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造反的未婚夫(17)

“怎么不是坏事?你告诉我,从哪儿能瞧出丁点儿好来?”

“这桩婚事到底是父亲定下的,人家舍命相救,父亲不得已才给了儿女亲事的承诺,总不能让天下人戳着祝府的脊梁骨骂吧?”

“可是祝府里这么多姑娘,怎的偏偏要我的宜臻去顶祝府的脊骨?他一介县令之子,寻常里连见踏入尚书府一步都算是走了大运,如何就配娶我的女儿!”

“宜臻也是尚书府的女儿,她既生在了这府上,享了这府上的富贵,就要担起祝府给她的责任。”

“你这叫什么话!”

二太太气都不顺了,胸脯上下起伏着,颤抖着手指,“祝明晞,我当初嫁与你,算是低嫁,哪怕夕夕不是尚书府的姑娘,也是晋安林氏的表小姐,我晋安林氏一朝九知州,难道就只得配一个七品县令的破落户儿!”

......

主院一下陷入了极端的寂静。

祝二太太捂着心口,嘴唇气的发白,只差没把手里的茶盏给狠狠砸了。

她出身于晋安林氏,家族里最鼎盛之时,便是一朝九知州,晋安清河畔,一条岸被林氏宗族占满,连天子都要亲降来求娶林家女。

如今却没料到,自己拼了命生下的幼女,竟要被祝家这样糟践!

良久,祝二老爷沉沉地叹了口气,语气艰涩:“你瞧不清如今的局势,倘若一遭风云有变,莫说是个伯爷,便是连侯府,连圣上......总之,这事莫要再论了,臻臻也是我的女儿,我不会害她。”

这满京城,由佯装出来的花团锦簇铺盖,纸醉金迷中,明白人已剩的不多,祝二老爷算一个。

他瞧的太清楚了。

如今的大宣,天灾人祸不断,不是北面儿闹了粮灾,就是南面儿发了大水,关于流民山匪的奏折三两旬就出现一封,未免太繁了些。

户部前年就下了令,京城周边的粮田,产粮不许销往其余各省,专派了督察使护送入京,饶是这样,京内的粮价也还是年年高升。

据卫成肃所言,越州前几年风调雨顺,粮产很高,可仍然免不了流民侵扰,知州千挑百选只派了卫成肃进京,却并不是因为霁民乱最重,而是因为霁县四面围山,受扰最轻。

哪怕如实上奏了情况,也不至于引起圣上大怒,还能保得住头上这顶乌纱帽。

这还仅仅是内乱,北边儿越发嚣张的鞑子,南疆拥兵自立的酆王,样样都是引而未发的天洪,只待有一日地动,到那时,半个大宣都要覆灭在这巨洪之中。

霁县地处偏僻,四面环山,寻常动乱不至于波及太过,且卫家身份也清白,位置不起眼,乱世之中最是安全。

倘若......倘若大宣日后真免不了要大乱,也总还有条后路可退。

这乱世里,人人活的提心吊胆,越是富贵,越坐不安稳。

.

被祝二太太惦记着的卫珩,此刻的心思却不在祝府里头。

而正和将军家的小国公爷打的火热。

自那日茶馆驾马挥鞭后,季连赫便仿佛要把“不打不相识”的老话秉持到底,日日来尚书府寻卫珩。

他生的眉清目秀,衣着不俗,门房小厮也不敢拦他,但凡见着他挥着鞭子自马车上跳下来,便无可奈何地通传给寄居在府里头的卫小少爷。

好在卫珩的院子离角门算不得远,这几日府里头正忙大老爷的丧事,没人寻得出空来过问一个借居的小官之子,是以季连赫一个大名赫赫的国公爷,日日不遮不拦地来府上敲门,连化名都敷衍地取了个“季赫”。

可这么多日了,竟没惊动祝府里头任何一位主子。

也是让卫珩不得不敬佩祝府的心大。

但季连赫来寻卫珩,倒也都没什么正经事。

初开始,卫珩面色冷淡,他也不嫌,巴巴地跟在后头,就随着卫珩满街地逛,话唠的要命,京城哪儿卖的马最俊哪儿打的铁最韧,几乎是如数家珍。

后来渐渐的,卫珩也能搭理他几句,他嘴里头的话就更是说个没完了。

有了他在,平誉基本就失了用处,只能和观言一起在后头灰头土脸地扛箱匣包裹。

不过,对于卫小少爷能使得一位国公爷如此死心塌地,吃了冷面也还是赶也赶不走,平誉倒是暗暗称奇,心下也不免多了些旁的念头。

在祝府里待着,至多不过是个门房小厮,他不是家生子,在府里没有傍头,能混上个小管事,便已很到头了。

但若是求了卫少爷跟了他去,日后前程如何,就难说了。

......

