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42)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王强今年二十四了,是东北的人,他来到韩屯后就在食堂里工作。说起来这也是个苦孩子,从小父母双亡,他跟着奶奶生活到十八岁,奶奶又去世了。

本来他的学习挺好,再上一年就该高中毕业了,可给奶奶办完丧事,家里仅有的积蓄也用光了,正值冬季征兵,村里人推荐他入伍参了军。

进部队后他被分到了炊事班,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经常参加各种炊事学习班,做饭的本领是练出来了。

来到韩屯后,村医院经常在食堂里订营养餐,他和桂萍的接触比较多,从各种营养餐谈起,俩人一见如故,感情火速升温,两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发展到谈婚论嫁上来。

桂萍找到了归宿,当爹娘的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桂萍今年二十二岁了,农村和她年龄一样大的,差不多都出嫁了,她的婚事总算是有了着落。

发愁的事,宝景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找着对象,因为他好歹不答应,现在给他提媒的也没有了。这要是桂萍结了婚,宝景的婚事更难了。

其实二爷和二娘俩人,也是瞎操心,韩屯村已婚的男人,都有人惦记,要是宝景愿意找对象,肯定还是好大闺女排着队的尽他挑。

桂萍得知爹娘的顾虑,追着哥哥问:“哥哥,你到现在了,还想瞒着啊,你要是不好意思,妹妹我替你说。”

宝景被她说的满脸通红,到底还是没好意思开口,最后还是桂萍替他说的:“爹娘,俺哥哥和四栓好了快两年了,您们咋都没看出来啊。”

“啥?桂萍你说的是真的?”二爷和二奶俩人,比听到桂萍结婚还吃惊。

四栓也就是赵萍考上省医学院后,每次放假都到村医院实习。也不光是她,“大一号”家的景云,比赵萍考上省医学院早一年,她每次放假也是在村医院里实习。

俩人接触的多了,不知不觉之间,俩人都动了心思,可碍于同是一个村的,谁也没好意思说出口。可俩人私下里,信件来往不断。

时间长了,桂萍先发现了苗头。在她的追问下,宝景虽然承认了,可他觉得俩人在一个村子,怕村里人容不下这种事情。

桂萍气得指着哥哥就骂:“你还是个男人吗,赵萍真是瞎了眼,才会看上你。你要是男人的话,就去赵萍家提亲,别让一个女孩子承担这种压力。”

宝景解释到:“咱们韩屯就三百多人,一个村子的人结婚,好说不好听,我是个男的没啥,赵萍她是个姑娘跟着丢不起这个人。”

桂萍一听就炸了:“咱们一个村子怕啥,咱两家没亲没故,又不是近亲结婚,国家的婚姻法都允许,你们俩到底怕个啥啊。”

在桂萍的推动下,俩人终于捅开了最后的窗户纸,开始谈起了恋爱,不过赵萍毕业还得两年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俩人的恋情就没对外公开。

要不是桂萍提出结婚,俩人得瞒到赵萍毕业。

二爷和二奶听了桂萍的话,见儿子也承认了,才相信这是真的。

二奶这才明白过来,介绍了这么多的对象,为啥儿子一直不同意。要说是赵萍,俩位老人一点意见也没有,就是同在一个村子,怕村里人瞎议论,好说不好听。

二爷叹了一口气:“赵萍是个好孩子,咱不能让孩子跟着受屈,既然你俩都愿意,赶紧找媒人上门提亲。”

思来想去,这媒人最后还是托到了“老骡子”那里。

“老骡子”受重托进了宝山家的门,把来意说明后,赵萍的父母俩人都不同意:“婶子,按说宝景这孩子是没说的,又是您保的媒,俺俩要是有意见,是不知道好歹。

可不瞒您说,四栓她考上的大学,俺可是听说了,她那大学毕业后,最低分配到临水地区医院上班。要真是那样,俩人长时间不在一块,以后的生活太不方便了。”

宝山的奶奶在一旁忍不住了,指点着儿子和媳妇,开口就骂上了:“你俩可真是瞎活这么多年,这都多大岁数了,还分不清轻重缓急。俩孩子经常在一块,肯定是自己看对眼了。德福这才托你大婶子过来提亲。

