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631)

作者:恣悠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吃货 家长里短 温馨清水 种田文 萝莉 未来手工达人悠悠,因意外穿越到七零年代。好在,商城还在,可以同未来交换物资!好在,父母双全,可以让她享受亲情!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共同致富奔小康! 点击展开

回到家里就看电视,还支使周嫂给他倒水洗衣服。被奶奶给骂了一顿,不支使周嫂了,背地里支使两个弟弟给自己洗。

这个孩子现在年龄大了,知道要好了,倒是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不过,懒劲没改,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

不光是懒,还馋的不行,脸皮又厚,看见好吃的,抢到手里就吃,大嘴叉子一张,打着骂着就吃完了。

中午吃饭,光吃菜不吃馍,端起荤菜就往嘴里倒,十八九的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狼吞虎咽的几分钟就把菜吃光了。

兰芝开始不知道,听自己娘说了以后,尽量回家吃饭,起码能看着点侄子。哪知道越看越生气,经常拿着扫帚,满院子的撵着侄子打。

可惜这孩子,脸皮算是磨出来了,你打就跑,等你跑累了,他就嬉皮笑脸的回来了。

宝贵有时间了,经常找他谈心,劝他都这么大了,以后得成家立业,不能再跟个孩子似的,除了吃就是玩。可惜的是,这孩子当时答应的好好的,转眼就忘到脑后,该吃吃该玩玩,就是不干活。

看他实在是不愿意干,建筑工地上也就不管他了,反正是临时工,你不干还有别人,不干活工地也不用支工资。

兰芝和宝贵看他这样,都愁得不行,把他送回家里,怕学坏了,留在自己家,这么大的人,养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最后,还是韩德财给宝贵俩口子出了个主意:“兰芝,你也别给他上劲了,这就到征兵的时候了,我豁出老脸去,给老首长求个情,让他给安排一下,把你娘家侄子送去当兵吧。

依我说,你那二侄子反正考不上学,也别瞎花钱了,哥俩干脆一起去当兵吧,反正舍脸了,就把他俩都送走吧。到了部队,他俩不改也得该。

我听胜英说,以后考不上军校,在部队想出人头地很难,可咱要的是让部队给管人,这俩孩子在不下狠劲的管,恐怕都得废了。”

兰芝听老人这么说,迟疑的问:“大爷,我娘家嫂子还在监狱里,国家能要他们。”

现在,农村的孩子想当兵不算太难。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劳动力极缺,农村兵提干没指望,转业也不给安排工作,既然当兵没前途,农村人当兵也不积极了。

不过,这俩孩子的母亲犯了法,正在服刑期间,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能参军,不过也不是绝对的,主要是看本人的素质。

兰芝的侄子,要论身体情况,俩人个子都超过了一米八,身高体壮,都是当兵的好苗子。可要说个人素质,还真不咋地。虽说本人没犯法,俩人又懒又馋,都不是啥好鸟。

可要是韩德财求到了老首长哪里,就另当别论了。他老人家对老首长有救命之恩,一辈子不求报答,到老为了自己这个侄媳妇的娘家侄子,舍脸求人。

第870章 求人

兰芝觉得不合适,赶紧出口阻止:“大爷,这可使不得,您老人家一辈子没求过人,可不能为了这两个不争气的东西,去求老首长,这让别人知道了,咋着看您老人家。”

韩德财告诉她:“兰芝,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你的侄子,要是再没人管,这俩大的早晚得毁了,到那时后悔就晚了,最后还得是你和宝贵俩人的心事。

啥舍脸不舍脸的,别人爱咋说咋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已经看开了。咱们咋说都是一家人,能帮到你们,说明我老头子还有点用处。”

在老爷子的运作下,兰芝两个大些的娘家侄子,一块去了部队。这俩孩子听说能当兵,倒是都高兴。

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都是看着战争片长大了,作为男孩子,人人都有个军人梦。

兰芝的哥哥,这次还算是没糊涂到顶,把俩儿子送走,他来了趟韩屯,到韩德财家向老人致谢。

“大爷,您老人家对俩孩子的恩情,我啥时候也不会忘。要不是您老人家提携他们,这俩孩子早晚都得走下道。”

韩德财对他说:“亲家哥哥,俩大的进了部队,咱们都能放心了,家里还有俩个小的,你这当父亲的,可得负起责来,别再让这俩小的也学坏了。”

