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穿梭(359)
“卖烧饼咯~李大郎烧饼,又酥又脆,可甜可咸~香喷喷的烧饼咯~”
方立安这烧饼是跟后世一个老师傅学的,人家老师傅祖传几百年的手艺,她花了大价钱买来,偶尔自己下厨吃着玩。
其实不止烧饼,馄饨、包子、饺子、烧卖……便是正经菜肴,也少有她不会的。
问题是,这些吃食里头,烧饼的作法最简单,成本最小,上手快。
不管是挑着扁担走街串巷,还是往街面上一杵,反正她的烧饼味道好,不怕卖不掉。
而且,她想好了,狗蛋上学后,她也跟着“学”写字,当然,她说的学其实就是摆摆样子。
如此过个大半年,她就可以去书肆找个抄书的活计。抄书是个精细活,赚的多,附加的好处也多。多抄一本,就省了买一本书的钱。
心情好,天气好的时候,卖个烧饼;哪天心情不好,天气不好,来个大姨妈啥的,就在家里抄抄书。日子还是很美的。
至于赚大钱,发大财,方立安不是很感兴趣。
一来,这是封建社会,便是皇帝的日子都未必好过,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一年四季的水果,来来回回也就那几样,打不了农药,吃不了鸡,娱乐活动单调乏味,再有钱也就那样。
二来,她和狗蛋还小,钱多惹眼,护不护得住还两说,如今这样大隐隐于市,感觉挺好,忙碌却不失悠闲,轻松又惬意。如果狗蛋以后考取功名,当了官,倒是可以买几个铺子瞎捣鼓。
一年后。
“阿演,你家兄长今日可出摊?”
“阿演,你家兄长今日给你备了什么饭?”
“阿演,我用鸡腿同你换烧饼可好?”
“阿演,我有猪肘。”
“……”
几个少年郎把刚进学堂的李泽演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争着跟他说话。
烧饼虽不是什么稀罕吃食,但李大郎烧饼好久没出摊了,大家都想的紧。听闻昨夜,李家烧了炉灶,今早,整条巷子飘香四溢。学生们纷纷猜测李大郎今日是不是要出摊。
方立安确实好长时间没做烧饼了,大夏天的,炉火烧起来多烤人啊,在家抄抄书就很好。
今天做烧饼也是因为有人提前半个月预定,她家烧饼做的好,在这一片已经有了名头。
人家订了四炉,她自己又额外做了两炉,六炉烧饼贴完,整个人就跟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看着汗水浸湿的衣服,紧紧贴在胸前,展现出一种微凸的弧度,方立安擦了把汗,进屋洗澡,换了身干净衣裳。
女扮男装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倒是没有露过陷,不光是因为她小心,也因为她的外貌。
方立安一直觉得,男扮女装不被发现,只有两种可能:一、看的人眼瞎,二、长得像个男人。
此时的她,就是第二种情况。
李大丫本人长得并不出众,充其量算作五官端正,但因为常年劳作,风吹日晒,细节上不够柔和。
先是家务活、种地、狩猎,中间又经历逃荒,来了府城后卖烧饼,天天被炉火烘烤,想要肤白貌美,真心不容易。
好在方立安并不在意相貌,而这样的外表确实给了她便利,所以她也就随它去了。
第352章
这日,方立安做了烧饼,留下十块作今日食用,其他的全部送去了西头荣华大街的宋家。
知道自家烧饼受欢迎,狗蛋上学时,她专门给他装了十来块,让他与关系好的同窗分着吃。
“啊,阿演,兄长做的烧饼真是没话说,只恨不是我亲兄长,不然我定要天天吃,吃个痛快,吃个够。”狗蛋的同窗好友马英才掸了掸身上的烧饼屑,意犹未尽道。
狗蛋心道,只怕到时候你就不这么说了,他阿姐做的红烧肉、清蒸鲈鱼、鱼香肉丝、冬瓜炖排骨……样样都比烧饼好吃。
只是看着这群贪吃程度不亚于他的同窗,狗蛋不欲多说,淡淡地点了点头,读书去了。
那边,方立安送完烧饼回来,路上遇到同住青柳巷的街坊邻居。
若是旁人,她只需点个头问声好即可,然而这位……方立安按捺住拔腿就跑的冲动。
“哟,这不是大郎嘛,”迎面走来的赵婶子见她两手空空,颇感意外,“先前巷子里飘香,婶子闻着像你家的烧饼,怎么没出摊?”
