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当个地主(种田)+番外(63)

每天的肉都是拜托刘大伯从镇上带回来的,其他的一些蔬菜则是在村子里购买。

尽管天气寒冷,但村民们干起活来还是卖力。中午时,刘大婶把饭菜用驴车运了过去。临时支的小棚子里面早就备好了桌椅和碗筷,就连茶水都一早就准备好了。

人多,这干活的速度自然就快了,就连薛川自己都下了地,听从王匠人的指挥。

把吃食都搬进小棚子里后,刘大婶就出来招呼大家先进去吃饭。今天的午饭是肉馅的胡饼和一些小菜。

胡饼是这里许多人喜欢的主食,而且非常顶饿,闻起来也格外的香。

薛川一听到刘大婶的招呼声,就往刘大婶的身后看了看,可惜并未看见丁岚的身影。心里徒然蒙上了几分失落,脸上却不表露出分毫。

待大家坐下开始吃饭时,今天干了一上午的活,薛川和这些干活的村民们互相也熟络了起来。

毕竟薛川出手慷慨大方,干起活来也不遑多让,原本那些觉着薛川面恶的村民们经过一上午的相处,对他也就平常心相待了。

一大群汉子一起坐在棚子里吃饭,气氛融洽。如今丁守信和薛川的关系十分要好,看着薛川频频向外张望的表情,便问道:“薛大哥,你看什么呢?”

薛川那早已飞出去的注意力这才拉了回来,不苟言笑道:“没什么。”

丁守信问道:“是不是很久没回山上了,有些挂念山里了。”

听了丁守信的话,薛川倒是点了点头,承认道:“是有一点。”薛川在山里独自生活这么多年,这突然下山,还要和这么多人接触,自然会觉得有些格格不入。

丁守信拍了拍薛川的肩膀,他已然把薛川当成自己的兄弟了,声音响亮:“下次有空,薛大哥带我去山上打猎吧!”

丁守信这一声喊得响亮,旁边的村民听到这话,纷纷起哄道:“是呀,也顺便带上我们,我们还没见过那黑瞎子呢。”

察觉到村民们的眼神都投注在自己的身上,但也知道他们无甚恶意,便点头答应了下来:“等来年开春吧。”

大家听到薛川应下了,自然是很高兴的,气氛瞬时高涨了许多。

吃完饭后,那王匠人便立马安排大家开始干活。

冬天的天要黑得早一些,那王匠人和他那几个徒弟天黑前就得赶回镇上,剩下干活的村民便也就跟着散了。

薛川回了丁家,一进院子,就看见丁岚从厨房里探出头,手上还拿着一个锅铲,向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随口道:“回来啦。”

虽然只是这么一句家常话,却让薛川感受到了难得的暖意。紧蹙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嗯了一声。

丁岚把头又探了回去,语调微扬,朝院子里的薛川说道:“饭还得等一会。”

薛川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好。”

从厨房里端菜出来的丁景捕捉到薛川的那一丝笑意,只以为自己看错了,一脸惶恐地端着菜往主屋里走,还差点摔了一跤。

薛川的笑意一看见丁景就立马收敛了起来,抬步进了厨房。看着丁岚正在灶前忙忙碌碌地炒菜,开口问了:“我能做点什么?”

丁岚闻声看了薛川一眼,如今她已经完全把薛川看成是自家人了,倒是也没客气,指了指菜板:“那帮我先把菜板上的肉切了。”

薛川经常和肉打交道,熟门熟路地拿过菜刀就开始切肉。把肉切完之后,丁岚又指挥他去扒蒜。

丁景一进厨房,就见那凶神恶煞的薛川正被自家大姐指挥得团团转,只觉得这薛川倒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骇人了。

其实薛川下山这么长一段时间,为了能融入丁家村,表面上的戾气尽量都收敛了,就连曾经的锐利眼神都缓和下来了。

时间转眼便到了十一月的下旬,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地下了几场小雪,工期被迫缓了下来。

所幸这雪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停工一天,翌日就能照常干活了,繁忙的日子总会让人觉得时间不够用。

丁景研究的皮蛋也终于有了结果,丁岚便准备慢慢地加大规模。只是家里的草木灰是明显不够用的,丁岚特意跑了一趟薛川买砖的那家砖窑,和砖窑的主子商议后,购买砖窑里每日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