兰芝的哥哥脸色一红,不好意思的说:“大爷,您老人家也知道,我杀才无用的没啥能耐,就会出个笨力,孩子们跟着我,能有啥出息。”

韩德财告诉他:“没本事不怕,就怕没良心。你上有老下有小,往后可不能光顾着自己。兰芝是比你过的好,可一码归一码,你也不是过不下去,该尽的责任还是得尽。”

“大爷,您老说的我都明白,从前俺那口子性子恶,整天的想着给兰芝要东西,从她进了监狱,我过的再难,也没给兰芝和宝贵,要过一分钱。”

这话说的,可真让人无语。自己的老娘和孩子,都让妹妹养着,三十七八的大男人,人高马大的,没给妹妹要过东西,他还委屈上了,这是啥鬼逻辑。

大爷看着他,无力的摆摆手,自己摇着轮椅,回房间去了。

自此开始,兰芝的哥哥一个人种着七口人的地,把母亲和俩小儿子放到妹妹家,整整三年没露过面,直至两个大儿子从部队回家探亲,他才跟着儿子来了一趟韩屯。

他自己一个人,也没过上好日子,地里的庄稼收了,就大吃大喝,有时候还跟着赌博,把钱败坏光了,就去乡里的窑厂干活,反正饿不着自己。

兰芝俩个大侄子回来后,看到这种情况,做主把兄弟四人加上奶奶五口人的责任田,租赁了出去,一亩地每年二百斤小麦一百斤大豆,全部送到自己的姑姑家。

家里就剩了两口人的地,兰芝的哥哥还是照样,有了恨着没有忍着,不过是在窑厂干活的时间多了。

兰芝的两个大侄子,在部队服役五年,总算是把一身的坏毛病,都改了过来。俩人在部队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退伍后全部在韩屯村运输队上班,房子是村里分配的两室一厅的楼房。

俩人长相好,工作也好,还有楼房,还真成了抢手货。在韩屯村的厂子里,各自找到了心爱的对象,最后还是兰芝给他们办的喜事。

兰芝的哥哥,两个儿子结婚,他每次都是一句话:“孩子娘不在家,我个大老爷们也不懂,妹妹你看着办就行,好歹我都没意见。”

他擎等着当公爹,就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买身新的,身上的旧衣服都不带洗的,穿的窝窝囊囊,肮脏吧唧的,兰英还得给他买身新衣服。

娶儿媳妇一分钱不出,俩儿子结婚后,他还挺会当公爹,没事就往韩屯跑,来了不去妹妹家看娘,就去儿子家里当爹,一动不动,坐吃擎穿。

每到农忙季节,他也不下地干活了,支使儿子媳妇回家帮着干活,收获的粮食他卖了花钱。顶着一张老实忠厚的脸,其实整个就一老无赖。

甭管谁挑他的理,他就一句话:“我杀才没能耐,过的又穷,也不愿人家瞧不起。”

让人听了,特别的无奈。

兰芝的两个小侄子,虽然也淘气,可在兰芝的大棒子威压下,最后倒是都考上了大学。

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国家已经实行了收费政策,学费加上生活费,每人一年得五千元,这些钱全都是兰芝出的。

他们的两个哥哥,平时给他们些零花钱,兰芝没让他们拿过学费和生活费。

九十年代的工资,每月二百多元,俩人不吃不喝,刚够供应一个大学生的。

俩儿子上大学,兰芝的哥哥一分钱不出,还是那句话:“我杀才没能耐,想供你们也没钱,你们的姑姑过的好,她愿意供你们,你们就去上,不愿意供你们,你们就回家干活。咱庄稼人,好歹有二亩地,咋着也饿不死。”

俩小的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外地,平时放假还有过年,都是回韩屯村姑姑家,从来没回过自己家。

兰芝的哥哥提起两个小儿子,就叹气:“我杀才不中用,就连自己的儿子都瞧不起。我这俩小儿子,算是白养了,让他们姑姑教的,都不和我亲近。早知道这样,说啥也得自己拉吧。”

这人嘴是上下两层皮,咋说咋有理。他只顾自己,老娘和四个孩子从来没管过,全都推给自己的妹妹,孩子不给自己亲近,反而成了妹妹的错。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山本带着他的采购团队,每天都外出考察麦芽糖,虽然没找到和韩屯村的麦芽糖品质这么好的,可整个临水地区的麦芽糖,被他们根据检验指标,分成了三六九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