平誉心里头的念头,还不值当卫珩去深究。

自进京起,卫成肃已在京中待了一月有余,待明日过了元宵,便要启程回霁县了。

季连赫听了这消息后,眼珠子里头的失望都要溢出来了。

在他心里,这几日的他与卫珩的相处真是融洽的很,几乎已经把卫珩当作是自己的异姓兄弟了,好容易结识这么一个脾胃相投的兄弟,不到半月便要分别,实在是怅惘的很。

不过很快,他便又兴冲冲地差人送来了信,邀卫珩于上元节一起逛花灯,说是有极稀罕的好东西要给他,再三强调定要到老地方赴约。

所谓老地方,就是那间茶楼。

上元节是这朝代的重要节日。

街面上到处都是花灯,东街专门设了一条灯谜巷,内里花灯无数,交付半两银子便可进巷猜灯谜,一盏花灯一道谜,猜中灯谜便可将花灯取走。

据说这巷子尾,摆的便是灯魁,那是专门从宫里赏下的走马灯,精致奢华的很,谁要是能猜中灯魁,就真真是出尽了风头。

卫珩对灯魁没有兴趣。

却对季连赫信上百般强调的好东西产生了些许好奇。

然而不巧,在他用了晚膳将要出门之际,老太太院里破天荒地派了丫鬟来。

“卫小少爷,今个儿是元宵,京城里有花灯节,咱们府上的少爷姑娘们都央了老太太要上街去顽儿,老太太想着您明日便要启程了,难得今日街面上热闹的很,便差了奴婢来问您,可要一块儿去?”

卫珩抬了抬眸。

还未等他开口拒绝,卫成肃便从主屋内抬脚走了出来。

“老太太一番好意,我们如何能够辜负,原还担心他一个娃娃人小易丢,如今有祝府的人看护着,卫某便真是再放心不过了,珩儿,那你就随鹤烟姑娘去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3章

祝老夫人并不知晓自己坏了卫珩的自由。

她如今满脑子都念着早逝的大儿,佛经都不知道烧了几卷

真是不得安眠。

其实逝者已逝,如埋土的花,坠云的鸟儿,不能回根,长不了翅,此后便是阴阳相隔,生死两端,任亲者再伤情,也不过是枉然。

在大宣,人的身后事,远要比生前来的要紧讲究,是以祝大老爷虽英年早逝,丧葬排场却盛的让人羡慕。

他是护驾而亡,天子特许了公侯勋臣的规制,还亲自写了悼文,出殡那日,宫中太监围了大半条街,下棺三日后,仍有孩童在街面上瞧见纸钱,捡了回去,被老子娘好一通骂。

这样隆重的排场,多少也让祝老太太感到慰藉。

且老太太听到消息那日如此悲痛,除却生死两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祝大老爷膝下无子,仅有祝亭霜这么一个姑娘。

嫡长子绝了后,远比在老太太身上剜心割肉还来的残忍。

因了这个,她瞧祝大太太张氏都极不顺眼起来。

心里头觉着,若当初给长子求的不是张氏这狐媚子,他的明焘也不至于年近四十无子还不纳妾,导致如今生生绝了后。

后来还是祝老尚书实在见不得她如此糟践老大家的孤儿寡母,无奈之下,与老妻说明了嫡长子至今无子的真实缘由。

当年张氏入府三年,才有了第一胎,可临盆之际,大老爷正好在京郊外处理族里的田地文书,因与农户们起了冲突,从高马背上坠下,好巧不巧,偏偏就伤到了最要害之要害。

那日暴雨倾盆,山洪引落的泥石堵了路,好容易撑到大夫赶来,已经晚了救治的恰当时辰。

大夫说,日后怕是难行房事了。

可这种伤残毕竟隐秘,也无法宣之于口,莫说是外头的人,便是消息在府里传开,尚书府怕是也不得安稳——老大家的没有了子嗣,这爵位又将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