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要亡(124)
乐声再次想起,赵清衡举起酒杯,这回是光禄寺大夫带领文武百官向皇上祝寿的场景,皇上显然极为激动,大声说:“诸位平日里劳苦功高,定要陪朕左右,开创大明盛世。”,若是以往这些话都不过是场面话,可是如今赵清衡想,以皇上展露的才能,只怕都将成事实,他心中激荡,无语可说,只将那一杯酒豪气饮下。
这时候又有人上菜,这本是皇家寿宴的排场,赵清衡本来混不在意,谁料他放下酒杯时,定睛一看,却唬了一大跳:什么?!!!居然食虫?他以为自己酒喝多了花眼,忙揉揉眼睛,再仔细一看,却还是一盘虽然被炸过造型却仍张牙舞爪的虫子。
这?……这?!这是怎么回事?赵清衡抬眼打量,周围的大臣都是一脸的疑惑,再看皇上,若不是皇上仍旧一副泰然自若的申请,赵清衡只怕要怀疑是有人在寿宴上刻意捣乱,搅碎这一派皇家喜气。
立刻有礼部的官员站出来:“臣要弹劾光禄寺少卿。”
光禄寺少卿负责这寿宴上的饮食,多年以来俱是如此,在寿宴上的食物出了差错,弹劾他们也不无道理。
却见皇上摆摆手:“不用,这是朕吩咐的。”
什么?!!
立刻就有老臣站出来,花白的胡子一扬,一脸的慷慨赴死:“想我大明泱泱上国,皇上怎可喜好这不上台面的馔食?!”
还不等皇上辩解,便滔滔不断的背起来:“《周礼》有云: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
朱烟寒扶着太阳穴一阵头疼,这些个老大臣,为何这么喜欢背文言文,动辄一大串,还都是朕听不懂的。但他还是装作乐做其中的随着背诵声摇摆身子,最后还满意的点点头,一副“不错不错一个字也没背错”的表情,然后才吩咐身边太监:“这位老大臣背的不错,赏赐一柄玉如意。”
太监:……
老臣:……
满朝文武:……
朱烟寒这才严肃问:“朕也要背一段《贞观政要》: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背到这里,他有些力不所及,还好身边的皇后聪明,忙接上:“……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
“诸位如今可知道这桌上的菜肴,是为何物?”
这时候大臣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蝗虫。立刻就有些年纪大有见识的大臣脸上肃然,这可是害虫,若是起来,只怕颗粒无收。
朱烟寒也一脸严肃:“农业部发现此物在山东、直隶一带大量繁殖,只怕会成大患,是以朕学了唐太宗,将此物油炸佐之以椒盐辣椒粉,请诸臣子食之,不愿意吃者可以不勉强。”
说罢,自己就拿起了一只被竹签串着的油炸蚂蚱,举起欲食。
他是实在不爱吃此物,虽然平日里在朋友喝酒时见过类似的下酒菜,可是自己是一点都不沾的,如今却不得不吃,这也是他大张旗鼓办寿宴的原因,一道饮食,唯有皇上称赞好吃,并且由皇亲国戚首次吃起,才有利于在城中传播,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是以他鼓起勇气拿起那油炸蚂蚱,小心掰下一根细腿,撒了大量的辣椒面,放进口中,大赞:“好吃!当世美味!!!”
