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又忙上忙下一整天,把家里的煤都给做成了煤球晾着,煤球要晾干了才能用。
到晚饭的时候,陈老太把两只兔子都剁了做了兔子丁,兔子肉用菜油炒的香香的辣辣的,能放好几天,这些大半都要给去工地的人带着。
野鸡炒了过后用大锅给煨着,好大的一只鸡,炖出来的香味也比土鸡要香多了。
还是陈家兄弟几个上次去工地之前吃了一顿鱼,已经好久没有吃过肉了,到吃饭前,孩子们都闹了起来。
才七个月大的乖宝也流口水。
陈小凤给乖宝拿了一条白色的手绢,用扣针别在孩子肩膀上,流口水拉擦鼻涕拉都挺方便的。
“就连咱们乖宝都流口水了呢。”
“可不是,要不给她试试能不能吃肉糜饭呢。”
“弄一点点,这孩子不挑嘴能吃上一点。”陈老太发话了,乖宝跟狗蛋那会儿不一样,乖宝消化好,也不怎么挑嘴,基本上喂到嘴边都大口吃。
自从变成孩子以后,陈檬还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而且她本身也不挑食,拌着鸡汤和剁碎了的鸡肉靡的饭到嘴里滚一下,就吞到肚子里面去了,还没来得及咀嚼。
很快又像鸟儿一样把嘴巴张开等待着投喂。
可把大人给逗乐了,这孩子还真是会吃。
鸡汤泡在米饭里面,连白米饭都浸满了香气,一口下去只让人觉得齿颊留香,再来一口鸡肉,那感觉也是够了,真是太香太好吃了。
这顿饭真是吃的太香了,就连陈小军这样的大人都有点刹不住车,要不是陈老太约束着大家伙的饭量,今天的米饭又得遭殃。
给吃饱,给吃够,可千万别吃撑了这是老太太多年教育孩子的准则。
吃着饭呢,家里走进来了一个胖乎乎的妇人,手里还拎着两小袋东西,她进门叫了一句“婶”。
陈老太忙站起身来道:“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大江媳妇啊,赶紧进来吃饭。”
这年头就没有专门跑到别人家蹭饭吃的,陈大江媳妇过来也是专门给他们送东西,一手拎着的布包里面装着的是腊八豆,另一手拿着的是纺织厂弄出来的瑕疵布,拿了陈老太的十斤鸡,她给的回礼也是挺丰厚的。
“这腊八豆是我娘家带过来的,送点给你们尝尝,刚好快过腊八节了,也热闹热闹。这块瑕疵布是我托娘家的亲戚给弄来的,灯芯绒的呢,有些地方染色染的不是很好,但是做衣裳不影响啥的,颜色不深自己不怕麻烦再染一次也成。”
陈老太放下碗推辞:“你这也太客气了,这么大一块布都能做成年人的衣裳了呢,腊八豆我收下,布你的拿回去,这不行。”
大江媳妇狂把那块布往陈老太怀里推:“您也别推辞,以后这样我们都不敢要您给的东西了,刚才大江回来我就说了他了,那么大一只鸡你就想着给人家两斤腊八豆怎么行,我瞅着这块布可以,我家还有呢婶子,您就放心好了,我还留了一块的。家里孩子也好久没吃上肉了,您看看下回还要有这样的好事情,卖给我也行,让我换东西也行,可千万别便宜了别人啊。”
这做腊八粥的豆子可讲究了,寻常庄户人家就只能凑齐大米糯米、红豆,但是陈大江是谁,大河村的村干部,而且是优秀村干部,没回出去开会就有他,他凑齐八种杂粮来说就容易多了,这满满的一袋子豆子里面有黑米、糯米、薏米、芸豆、红枣、莲子、花生、绿豆这八种。
既然这样说了陈老太也不客气便把腊八豆跟布都收下了,那么大一只鸡足足有十斤重,这要放到城里去卖,能卖七八块钱呢,收她一块灯芯绒一包腊八豆还真不亏。
不过确实下次还要再能猎到东西,找人换布料也好,换钱也好,也不亏啊。
这一顿饭吃完,陈小军跟陈向阳并陈老爷子三个人又要赶去工地上了,毕竟一天一块钱也耽误不得,在家里忙活了两天事情总算是安顿完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妇女大队的主场。
第23章
男人们又都去了工地,家里开始冷冷清清起来,尤其是陈二嫂现在话也不多了。
夜里特别的寂静,风呼呼的刮着这破屋子,感觉都在漏风。
