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全行业导师(25)

直到一个多月之后,他才别别扭扭悄悄的问何远,民间是怎么说起英王生病的事的。

他这些日子骂猫打狗,掀盘子砸碗,何远看在眼里有什么不明白的,此时听他问,暗地里撇嘴,安慰道:“英王不幸病倒,百姓自然为之叹息,其余不曾有什么可嚼舌的。”

楚盛涨红了脸,拿起手边一本奏折就砸过去。

“你这老东西,就这么敷衍朕,朕让你给先帝守陵去!”

何远吓得扑通跪倒。

他还真有点怕这小皇帝二杆子脾气上来了压不住。

虽然他跟大将军暗通款曲,但大将军明显在给儿子铺路的动作,他也看在眼里。一般二般的事,小皇帝胡闹一阵,大将军进宫自然镇压得下去。但是如果小皇帝真的对自己恨得要死,大将军此时还没与皇帝撕破脸,就算不把自己调去守陵,那也不能留在皇帝身边给他传递消息了。

说实在的,他这样的大太监,能被外面的权臣看中的价值,不就在于皇帝身边的位置么。真调到别处去,过得几年,董大将军还能记得他何远是谁?

他才不信呢。

所以小皇帝还得哄好啊。何远心里哀叹,嘴上连连告饶,甚至轻轻打着自己的脸:“老奴该打,该打。”

“你给朕出宫去打听打听。”楚盛气了一阵,没让他起来,不过还是不提守陵的话了,轻声吩咐着,稚气犹存的脸板了起来,“别让人知道是朕要问的。”

“是,是,奴婢这就安排。”

第22章

何远真的派人出宫去打听民间传闻了。为了能稳稳站在皇帝身边,为了能给大将军派上用场,为了年纪大了有个富贵晚景,何远既然看出来皇帝很当回事,就没有再敷衍,而是挑了个机灵的心腹,让他亲自去打听。

这一打听,却叫他愕然了。

没急着回禀皇帝,他找借口离了皇帝身边,亲自换了衣服出宫去董澜府上。

董澜对他亲自赶来也很惊讶,挥退下仆之后笑道:“莫不是宫中有变?怎劳得何公亲至。”

问是这样问,他心中安定得很,何远来得虽急,神色却不慌乱,小皇帝那里必然没什么大事。

何远则是心中熨贴,不管董澜实际上怎么想,至少面上对他们这些宫中阉宦并不鄙夷。闻董澜相询,何远便问:“大将军可曾听闻街头对英王之事的传言?”

“哦?这倒不曾听说。”董澜微微欠身,提起了一丝兴趣。能让何远这样赶来的,恐怕不是什么小事。

何远先将皇帝让他打听消息的事简单说了,接着便说起手下听来的民间传闻。

“我原想让人打听几句闲话,学给陛下听,不管他是安心还是发怒,总归与我不相干了。不想却得知,近来民间因陛下不许英王回封地之事,已有怨言,这中间也少不得毁谤大将军之语。”

何远说到这里,饮了口茶。董澜并不以为意,怨归于天子,这正是他希望的事。至于他自己,他就算好名,也没天真到以为全天下都得传颂他的英名。落下一两点埋怨,并不会伤筋动骨。

何远观他神色就知道他不在意,但他话还没说完。

“本来这些闲话不足一提,不想竟又听说了一段。”何远脸上露出了郑重之色,右手朝上一指,“京中近来广为传言,称朝廷对有功之臣不公,英王含冤,天将降大灾于世。”

董澜先是一怔,随即摇头大笑:“何公啊何公,为何信此愚夫之言?”

