再到各县校场统一进行, 而是各村壮丁以其三一之数守卫村庄,日常就在谷场上操练, 其余人等则耕田播种。团练壮丁之家的地亩播种,由村中其他壮丁共同协助完成——算是简单的互助合作社。
另有些细则, 比如农忙参加团练壮丁以“轮流制”为主,等秋收时倒换, 允许报备后的自主替换;原则上先帮助团练壮丁之家完成农耕之类。
这些规则发下去, 程平又对县令们郑重说了其中注意事项,说完还不放心,各县田间地头地视察——好些时候,经是好经,但就怕让不良的和尚们念坏了。历朝历代很多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难免有漏洞,执行得再歪一歪,轻则不起作用,重则引得民心不满,好事变坏事。
程平站在田间,细问老农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家里有没有人参加团练。
老农自言有三子,二郎去团练,老大和老三在家里耕田。老农回头看看两个用人力拉犁的儿子,笑道:“今年有了上面给样子做的这曲辕犁,耕种比往年快了许多。往常没有牲口,耕得慢,也费劲。”
程平点点头。
县令周琦看刺史满意的样子,心里也松一口气。真是再没见过这么亲民这么较真儿的刺史,一声不吭就下了乡,田间地头地跑,跟百姓们问这问那,甚至还在村子里吃饭。幸亏云中县的活儿做得扎实,也没遇到使坏的,不然今年的考评恐怕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