“夏天天热,不出摊。”方立安随便扯了个理由。
“不是婶子说你,只是你这家里上无父母帮衬,下面还有兄弟拖累,家无恒产,里里外外全靠你一个人撑着,再不勤快些,哪家愿意把姑娘说给你。”这赵婶子嘴巴厉害,嘚啵嘚啵根本停不下来,“再这么好吃懒做,你看看,几时才能讨到媳妇儿!”
方立安保持微笑,并不准备答话,随便点了点头,抬脚想溜。
赵婶子也是个奇人,说的正高兴,谁也不能阻了她的兴致,竟然就这么跟在方立安后头,一边跟着一边说。
“婶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男人啊,不勤快不行,尤其像你这种条件差的。
你听婶子一句,咱们老百姓,识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想要读出名堂,那是要看祖上的,祖祖辈辈没有出过读书人,那就是没有读书人的根儿,读了也没用,白白浪费银两。
你这弟弟,不如早日找个师傅,当个学徒,学门手艺,将来也好自立门户。真的,再不学就晚了,听说好多师傅收徒弟要看年纪,大了的不好教。”
这赵婶子也是怪有毅力的,方立安大步流星地走着,她就小跑似的缀在后面,加上她一口一个“为你好”、“掏心窝子”,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你信婶子,婶子不会骗你,如果不是你这条件太寒碜了,婶子就把娘家侄女说给你了。你自己想想对不对,谁愿意累死累活供小叔子读书?以后自家生了孩子怎么办?弟弟能有亲儿子亲?”
“……”
方立安烦不胜烦,这婆子就跟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眼看着前面就是青柳巷,街面上都是巷子里出来做生意的街坊邻居,她决定蹭个人流量,于是朗声道,“赵婶子,烦请你离我远点,你说的事情,我不会考虑,再会。”
她的声音不可谓不大,周围的人齐刷刷地望了过来。
大街上,万众瞩目,赵婶子一个只会家长里短、碎碎叨叨的妇人何曾见识过这种阵仗,她涨红了脸,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方立安才不理她,料想这人应该很长时间都不会再来烦自己了,简直神清气爽。
“大郎,赵家的找你什么事?”摆馄饨摊的元老头高声问道,他跟赵婶子有些龃龉,早就想收拾这个难缠的妇人。
方立安觉得既然赵婶子敢说,那就不怕别人知道,于是毫不遮掩地把后者那番话背了一遍。
大家都是社会人,谁还不知道谁?
赵家婆娘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看好李大郎,想把侄女说给他,却又嫌弃人家家里小叔子读书费钱吗?
虽然这赵婆娘说的读书人那一套在他们市井百姓看来确实有几分道理,但这议亲的话头还没挑明,就开始插手人男方家里的事,吃相着实难看。
对于口舌之争,大伙儿见到了就拉拉架呗,这边劝两句,“多少年了,这赵家婆娘就是这个德行,手长多事,大郎莫与她计较了。”
那边也说上几句,“你要给侄女说亲,那就找个媒人,透个风声,这么不依不饶地跟着,委实不讲究。”
方立安本就没想怎么着,只要赵婶子不这么没完没了地骚扰她就行。
如今,对方吃了教训,方立安见好就收,谢过各位街坊邻居,施施然回家了。
听说没两天,赵婶子的娘家大嫂找上门来,把赵婶子骂了一通,让她别惦记娘家,免得家里姑娘的名声都给她败坏了。
这话就比较重了,把赵婶子打击的心中郁郁,以至于后来再见到方立安这个“罪魁祸首”,直接掉头绕道走。
只不过,因着此事,方立安这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到底还是被盯上了。街坊邻居们时不时地来上两句。
“大郎不小了,可以娶媳妇了。”
“听说你对何家小娘子有意?”
“杨家二娘子在看你~”
“……”
别说方立安这辈子是个女的,就算穿成了男人,她也不愿意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