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重生日常(65)
被梁淑琴这么说,苏秀兰也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早上确实闹了个笑话。
看着闺女难受的样子,梁淑琴觉得心疼,开口问道:“难受的很吗?要不要买点消食的药吃?”
一听说要买药,苏秀兰连忙拿开揉肚子的手,摇头说道:“也没有那么难受,我走一走,消消食儿就好了。”
梁淑琴有些不相信:“真的?”
大女儿的性格梁淑琴是再了解不过的了,又犟又爱逞强。
有点什么事儿也总爱自己闷在心里,总不愿意和他们说。
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是这样的。
苏秀兰连忙点头,伸手拉着她说:“真的,我们赶紧回家吧。”
看着女儿确实不像很难受的样子,想着苏延卿今天又要出去卖他进回来的那一堆衣服,梁淑琴也急着回去帮他收拾东西帮忙,也就没坚持了。
第五十一章
关于这衣服怎么卖, 苏延卿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成算。
只是见廖哥他们是扛了凳子和木板堆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叫买, 苏延卿暂时也准备先这样做着看一看。
扛凳子、板子、和货物这些事情, 梁淑琴也帮不上忙,帮着吆喝叫卖她倒是可以帮着做。
不过烧烤店要继续开,毕竟这一天二百来块钱的营业额, 梁淑琴和苏延卿他们谁也不想放弃。
毕竟现在烧烤店才是他们的主业,卖衣服只能算得上是副业和兼职。
好在省城人口多, 现在城里的工人和事业单位的人日子也好过, 对于吃穿方面,他们比前些年舍得花钱多了。
这次苏延卿跟着廖哥他们一起进货, 虽说深市的衣服种类多, 但是女人的衣服款式无非也就那一些。
除了连衣裙就是衬衣牛仔裤。
原本苏延卿还担心来着, 毕竟这次廖哥他们进了那么老多的衣服, 又比他先卖一两天,总担心等他把衣服摆出来卖的时候, 买的人少了。
然而事实证明, 苏延卿是低估了省城的人口总数, 他的货品一摆出来, 涌上来问价的人就多的不行。
有给自己买的, 有给家里的媳妇或者姐妹买的, 反正买的人很多就是了。
要不是出摊之前苏延卿按照梁淑琴建议统一把衣服都分好了价位, 还真可能忙不过来。
“同志, 你的衬衫怎么卖?”
听到有人问价, 苏延卿一边忙着收钱、打包, 一边抬头指着板子上分成一堆一堆的衣服说道:“五块、七块、十块、十五块。”
问价的人有些犹豫的说道:“有没有少啊?”
这一上午,同样的问题苏延卿已经回答过许多遍了,他开口说道:“同志,我这些货都是深市来的,款式新颖,质量过硬,就是这价格也是再实惠不过的,我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卖价,没有少的余地了。”
他说的别人自然也是能看到的,见他确实没有什么要让价的样子,问价的人就低头扎进了衣服堆里挑选了起来。
挑捡过一番之后,那人最后选了三件衣服买单走人。
总的来说,苏延卿还是希望跟男性顾客打交道。
因为男性顾客总是比较直爽的,问过价格之后,能接受的就挑衣服买单走人,不能接受的也不多纠缠,直接就会走。
相比之下,有一些女孩子的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她们要讨价还价好一会,等苏延卿回答得不耐烦了,她们才会不情不愿选上那么一件,最后买单的时候还试图要在衣服上找点‘质量’上的问题试图压价。
出了一天的摊之后,苏延卿卖出了几十件衣服的同时,也见识了不同样子,形形色色的顾客。
傍晚苏大友过来市场帮着苏延卿收拾摊子。
两人把剩下的货物打包往家里一扛,就又匆匆忙忙的往烧烤店里赶。
梁淑琴看着满头大汗的丈夫,心疼的问他:“你这样两头跑着,是不是太忙了?”