还最低分到临水医院上班,依我看就是能分到京都的大医院,也不如咱们村的医院好,啥医院一年能挣二十多万。

等四栓毕了业,咱哪里也不去,就回咱们村医院上班,和宝景结婚后,俩人上班和下班都能在一起。”

宝山爹娘听了这话,也高兴了:“娘,还是您老人家看的远,行,这事就听您的。

婶子,麻烦您回去告诉二爷他们,就说俩孩子的事,俺们都没意见。不过得让他们等两年,等四栓毕业后再结婚。

四栓这孩子,能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她上学晚,为了考大学,每天都学到深夜。”

宝山奶奶对儿媳妇说:“你个糊涂蛋,还喊啥二爷,以后你们就是亲家了,该他们喊你嫂子。”

说到这里,她自己高兴起来,对老骡子说:“大嫂子,以后韩屯村的家族长,还得喊我声婶子,我在韩屯村,可是最高的辈分了。”

她这话说出来,让儿子和媳妇臊红了脸。

宝山爹赶紧跟着解释:“婶子,您别听俺娘她乱说,咱各亲各叫。”

宝景和赵萍订婚,比桂萍结婚引起的轰动更大。韩屯村就三百多人,外姓人就宝山家一户,还真没人能想到,平时老实巴交的俩个人,咋就对上了眼。

“老骡子”把宝山奶奶的话传了出去,大伙都说:“还真让宝山奶奶说对了,韩志明毕业分到张集镇里,一个月才领40.5元钱,连咱们村里工人都不如,村里的分配还没有了。

说是在镇里上班,每天就在咱们村领着种大棚菜,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毕业后直接回村里。在镇里上班也就是说着好听,可一年得少挣二十多万。一辈子算下来,得少挣多少钱啊。”

第886章 准备中

有人不这么认为:“钱现在在咱们村里算啥啊,多少都是个数。韩道伟这是盼着,志明也和援朝那样,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光宗耀祖。”

令所有的人没想到的是,韩志明既没当官也没回村,他致力于大棚菜的生产,以张集镇为龙头,把洪城县创办成闻名全国的大棚菜生产基地,年收入几个亿,名利双收。

宝景订婚放在了桂萍结婚之前,宝景和桂萍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家里不差钱,二奶这两年就把办喜事的东西预备下了。

得到赵萍的长辈同意婚事,二奶准备的订婚礼,可是够丰富的。“四金”齐全: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和金手镯,还有两对玉手镯。

一对金手镯都是足金足两的,金戒指和金项链,份量也足,“四金”加一块,重量超过了一百克。

唯一的弟子宝景订婚,吴馨儿和悠悠爸,都给添了见面礼,吴馨儿送的是镶钻的首饰,悠悠爸送的是点翠的首饰,两套首饰都是成套的,比二奶准备的,还要珍贵。

四季的衣物和礼物,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就有,夏季的衣物直接在服装厂里拿。

礼物贵重彩礼却不多,就是依照这里的标准三百元钱。主要是宝山的爹娘不想太出格,提前给二奶捎了信,俩家商量好的金额。

宝景是腊月二十六订的婚,腊月二十九桂萍结婚,这天也是除夕,村里每年的除夕晚上,都是统一聚餐。今年二爷高兴,除夕这天的一日三餐,他家全包了,订婚和结婚凑一天请客。

桂萍结婚,其实也简单,俩人就在一个村子,少了迎娶这个环节,举行个仪式就行了。

宝景和桂萍年龄大了,俩人名下的别墅,早就收拾好了,家具摆设置办的齐备的。二奶早就盼着俩人结婚,就连棉花和被褥,都给他们预备好了。

虽然东西都准备好了,可离二十九日也没几天的时间了,二奶顾不得过年,着急慌忙的给桂萍准备嫁妆,最起码铺盖得准备起来。

其实韩屯村现在冬暖夏凉,一床薄被就能过冬,可二奶多半辈子就一床破棉被,心里始终有个棉被情节,闺女结婚,当娘的可着劲的给套棉被。

她老人家一心的比照着冬梅的铺盖,想给桂萍做一套绸缎的棉被,于是就找到了悠悠姥娘,让她想法给进两套织锦缎的被面。村里人听说了,家里有孩子的,都凑这机会购买。

就连兰芝俩小儿子才三岁,都订购了四套。她说了:“这织锦缎可是好东西,就像黄金一样,早晚得涨价,趁现在便宜,赶紧买了给孩子们放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