大家都知道这老房子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万一一场大风吹过来说不定房子都会塌掉,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把家给分了,三兄弟都需要盖新房子了。
盖房子需要好多钱啊,需要买砖,买木头,重新置办家具什么的都需要花钱,盖三间青砖大瓦房至少要一千块钱呢。
肖敏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体己,这些年也就存了一百多块钱,其中那一百还是县里的奖励。
这次去工地挣钱,陈大哥两口子都出动了无非也是想着多挣一点,为着盖房子做考虑呢。
今天听陈二嫂的意思,竟然也是跟陈向阳商量着想去工地做个杂工,杂工虽然说没有男人收入那么高,但是省下来一口口粮,家里的孩子就能多一份细粮吃,这几个月的伙食明显改善了很多,再者就是缺钱。
一个月二十块啊,谁不眼馋呢,还能干两个月呢,陈二嫂当然想挣这四十块钱。
所以当时老太太就说了,狗蛋现在还比较小,先让陈大嫂做两个月,后两个月轮到陈二嫂去做,这样的话两家都能挣到这个钱了。
唯独肖敏去不了,乖宝太小了,现在还离不得娘呢。
再说男人们都走了,家里也不能没人,这么大一群孩子呢,陈小军说挣钱的事情他想办法就好,肖敏在家带好孩子,做做轻散的活就成了。
其实从肖敏生完乖宝以后,就在家里操持,并没有下过地,这也是陈家媳妇刚生完孩子喂奶期的代遇,一是家里确实也需要人操持,再就是喂奶的时候在家里带孩子也是两相宜,至于给孩子断了奶的陈二嫂马上就被老人撵下地了。
这于是就成了老大老二家的都能出去做事,只有肖敏在家闲着的局面。
当然,肖敏也不会让自己白白在家闲着的,她小时候也跟着肖军东奔西走,比其他人要多些成算。
肖敏又想到收红薯做红薯粉这件事情,听说现在城里的工人都涨了工资,到了年底虽说发了不少票证,但是城里的供应不上,许多东西还买不着。
而今年偏偏大河村这一代用了红薯的新品种,丰产了不少,这样一来就多了不少粮食。
但是红薯作为粗粮里头并不算太好的东西,一车车的运到城里去卖也挣不到多少钱,再说现在条件好了,有条件点的,谁不想大过年的吃点精细粮食,怕是是多花点钱也无所谓啊。
这样一来,做成红薯粉就受欢迎的多,冬天炖肉煮粉条,或者泡开了用油炒来吃,味道堪称一绝。
一斤红薯收来才四分钱,五斤红薯做成一斤粉,一斤红薯粉的成本也就是两毛钱,但是在城里,不凭票买,一斤红薯粉要卖到六七毛,等同肉价钱。
这中间就有差价和利润了。
这事儿肖敏跟老太太商量了一下,没想到老太太也觉得成,但是她让肖敏去问问肖军的意见,临走前还叮嘱她把家里剩下的兔肉给带过去。
当时那两只肥兔子大概有十六七斤,兑了一半的土豆一起炒出来的,这样兔子肉也香,平时没人爱的土豆沾上了肉味也香香糯糯的,这样一大锅二十几斤,让陈小军背走了一大锅去工地,陈小凤又带走了一些,剩下的家里吃了一天,还剩下三四斤,着实不少。
这方面陈老太还算开明,正经请教人家东西,还是舍得花钱做人的。
老太太都这样说了,肖敏也就不客气了,毕竟以前都是沾哥哥的便宜,现在好不容易能往娘家拿东西了,还是肉,她自己都觉得倍儿有面子。
“去了以后跟哥哥好讲,也客气以前,以前咱家是没有吃的,总沾你娘家哥哥的便宜,咱家有了理该要回这个礼的。”陈老太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肖敏娘家经常接济,那跟老二媳妇的娘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好叻,娘,这么多肉都让我带过去啦?”肖敏觉得挺不好意思。
陈老太冷冷的哼了一声,那样子竟然是嫌弃媳妇小气了:“老二媳妇不在家,没事,老大媳妇不会说这种闲话的,你带过去也没啥,家里还有几只野鸡可以吃呢,以前总吃你娘家哥哥的,咱有了可不能小气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