那砖窑的主子还是头一次见有人要买灰的,尽管奇怪,但这灰确实卖不了什么银子,便半买半送的给了丁岚。

虽然草木灰的问题解决了,但制碱的周期依旧漫长。

丁岚偶然想起了曾经听人随口提过一嘴的制碱的法子,和原来的方法大同小异,只多了一步却能大量缩短制碱的时间,那就是利用高温加速碱液的产生。

丁岚自己动手试了试,把草木灰的溶液放在火上加热,煮沸十分钟后然后静置一夜。第二天用鸡蛋试了试碱液的浓度,竟然真的能达标。

碱液的产量上来后,这皮蛋的制作速度就能重新加快起来了。

丁岚在村里又招了3位妇人到家里腌制皮蛋,为了不泄露配方,这皮蛋的泥料统一由丁景一个人调配,幸好一次能配个一大缸,倒是也不怎么累人。

至于其他的活计就让聘请的妇人代劳了,咸鸭蛋还是二哑巴一个人腌制,那泥猴则是一如既往地每日来家中洗鸭蛋。

尽管天气寒冷,丁岚家的活还都是些冻手的活,不过却没人抱怨。大家都想在过年前多赚点银子,能让家人过个富足的新年。

别看丁家就这么一些事,但这困难是一个接一个的来。

最近丁岚开始头疼起这鸭蛋的产量,随着气温越来越低,村里的鸭子都不怎么下蛋了,其他村想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就连镇上的鸭蛋也已经被丁岚全部扫光了,眼看着家里的鸭蛋存货越来越少,丁岚开始犯难。

她不是没想过再往远一些的村落收鸭蛋,只是这路途远,鸭蛋很容易在路上发生磕碰。而且最重要的是,家里已经没有人手了!

最后,丁岚为了让皮蛋照常生产,便只能加价收了。

自从放出要加价收鸭蛋的消息后,丁家村里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们便立马背着竹篓开始行动了。

原来的3文钱两个鸭蛋,如今涨到了2文钱一个鸭蛋,别看价格涨得不多,但要是能一次多背些鸭蛋回来,这个差价可就可观了。

家里养鸭子的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了,一些还没养鸭子的村民们则是万分惋惜。

丁岚家的院子便又重新忙碌起来了,皮蛋在冬季要腌制20天左右,丁岚算了算,第一批皮蛋腊月初九就能开始售卖了。

自丁巧穿着棉衣在家里晃悠之后,很快就带动了全家人一起穿棉衣,就连那二哑巴都学着丁巧的方法,给自己做了一件棉衣。

如今,全家人都整整齐齐地穿着暖和的棉衣在村里村外溜达。尽管有些臃肿,但为了温度,丁岚只能暂时把风度舍弃在一边了。

原本丁景也是十分抗拒穿的,只觉得怪模怪样,但自从发现就连薛川都穿上了棉衣,第二天就麻溜地把早早替他做好的棉衣穿在了身上,顿时感觉到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棉衣的好处不用宣传,很快就村民们就纷纷请教丁巧怎么做棉衣的。过了没几天,丁家村的村民们也都穿上了棉衣,那些买不起木棉花的村民们也在衣服里面填充了柳絮。

偶尔一些来卖鸭蛋的别村的村民进了丁家村,一看丁家村民的打扮,便好奇地打听起这是怎么回事。

“老伯,你这衣服是咋回事呀?”一个面生的村妇提着篮子问路边的一位老伯。

那老伯声音响亮地答道:“这布里面掺了棉花,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这是怎么做的?”村妇看着老伯身上的衣裳,很是惊讶,这不就是把被子穿在身上了吗?

“我那老婆子给我做的,你去问下丁岚家的小妹,这棉衣的做法就是她教的,手巧得很!”老伯指了指丁岚家的方向。

那村妇闻言,不就是自己准备去卖鸭蛋的那户人家嘛,便顺着老伯指示的方向走了。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丁家村发生,如今丁巧在家可是位大忙人,不仅要给自家人做棉衣,还得教村民们棉衣的做法。

到了12月份的时候,天寒地冻,所幸薛川的宅子也终于到了收尾的工作。

这段时间,薛川和丁岚也只在吃饭时才能够见上,两人每天各自都忙不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