这会儿来店里吃烧烤的人也不多,苏延卿逮着空闲咕噜咕噜灌下一大杯冰水。
苏延卿抬手胡乱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大大咧咧的说道:“累倒是不累,今天买了怎么一天衣服,我也算了账的,除去进货的成本,今天买的那些衣服,也挣了有一百多块钱。”
当然了,苏延卿也只算了进货的成本,没有算去深市那一趟买票的车费和住宿饮食钱。
梁淑琴闻言有些吃惊:“那倒还挺不错的。”
毕竟他们的烧烤店没有成本这个问题,省城里的其他人做生意的话,大多数一天能赚个二、三十块的话,就已经算是挣钱的生意了。
“不过这也才是第一天,也不知道明天生意还有没有今天这么好。”苏延卿心里倒也看得明白。
梁淑琴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这个不急,慢慢来,反正我们有货就不愁卖。”
梁淑琴这话说的倒是底气十足,毕竟现在深市的衣服代表的就是时尚、新潮,不管在哪里都不愁卖不掉。
卖到最后要是实在卖不动了,还可以降价促销。
实际上今天白天梁淑琴陪着苏延卿在市场上呆了一会,已经在心里琢磨起了开一家店买衣服的可能性。
不过要想开一家服装店,需要隔三差五去进货了说,还得出店面和人力费用。
他们已经有了烧烤店,要想再分出人手去做服装店的话又不太现实。
到最后梁淑琴思来想去,也没有决定好到底要不要开服装店。
认真说起来的话,梁淑琴的口齿不算利落,要真让她去推销衣服的话,她还真没把握一定能够做好。
苏延卿是真心想把事情做好,听媳妇这么说了之后,他也开口说道:“先卖着看吧,等在省城卖不动,我就弄到县城去买。”
梁淑琴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不过要是这样的话,你就要更累了。”
毕竟现在天气热了,要真扛着一堆货物从省城到县城的话,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苏延卿本来就不是怕吃苦受累的人:“这有什么,这趟去深市我也看到了,我们家里缺的东西可多了,我们辛苦一点,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把东西都置齐咯。”
梁淑琴闻言有些好奇的问:“我们还缺什么东西?”
照梁淑琴看来,自家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就算放在省城也算是不错的了。
不管是家里的饮食,还是住处,都已经甩出省城好多户人家一大截了。
苏延卿认真的扳起手指数了起来:“那缺的就多了,比如电视机,还有摩托车,还有电风扇,反正要买的东西还有很多。”
电风扇和电视机梁淑琴倒是都能理解,不过摩托车她就真是不能理解了。
“啥?摩托车?买那东西干嘛??”
现在有摩托车卖这一点梁淑琴是知道的,毕竟省城就有两三辆。
都是家里有钱有势的年轻人买的,有几次还有人骑着摩托车,载着女孩子来他们店里吃烧烤呢,那叫一个吸睛呀。
毕竟现在摩托车产量少,价格高,这现在拥有一辆两三千块钱一辆的摩托车,就跟后世拥有一辆几百上千万的豪车差不了多少。
都是只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才能够承受得起的消费。
这现在家里但凡条件好一些的年轻人,大多都想拥有一辆‘嘉陵’牌的摩托车。
但是苏延卿作为四个孩子的爹,要不是今天他自己提起了,梁淑琴还真不知道他也想买摩托车。
苏延卿有些向往的说道:“买摩托车多好啊,有个摩托车的话,以后我们回老家也方便不是。”
“摩托车又载不了多少人,就我们这一大家子,也坐不下不是,要我说你也别想着买摩托车了,索性我们再干两年,等有钱了,直接买辆轿车算了。”
一听她这话,苏延卿又竖起了大拇指:“轿车,媳妇你可真敢想啊。”
相比摩托车,整成轿车的数量就更少了。
不得不说,梁淑琴真是定了个宏大的目标啊,毕竟轿车什么,苏延卿想都没敢想过。
梁淑琴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苏延卿的夸赞:“敢想吧?所以为了咱家的轿车,我们要努力了。”
其实梁淑琴心里想要买的不仅仅只是轿车,她还想买房子买地,之后她只想简单当个‘包租婆’,只不过这个目标也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所以现在他们这个手里没钱的阶段,他们两口子除了埋头挣钱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