目睹了一切的皇后:……
有皇上带头,下面的大臣自然不甘示弱,虽然皇上说不强求,但还是有不少官员纷纷开吃,不住得称赞美味。
有的官员是皱着眉头充数,有的却是吃一口觉得真好吃,脆脆的,又有些鸡肉味道的清香,却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原来这是宁妃特意烹饪的,她摘掉动物内脏,洗刷的干干净净,再掐头去尾,用浓香四溢的花生油下锅炸的金黄酥脆,再撒上一层特制的椒盐和辣椒粉,吃起来浓香四溢,辣椒的刺激正好和食材本身的香味搭配,相得益彰。
没多久就有几个大臣喜欢上了此物。
朱烟寒放下心来,他决定在“开封菜”迅速推出此物,并且大量收购,还由人在各大州府热闹的街头宣讲如何烹饪,更将其变成好吃的下酒菜,在京城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大量推广开来。
果然经过寿宴,油炸蚂蚱开始推广开来,据说江南的富商还开辟出蚂蚱腿填火腿末、龙井蚂蚱的奢靡吃法,本来闹蝗虫的重灾区北方地区蚂蚱纷纷供不应求,北方的蚂蚱还未长大起飞,便被想要赚取外快的顽童们捕捉一空,不成气候。
满大街飘香,吹着小风,吃着油炸蚂蚱配着小酒的中国人民,就这样消灭了小冰河时期一场足以毁灭大明国基的重大蝗灾。
作者有话要说:
皇极殿就是清朝的太和殿啦。
想起一件事,为什么我写这篇文停止写美食文了,因为汤圆再写美食文就吃成猪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是生吞,你都油炸了还加蘸料了还吃不下,真是辣鸡。
第116章 女子巡逻队
随着新城的建立和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入新城,新城的治安越发成为一个重大议题。本来这是公安部下属的公安局的议题,奈何负责此事的骆其堃远在外地。
朱烟寒当初也是这般想的, 农村包围城市, 先从各州府开始设立, 等到最后才从阻力最大的京城开始, 是以骆其堃并未在京城设立什么。
可是旧城有京兆尹维持治安,新城却无人维护, 只有一个单薄的户政科统计人数,时间久了,难免各种麻烦。于是朱烟寒将此事交给了珍嫔。
珍嫔接收这个任务以后,稍微动动脑筋,就成立了一个女子巡逻队。
女子巡逻队的所有成员均为女子, 这些女子却不是寻常女子,而是苟家亲卫, 原本在苟家长大的女儿家,后来又被珍嫔送到军营里训练了半年。苟家有这样的传统:历来主母身边都有一队英姿飒爽的娘子军,等外出嫁女儿时加以陪嫁,如此苟家的姑奶奶嫁出去也没夫家敢欺负, 等轮到珍嫔时, 她嫁入了皇家做了妃子,自然不能再让那队女兵跟着了,是以都留在了苟家。没想到珍嫔还有机会出宫,便安排那些好姐们们都去了军营历练, 本来想拿她们填充羽林卫, 但珍嫔想一想,羽林卫到底是要跟皇家打交道, 或许会拘束她们无忧无虑的天性,便索性都放在了新城。
女子巡逻队建立起来的时候,新城没什么话风,倒是在老城里引起了轰动。自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方式:上殿痛哭,有伤风化。
对此皇上表示:习惯了。
珍嫔将她们划分为五队,在新城的主要街区巡逻,专门负责街区的治安工作。每队共十人,其余人跟她们轮流换班,每个人都能隔五天休息一次,这是皇上特意嘱咐要定下来的休息日。
新城的人们见惯了女工,也习惯了女户、女子当家等一系列规定,是以对一支女子巡逻的队伍并无抵触,只是在女子巡逻队上街的那一天,全城都轰动了!!!
女子做工并不稀奇,女子巡逻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她们的衣服!女子巡逻队身着珍嫔特意订制的黑色衣服,上身着一件短短的对襟短袄,镶嵌着金黄铜扣子,袖口和裤腿裹起,方便行动,可是她们的下身,天哪,并没有穿裙子,居然穿男人一样的裤子!
这个时代大明女子倒是有裤子,但是为裙下的膝裤,从膝盖垂及脚面,倒有点近似裙子的附赘物。一般都跟裙子同色或近乎色调。
是以看见那支女子巡逻队穿着裤子大家都震惊了!
京中呼朋引伴,好多人招呼自己的朋友亲戚出来看,还有不少人议论,指指点点。都指责有伤风化,甚至还有些无聊的帮闲泼皮在她们巡逻的地盘附近肆无忌惮的围观。
方小鱼是队伍里的一员,她自幼母亲离家出走,在军队中拼命的父亲毫无办法,还好苟家将军好心,让她父亲将她送进苟家府上,由娘子军们带她,可以说,她是娘子军们抚养大的,等她长大到七八岁,娘子军问她可要回老家去还要参军,她自然跟了娘子军,毫不犹豫的成为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