这等蠢话,听到的时候就该忘在脑后才是。何远在宫里爬到这样的高位,不应该这么蠢的啊。

何远早知道他会如此,也不生气,反倒兴起矜持之意。他这趟,还真来对了。董澜看来是百密一疏,当真对近来的流言不清楚。

没错,这流言是近十多天才流传开的,董澜确实关注了一阵民间言论,却不会天天盯着这个。当他看到流言确实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发展之后,就丢在了一边。

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这次的流言,实在是太言之凿凿了。”

随着何远的叙述,董澜也越来越认真,心里三分不信,三分起疑,又是四分莫名其妙。

林晨与楚盛漫步在御花园,侍卫太监宫女随侍在侧,两人默默无言。

实际上,为了方便,林晨其实又咬咬牙,兑换了一副通话工具,用在了自己与楚盛身上。

此时,二人正在谈论何远。

楚盛:“他今天告了假,应该去了董澜那里。”

林晨:“嗯。”

楚盛:“董澜也该知道了我们散布的谣言吧。”

林晨:“会成真的谣言不叫谣言,叫真相。”

楚盛要笑不笑的,脸上扭曲出一个怪相。幸好他走在最前面,没人看见。

是的,会成真的谣言那还能叫谣言吗?那就是真相!

董澜会从何远那知道,民间传说,英王含冤,天象示警。今年年底,准确地说是新春佳节之时,京中及周边会有一场地震,不算大,但贫民屋陋,仍是会垮塌不少,死伤亦不少。

这还不算,今年会是个暖冬,但过了年之后没多久,气温陡降,鹅毛大雪一下就是三天。

京中毫无准备,粮价飞涨,冻饿而死之人亦不在少数。更何况之前地震中失了房屋容身的人,这时候还没来得及安置完毕,活活在风雪中冻死,闻之令人心惊。

而这,还是没结束。这些失了屋宇的灾民自己搭了窝棚暂居,为了取暖当然是要烤火的。窝棚简陋,很容易失火,雪后一个晴天,火不知从何处烧起,席卷了大半个贫民区,为年头年尾的惨祸作了终结。

这就是楚盛重生前所知的连年天灾人祸的开端,接下来一年的夏季,多闹旱灾很少经历洪灾的北方居然发起了大洪水,因为缺乏应对,同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也是他重生之初自曝自弃地想过,干脆禅位然后一股脑告诉董澜让他去救灾,自己也算积点阴德的原因。

无他,这一连串的灾祸,于京中贵人无损,对百姓却是苦不堪言。

同时,却又成了他这个天子与皇室楚氏德薄不足以御天下,获罪于天的证据。

如今,却被林晨移花接木,当作了英王含冤的证据。

董府中,董澜已经召来穆信,让何远将传言再说一次,自己在主位上沉思,已有好一会不发一言了。

穆信听着何远的叙述,只觉得自己听到了极荒谬的事情,本能的嗤笑:“这算什么……铁口神算?”

紧接着却又一凛。

“将军,历来借童谣与流言生事,往往语焉不详,方便事后附会。此言却如此详细,我思来想去,竟是不明目的何在。”

董澜缓缓点头,这也是他所奇怪的事情。

开始,他想得很简单,英王装疯,暗中令人散布这种言论。可是稍一想就知道不对了。

这么详尽的事,称为天象示警是挺吓人的,可是一旦有一项对不上,什么英王含冤,全成了笑话、狗屁。

英王不会这么自找死路吧?

但如果成真呢?

董澜打了个寒颤,打死他也不相信英王能算得这么准。真能这么准,他还会被困在京里?

“且……看着。”

最终,董澜也只能先看着了。而何远与董澜略做商议之后,回宫一五一十地将传言告诉了楚盛,暗暗看他表现。

楚盛当然是先惊先怒了,大骂刁民胡说八道,砸了一个名贵的砚台,何远都差点被砸到。

第二天他看啥啥不顺眼,看戏都挑了一堆毛病,最后气冲冲地不看了,走了。

过了几天,这股气慢慢消了,楚盛却又显得害怕起来,时不时的发呆。最后又挥退其他人,悄悄叫过何远,问他:“这事说得这么详细,会不会是真的天象示警?”

何远一看,可怜,就这几天,眼睛都抠下去了。

下巴也有点尖,显然没吃好睡好,到底还是个没经过事的小孩子。何远本来就没把他放心上,现在更放心,好言好语地安慰了一通。

楚盛咬着唇坐了一会,何远注意到他手指不安地扭来扭去,最后放在膝上,腰也不自觉似的坐直了一点,却没说什么。

他将这一切记下,递了消息出宫,便没他什么事了。

又过了一天,楚盛留下了董澜议事。

期期艾艾的,他开了口:“大将军,朕听说今年会有地震,还会有大雪,你给朕说说,应该如何防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